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新闻木刻丨杨涵抗战时期版画的审美特性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10-27 10:24220
内容提要:杨涵抗战时期的木刻全面地表现了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内容上即时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战略方针,报告全国抗日形势,生动地描绘了新四军抗日斗争战场和根据地的火热生活。杨涵在新闻战线上冲锋陷阵,他善于运用线条和黑白两色,刀法刚劲凌厉,又洋溢着诗情和淳朴的浪漫情怀。其新闻木刻饱含情感,满怀热血,艺术地复现了事件的“真相”和现场,是那段...

内容提要:杨涵抗战时期的木刻全面地表现了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内容上即时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战略方针,报告全国抗日形势,生动地描绘了新四军抗日斗争战场和根据地的火热生活。杨涵在新闻战线上冲锋陷阵,他善于运用线条和黑白两色,刀法刚劲凌厉,又洋溢着诗情和淳朴的浪漫情怀。其新闻木刻饱含情感,满怀热血,艺术地复现了事件的“真相”和现场,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写真。

关键词:杨涵;抗日战争;版画;新闻性

8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回望那段峥嵘岁月,形象直观地感受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生活,莫过于读当时的木刻版画。著名版画家力群说:“要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主要就得看当时的版画,而不是油画中国画……版画才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1]杨涵的木刻版画就是记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形象史。作为新四军战士的杨涵,深入抗战前线,用他的铁笔真实地描绘了新四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即时报道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生活,表现出鲜明的新闻性。

一、从木刻员到新闻战士

1939年,杨涵(1920—2014)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在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战时木刻研究社第一届木刻函授班学习,后拿起铁笔做武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告抗敌斗争战况,传播革命思想。参军前,他刻制的《报告战况》(1940)版画就表现出新闻报道的特点。

新闻木刻丨杨涵抗战时期版画的审美特性 杨涵 版画 第1张

图1 杨涵 车桥战役芦家滩伏击战 6.7cm×8.2cm 1944

1943年,他参加新四军,担任《苏中报》专职木刻员、《苏中画报》副主编、华中军区《江淮画报》编辑等职,亲历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等,从事随军美术创作,集采访、编辑和绘图(木刻)于一身。值得一提的是,杨涵还刻绘过不少地图,为新四军了解抗战发展形势提供了巨大帮助。

由于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影响,根据地军民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多战士、群众识字水平有限,图画新闻就发挥了显著作用,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武器。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涵的木刻发挥了强大的新闻功能。据杨涵回忆,凡是有好文章,赖少其①都会给他看,请他或刻插图或刻题头,帮助战士、群众越过文字障碍,直观感受和理解我党、我军的抗日方针政策,获得战场和抗敌生活的最新信息。

新闻木刻丨杨涵抗战时期版画的审美特性 杨涵 版画 第2张

图2 杨涵 抢占滩头阵地 6cm×4.9cm 1945

长期编辑报纸的经历培养了杨涵的新闻素养,使他能够以新闻之眼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并予以报道。他笔下的版画,有的是配文插图(根据新闻稿内容配刻的版画),大多是他根据亲历的见闻,或者根据战斗亲历者的口头描述创作的木刻版画,直接可以看作是新闻木刻。

二、杨涵新闻木刻的即时性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杨涵的“新闻木刻”内容非常丰富,即时而广泛地报告了江淮地区敌后抗日斗争生活。

(一)即时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战略方针,报告全国抗日形势

据杨涵本人回忆,编辑《苏中报》期间,“每天夜里,接收延安电讯,知道全国抗日形势,通宵编稿、出版油印报。敌人‘扫荡’被粉碎,铅印报立即出版”[2]5。例如1941年,党中央开展整风学习运动,毛泽东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一系列报告,新四军远在江淮地区,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整风运动。

这期间,杨涵创作了版画《学习》(1943)、《学习小组》(1945),即时报道和反映新四军根据地军民的政治生活。1941年,对敌斗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党中央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2年又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自力更生,生产自救。

新闻木刻丨杨涵抗战时期版画的审美特性 杨涵 版画 第3张

图3 杨涵 秧歌(一) 4.6cm×6.6cm 1944

杨涵对此都做出迅速报道,他创作的《新四军机关干部开荒》(1944)、《帮助贫农拉犁》(1944)等,形象直观地宣传新四军贯彻中央指示精神,表现了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火热生活。抗战时期,我党提出联合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为全民抗战指明了方向,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广泛动员全国一切抗日力量团结一致,包括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开展对敌斗争,瓦解日寇军心。新四军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创作印发了一系列对敌宣传的版画,如《中日两国人民之间从来没有不能化解的怨恨》《日本妇女过着悲惨的生活》《我们欢迎由日军跑过来的弟兄们,绝对优待俘虏》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斗争,发挥了强大的政治宣传作用。杨涵作为新四军新闻战士,为贯彻落实党的政治主张贡献了自己的才能。

