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当 代水墨研究协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多次获邀参加香港、 巴黎、纽约、日本、尼日利亚等国际艺术交流展。作品先后入选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 展,中国美术馆暨李可染画院周年水墨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成立建院周年水墨邀请展,作品 《古意新风》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收藏。出版个人作品集和相关学术文章若干。
张玮 杂花记 30cm×50cm 2022年
我是个“手艺人”,以绘画为业,使自己的作品更多地 在精神层面走向成熟或许是终身之求。用心画出的作品能让 自己聊以自娱,让知音获得感悟,只有怀揣纯洁的内心才能 写就养心的画作。 一份忠诚,一份坚守,一份希望。 庚子夏张玮记
世人喜见花朵含苞待放,喜见花朵争奇斗艳,而我却尤其怜惜那些已近暮年、芳香散尽的枯花。花开固然美 丽,可当岁月逝去,抽调了色彩,吸掉了芬芳,徒留残枝 枯瓣,何尝不是另一番美景。开放时倾宇宙之力绽放于一 身,凋谢时集自然之灵归息于永恒。盛与衰,同样值得你 我珍惜。其实,枯花亦有其韵,此韵不是对衰老到忧叹, 不是对死亡到悲叹,而是对生命到咏叹和对轮回的甘愿。 我爱花,即爱它到全部,情愿穷尽一生,用画笔留存残花 残破凋零之后的美丽。
张玮 拈花笑 20cm×22cm 2022年
艺术是生活的、质朴的、平民的、鲜活的,让作品超出 日常到意味,表达出更美、更动人到品质,是我的追求。艺 术需要执着、付出,需要有坚定而热情满怀的信念。 生命到本色就是一种承受,在承受中懂得,在承受中坚 强,在承受中渐渐地淡然了自己。
在经历中感动,在包含中 丰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懂得——生命中最美是缘。 题记一些微语,绘制一幅小作,沏上一杯清茶,划过静 好到夏日。 …… 记忆的深处是生命的绝望,一路跌跌撞撞没有世俗的念 想,如岸边不时被海浪拍击的礁石,痛而无悔地一路向前, 奔向人生的终点。
张玮 那抹新绿 60cm×50cm 2023年
真诚地对生活、对自己、对艺术,怀着一 份忧郁,一份执着,一份优雅,一份顽强,我想这就是我。 吾生来喜花、养花、买花、观花,情有独钟。 去年金秋时节赴河北古城丛台采风,重温儿时对荷塘的 印象。无奈花期已过没剩下几朵,只有莲蓬和残败的荷叶, 使我多少有些失望。
张玮 野花幽草一团春 55cm×20cm 2018年 张玮 独怜之 55cm×20cm 2018年
儿时与童伴划着木船嬉闹荷塘的场景仿 佛就发生于昨日,一晃将近而立之年还是一脸的稚气,伴着 绵绵的细雨,我的情绪低落至极……荷塘里只剩下叶筋的透 明和干枯挺立着的莲蓬,使我在长叹之余忽然看到了在她衰老以后的另一种美,那种在生命终结或即将终结时的一种 顽强,那种在仅存余温时的一种淡定,一种从容,那种反映 了生命全过程的美。这或许可称之为“苍老的美”“成熟的 美”“淡定的美”。 古诗中描写残荷的词句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在表现伤感 或悲秋,而在细雨中干枯挺立着的莲蓬和荷叶让我看到了生 命在逐渐成熟而不是衰老,是坚强而不是脆弱。我心顿时为 之所动,即刻创作了《干花系列·草木性情》。绘画在我看 来更多的就是一种感觉,把内心的情感畅快淋漓地宣泄出来 就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内容不同讲故事的方式也不 同。
张玮 百叶双桃晚更红 55cm×20cm 2018年 张玮 窗外 55cm×20cm 2018年
你把你的故事以自己的方式讲出来就好,并不是所有的 故事都可以使人刻骨铭心,只要真实、真诚,由心而发,我 想也就够了。 案头前一摞创作稿着实让我踏实了许多,生命的意义在 于一生中有没有去追求过,即使选择了“殉道的过程”,我 想努力本身对于生命是可贵的,正如一片枯荷叶在生命的最 后还能显示出它的顽强和辉煌一样。书画艺术网创始人张卫村张卫村老师说,绘画中的形式美感固然 很重要,但是如果这种形式美感中没有包含一种内在的精神 美感,它的美就是肤浅的。我追求刚柔并济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