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行云流畅 意态万千·李白《上阳台帖》赏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10-02 11:44840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 今 甘肃静宁西南)。隋 朝 末 年,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 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 时,他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 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起“辞 亲远游”,仗剑出蜀。742年(唐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 谗毁,仅一年余他便离开长安。 晚年,他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 今 甘肃静宁西南)。隋 朝 末 年,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 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 时,他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 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起“辞 亲远游”,仗剑出蜀。742年(唐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 谗毁,仅一年余他便离开长安。 晚年,他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 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817年 (唐元和十二年),宣歙池观察 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 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30卷行世。 724年(唐开元十二年),李 白出蜀游三峡,至江陵遇道士司马 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后唐玄 宗命司马承祯到王屋山建立道观, 并题写匾额,即阳台观。据唐代张 彦远《历代名画记》等有关记载, 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 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曾在阳台宫 内作山水壁画,画高16尺,长95 尺,画中仙鹤、云气、山形、涧壑一一毕呈。

行云流畅 意态万千·李白《上阳台帖》赏析 李白 《上阳台帖》 第1张

《上阳台帖》唐·李白 28.5cm×38.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可见,此人的艺术造诣 和社会地位之高。《上阳台帖》 为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 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时所 作。李白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 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 无缘再见。不见其人,唯睹其画, 有感而作《上阳台》。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 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 迹。

此帖为纸本,纵28.5厘米,横 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加 上后人的题跋,帖长约3米。作品 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 有老笔,清壮可(何)穷。十八 日,上阳台书,太白。“山高水 长,物象千万”之意境,犹如一见 其人,一见其诗,一见其醉,苍劲 雄浑之气扑面而来,笔落处真气弥 漫,苍茫从容。“非有老笔”何能 臻此,一“老”字更加重力量,纵 逸拓放,形成了与首字之呼应,赋 予老笔纷披,老辣清健,老而弥壮 之功夫。

“清壮可(何)穷”四字 聚散开合,大起大落,连绵贯气, 一任自然。落款“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与正文一气呵成。此 作,通篇给人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视觉效果。全篇寥寥25字,足见其 豪迈气概,笔墨酣畅之神韵,豪 放而不轻浮,沉着而不呆 滞。 此帖用笔纵放自如, 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 秀,意态万千,可以说是 李白性格的绝佳写照;结 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 情,奇趣无穷。

作品的 字里行间充满了“书卷 气”,有如行云流水般的 韵律,可比江河之水连绵 不绝……宋黄庭坚评李白 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 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 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 间,不以能书传,今其 行、草殊不减古人”。启 功认为:“此帖有李白题 款,有宋徽宗亲自鉴赏的 题跋、题签,并且与李白 豪迈之风相符,鉴定为李 白真迹。”李白以诗人著称,书法师张旭草书,元郑杓《衍 极》称其书“得无法之法”。

惜其 书名为诗名所掩,故其书法作品极 为少见,因此,此帖更显珍贵。 字帖引首为清乾隆皇帝楷书 题写的“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 上为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签: “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其中, 帖中有宋徽宗题跋:“太白尝作行 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 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 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 鸣(通名)也。”

此在《宣和书 谱.卷九》中也有记载。元代张晏 跋曰:“谪仙尝云:欧、虞、褚、 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 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 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 觉令人清爽。”元代书法家欧阳玄 在其上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 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 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此外,其上还有元代杜本、 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 的题跋和观款。卷前后及隔水上, 钤有宋赵孟坚“子固”“ 斋”、 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 印”“欧阳玄印”,明项元汴,清 梁清标、安岐、清内府,以及近代 张伯驹等鉴藏印。清安岐《墨缘汇 观》、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有著录。 

由其上鉴藏印可见,《上阳 台帖》是一件流传有绪之作:其曾 入北宋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 代经张晏处;明代藏于项元汴的天 籁阁;至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 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期被 张伯驹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张伯驹写信“现将李白仅存于 世的书法墨迹《上阳台帖》呈献毛 主席,仅供观赏……”1958年, 毛主席曾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 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于是, 这件《上阳台帖》就被转交至北 京故宫博物院,并被完好无损地 珍藏至今。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XingYunLiuChangYiTaiWanQianLiBaiShangYangTaiTieShangX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