汪士慎(1686—1762),字近人,号巢林, 别号七峰居士、溪东外史、晚春、甘泉山寄樵 等,安徽休宁人(一说歙县人),寓居扬州。 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他擅花卉,精于兰 竹,尤擅画梅,因有一目失明,遂自刻一印云: “尚留一目看梅花。”其作格调清淡秀雅,素有 “汪梅”之说。金农称汪士慎画梅之妙和高西唐 (翔)异曲同工。其书法擅狂草、篆隶,另著有 《巢林诗集》。
《空里疏香图》题跋1
清代初、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扬州逐渐成为全国的贸易中心,文化艺术也兴 盛起来。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商人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大肆建造园林、收藏古玩书画、组 织文人雅集,文艺气氛非常浓厚、活跃,因而 也聚集了相当数量的书画家、诗人等到扬州寓 居、创作。仅以书画家为例,据《扬州画舫 录》记载,从清初到乾隆末,扬州本地和外地 的画家达559人之多,知名画家100余人,并诞 生了“扬州八怪”这一清代画史上非常重要的 绘画流派。
汪士慎即为“扬州八怪”最为重要 的代表画家之一,在书画艺术上有着颇为突出 的造诣。窥一叶而知全貌,从南京博物院所藏 汪士慎《空里疏香图》中的题跋,即可见其独 具性灵的书法审美意趣和风格特色。 《空里疏香图》左上角题曰:“空里疏香, 近人又篆。”右侧题曰:“小院栽梅一两行,画 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水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 香。
《空里疏香图》题跋 2
巢林书堂汪士慎写并录旧作一截句,时丙辰 立秋后四日。”从此题跋可感受到汪士慎书法的 精神世界以及审美特质,有着一种清冷、幽寂而 傲岸的精神意象。汪士慎在高手如林的扬州能被 金农引为同调,确实要具有相当的艺术个性。金 农评价汪士慎说:“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 灞桥风雪中。”
他认为汪的绘画具有清瘦、冷 峻、孤傲的气度。表现在书法上,汪士慎也同样 呈现出清劲、刚介、峻拔、幽寂的气息与特质。 厉鹗曾经评价汪士慎的书法作品“腕悬仍似蚕头 篆,笔磔稍存隼尾波,只余瘦硬乏姿媚,每受俗眼相讥诃”,认为其字不适合悬挂、收藏于富贵之家,应是文人学士书斋中的清雅之物。
《空里疏香图》 清 .汪士慎纸本 84.7cm×40.8cm 南京博物院藏
汪士慎书法以分隶最工,宗法汉人,所作 书法笔力雄健刻峭而富有金石意味,深得汉代 画像石、碑刻旨趣。阮元说其“老而目瞽,然 为人画梅,或作八分书,工妙胜于未瞽时”, 对汪士慎的书法艺术深为认同。汪士慎的行草 书显然从八分书中汲取了相当的营养,取法高 古,使其书法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清 雅秀逸中见雄劲挺拔之气。
在空间布局上, 《空里疏香图》的题跋非常注重横向取势,从 而使他的题跋呈现出横向拓深的势态,竖行间 彼此呼应、联系,避免了因过于注重竖行行笔 而带来的章法布局上的疏离、萎缩、纤瘦,使 书与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映接、灵气 四溢,给人以浑脱自在而又幽深洞达的感受。
在结体上,《空里疏香图》的题跋主要 通过大小、方圆、扁瘦、欹侧的字形安排来取 得每字间架布局上的变化。其宽博的字体结构 显然有受颜真卿书法影响的痕迹,同时汉代八 分书的一些间架结构特点也被吸收了进来,使 其书法结体进一步展示出新的变化,与一般书家拉开了距离,呈现出宽博而秀颖、古雅而富奇 趣的个性特点,具有浓郁的画家字格调。
在笔墨 上,《空里疏香图》题跋非常耐看,笔画细秀而 柔韧,每一点画都极为精微到位,不漂浮虚弱, 给人清雅雄劲之感,峻拔中透出一股清冷秀颖之 气。《空里疏香图》题跋的用墨、用水,如其绘 画创作一样,十分注重浓墨和水分的运用,湿笔 写出,筋肉骨血俱在,呈现出苍劲而润泽的笔墨 特色,特别是其丰富的线条质感,为其书法增色 不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angShiShenKongLiShuXiangTu.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