其中有两件作品值得注意:一是1944年初,《苏中报》连续报道车桥战役胜利消息时所刻的《车桥战役解放日本新兄弟》,它根据战友的速写而创作,画面虽然并不复杂,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画外之意(政治意义),反映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起到瓦解敌人意志的作用,展现了我军正义之师、仁义之师的军威。

新闻木刻丨杨涵抗战时期版画的审美特性 杨涵 版画 第4张

图4 杨涵 车水 8.1cm×9.4cm 1944

另一件是1944年8月所刻的美国空军五战士肖像。其时一架美国飞机在盐城地区失事,苏北军民营救了五位美国空军飞行员,送他们去新四军军部,途经苏中军区时受到热情接待,为他们办了战绩展览,揭穿了国民党污蔑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谎言。杨涵奉命为五位美国空军飞行员刻画肖像,连同新闻报道刊于《苏中报》[3]405。虽然是肖像画,却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即时报道了五位飞行员安全获救,受到中国军民热情隆重接待的消息,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军的友好情谊和世界团结一致反法西斯斗争的强大力量,8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些作品,仍然令人生发感慨,给人以启示。

(二)即时报道战场景况

鲁迅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4]在照相机稀缺的时代,版画能够非常迅捷、形象直观地报道战况和胜利的消息。1944年初,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在江苏淮安县东南的车桥地区对日伪军展开进攻(史称“车桥战役”),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纵横200里地区,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根据地,打乱了日伪“清乡”“屯垦”计划,实现了苏中形势根本转变,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杨涵刻制了《车桥战役芦家滩伏击战》(图1),迅速地报道了车桥战役的胜利消息,画面再现了伏击战的激烈场景和新四军将士奋力杀敌的威猛气势,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

又如,1945年春沙沟战斗打响了,杨涵迅速赶赴战场采访。据参战船工描述,沙沟处于水网地带,战斗于半夜开始,北风很大,新四军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几百条小船,顶着逆风,如一群乌鸦扑上去”,突然登陆南岸,很快就占领了滩头阵地。杨涵赶到时,“见一门山炮,解决了敌人最后一个大碉堡,战斗即告结束。

新闻木刻丨杨涵抗战时期版画的审美特性 杨涵 版画 第5张

图5 杨涵 沙沟登陆战 尺寸不详 1945

大批俘虏听候押送,当地群众协助部队打扫战场”[2]6-7。他立刻采访参战指战员及船工,次日便根据采访创作了版画《沙沟登陆战》和《抢占滩头阵地》(图2)。画面根据木刻特点,舍弃了整个战斗过程,选取“最富有包孕性的瞬间”——新四军将士顶着逆风,冒着枪林弹雨奋勇登陆和最后拿下敌楼的场景,复现了战斗场面,报道了胜利的消息,给抗日军民极大的鼓舞。1945年创作的《强攻敌堡》《解放邵伯战斗》也都生动地传播了战斗场景,再现新四军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雄风。

(三)即时报道抗日根据地的火热生活

即时报道抗日根据地火热生活的木刻作品在杨涵抗战时期木刻创作中占比最多,这些作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宣传、军民关系、工农业生产等等,是对根据地火热生活的全方位报道。例如政治生活方面的《祝捷大会》(1944)、《悼念光荣献身烈士》(1944)、《忆苦》、《交换意见》、《谈心》、《人民公审大会》、《控诉》等,反映根据地军民鱼水情深关系的《运送伤员》(1941)、《咱部队回来了》(1943)、《帮助贫农拉犁》(1944)、《看新四军练兵》(1944)、《新四军机关干部开荒》(1944)、《新四军进城》(1945)、《赔碗》(1945)等;表现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工农业生产火热场景的《打铁》(1941)、《矿工》(1941)、《木刻用品合作社生产工场》(1942)、《铁工开荒》(1942)、《筑路工》(1943)、《铸手榴弹》(1943)、《晒盐》系列(1943)、《收棉花》(1944)、《合作社》(1944)等;文化宣传方面的有《指挥抗日歌曲》(1941)、《学习》(1943)、《秧歌》系列(1944)、《连队墙报》(1945)。为迎接党的生日,《苏中报》社排演大型秧歌剧,杨涵刻下了《秧歌》(图3)系列作品,记录了剧情场景表演,生动有趣[3]411。

反映日常生活的《何必对孩子生气》《牛车棚》《扬帆》《纤夫》《劳武结合》《剪菜根》《向老农学习》《修纺车》《纺纱》等,充满了生活气息。杨涵曾深情地回忆说:“苏中农村,是我创作课堂,苏中军民是我良师益友。生活与造化鼓励我,充满着创作活力。在为报纸刻报头、地图之余,我连续创作了反映苏中农村生活的十来幅《苏北风光》组画,如《割草》、《扬糠》、《车水》(图4)、《舂米》、《河边》、《罱泥》、《夜行军》等。还有《开荒》《播种》《向老农学习》,是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进行大生产的生活记录。”[2]6可以说,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从时事政治到社会民生等等,在杨涵笔下都有即时、生动的报道。

