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全胜 号槐堂,1972年生于甘肃甘谷。2012年6月 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界研修班,国学修养与 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学员, 2016年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院高研 班学员,中国文联研修院十三期学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 员会主任,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获第三、四、七届“兰亭奖”佳作奖,获 第五届“兰亭奖”三等奖,获首届“农行杯”电视书 法大赛行书一等奖及全能特等奖。入展全国第十一、 十二届国展等五十余次。

谢全胜 行书 苏轼《念奴娇·中秋》 180cm×90 cm 2021年

学习书法是一件枯燥的事,也是快乐的 事。历代前贤留给我们诸多经典,都是学习的 范本,若大河取水,一两瓢足矣,须品读、品 析、品赏。 成为一名书法家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 学习、积累与沉淀,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终 究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谢全胜 行书 节录《颜氏家训》 47cm×24cm 2022年

书法艺术是一座规模 宏大的富矿,不仅可以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借 鉴,也可以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在学习中客 观条件可以影响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形式,书家 的基本性格也决定着书法的基本气息、情调;作者的基本书路,决定其书法的基本面 目特征。其中基本性格是天生因素,如 书家的灵性、悟性等;基本书路是指书 家取法的碑帖,尤其是花精力去认真临 习的碑帖对书家书路有很大的影响,书 家再糅以其他,最终形成自身独有的书 法风格。 书家是创作的主体,当天时地利 人和之时,其主体性才能达到更好的主 观能动,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

谢全胜 隶书 临《张迁碑》 180cm×98cm 2021年

在书 法创作过程中,越是刻意想写出好的作 品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书贵自然,书法 的特殊性要求创作者必须一气呵成,才 可“贯气”于作品中。如若精心设计、 刻意安排,反而只能收获事倍功半的效 果。 书法作品要想表现审美追求,体 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 一,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 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书法作品的创作过 程,就是书写者精神内涵自然流露的过 程。书法的内涵体现的是文化品味和人 文追求,创作者的文化、思想浓缩在笔 墨线条之中。

谢全胜 行书 黄庭坚题跋 138cm×34cm 2023年    谢全胜 行书 黄庭坚题跋 70cm×24cm 2023年

发掘书法之美,要回归传 统、回归经典。形质格调简净淡远,笔 墨意趣萧疏儒雅,是书法的审美准则。 许多成名书家,突破瓶颈再提升一个阶 梯是很难的,技法虽仍需探索,但更多 的可能是一个理念,也可能是字外功夫 的涵养或者其他,只有具备较高的学识 修养,笔底才能有意蕴。 

谢全胜行书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送刘司直赴安西》 68cm×34cm 2017 年

书画艺术网创始人张卫村言及书法品赏要有“理”与“法”, 需掌握“远观其势,近取其质”的基本 方法。没有理,书法就没有灵魂没有依 据;没有法,书法艺术美就难以表现, 难以成立。赏读书法时,为何取“品 赏”不取“欣赏”,是要将心理、精神 介入,就像日常品酒、品茗,需要把品 味、推敲、琢磨的过程融汇进去,将思 考贯穿其中。其间既有深层的感受,又 有理性的剖析。

谢全胜行书黄庭坚题跋 138cm×30cm 2023 年

品赏者不仅要了解书家 的学书经历、气质个性,还要有相应的 技能实践,以及熟悉书法的特质与规 律。书法创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品赏能 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具备学习能 力,然后才会有创作乃至精品的创作。 故而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书法作品 才能进入一个高的层次。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