三、杨涵新闻木刻的情感温度

杨涵抗战时期的版画作品生动地记录了新四军根据地的战斗、生产与生活的广阔场景,具有鲜明的新闻性特点,将人们带进那令人难忘的岁月。杨涵的新闻木刻包含着作者的充沛情感,因此它们是有温度的。首先,他满怀对民族、祖国的一腔热血,在民族危难之际,投身革命,立志报国,在新闻战线上冲锋陷阵。

新闻木刻丨杨涵抗战时期版画的审美特性 杨涵 版画 第6张

图6 杨涵 解放邵伯战斗 6.1cm×6.2cm 1945

他的新闻木刻强烈地表达了新四军战士的情怀。其次,杨涵的木刻作品,画的都是他亲身经历,自然带有真挚的感情,因而其新闻木刻真切感人。例如,苏中战役时,杨涵生病住院,目睹了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在战事告急的黑夜手推牛车转移伤员,即便跌入河中也要将伤员护送到安全地带。

杨涵作为伤员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亲密的军民鱼水深情,而这种感情自然也被他熔铸在作品里。他的刻刀是“炽热”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温度,打动着读者。他生活的根据地军民一心,官兵同德,打击敌寇,发展生产。杨涵刻过许许多多人物肖像,鲜活生动,尽管是黑白木刻,却光彩照人。他的人物肖像无论是领袖将士还是普通百姓,都笔带感情,亲切生动。领袖将领神采奕奕,英雄战士让人崇敬感佩,百姓亲如家人。新四军战士多借宿于老乡家中,军爱民、民拥军,群众尽管缺衣少食,还是克服困难倾力支持子弟兵。杨涵深知民众是军队的力量源泉,他精心创作的《为房东小姑娘画像》《军民一家》《邱巴娘像》等一系列作品,充溢着对根据地老乡诚挚深厚的感恩之情。

四、杨涵新闻木刻的艺术性

杨涵抗战时期的版画是新闻木刻,但“底色”是艺术。他以生动的形象传播着新闻,艺术性仍然是他的追求。事件、即时和现场是新闻的要素。杨涵善于运用刀法、线条和黑白两色还原事件的“真相”和现场。如《沙沟登陆战》(图5)以大面积的黑色为主,揭示战斗发生在夜间;画面中用了很多斜线表现当时恶劣的天气,记录了新四军战士在寒冷的夜晚顶着逆风向滩头冲锋;画面中的动势展现了新四军战士不畏艰难、英勇作战的雄姿。杨涵通过对画面黑白灰关系的调整来描绘战斗场景,记录战斗发生的时间和天气实况。

如《解放邵伯战斗》(图6),用太阳和大片云朵揭示战斗发生的时间;《车桥战役芦家滩伏击战》用水平的横直线表现大面积黑色天空,表明战斗发生在一个无风的夜晚;《强攻敌堡》画面以白色为主,短而密的黑色弧线描绘天空,说明战斗发生在一个无风的阴天……画家通过对画面细节的把控逼真地描绘战斗场景,把战斗场景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或许杨涵并没有亲历这些战斗,但是通过当事人的叙述,结合自己曾经参加过战斗的体验,展开合理的艺术想象,还原出战斗发生时的激烈场面,既表现了新四军的英勇,又激励了更多的群众投身到抗日战争中。

这些表现手法和艺术经验后来在《在淮海战役战壕里》《张树才舍身炸敌堡》《军队向前进》《渡江南进誓师大会》等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使他的作品画面具有强烈的现场感,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战斗的惊心动魄,感受到将士们奋不顾身的英勇无畏,因其画面直观生动甚至比文字新闻更具感染性。

杨涵的这些版画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写真,每一道线条、每一处刻画,都表现出对新四军将士、广大民众深深的敬意,以及对历史的庄重铭记。杨涵是一名新四军战士,有着坚强的抗击侵略者的战斗意志,同时他又是一个美术工作者,有着深厚诚挚的家国情怀。他的刻刀既刚劲凌厉,又洋溢着诗情和淳朴的浪漫。正是因为这份淳厚诚挚的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杨涵为自己浴血奋战的江山美景所陶醉,转而专事山水画创作,用画笔为祖国歌唱,并且成就斐然。

注释

①赖少其(1915—2000),中国著名版画家,抗战时期先后任《苏中报》副刊编辑、新四军一师宣传部文艺科长、四纵队二十九团政治处副主任、四纵队宣传部副部长、八纵队宣传部部长。

参考文献

[1]《明朗的天:解放区木刻版画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N]. 光明日报,1999-06-13(4).

[2]杨涵. 代序:战地钩沉[M]//杨涵. 杨涵木刻.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杨涵. 我与《苏中报》[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 北京: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2005.

[4]鲁迅. 新俄画选小引[M]//鲁迅全集:第7卷.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297.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XinWenMuKeYangHanKangZhanShiQiBanHuaDeShenMeiTeXing.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