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不断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画科与分类。传统绘画意义上的中国工笔人物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出土于湖南长沙的战国帛画《御龙图》。而后自汉朝开始,以表现伦理道德为主题的人物画逐渐兴盛,其中东汉至六朝的佛画尤为突出,它们采用线条作为笔墨骨气的表达形式,确立了中国画的线质审美基础。

唐宋时期,工笔人物画开始面向世俗,这种极尽精微.设色郁丽的写真描绘遂使人物画迎来了高峰,《步辇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经典作品相继问世。李公麟丰富了白播技法,复古式地开启了端庄清壮人物画的风气。明末清初大家曾鲸首创的墨骨敷彩法,更是强调了画家个体语言的文人画意趣与气格。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经历长期的沿革和演进后,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渐渐融入了西方写实的技巧,画法与观念,尤其至当代,以何家英为代表的画家,站在历经千年的台阶,对厚重伟大的古典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溯源梳理,立足当下,探索新的现代表达,以独特的实践成就,引|领了中国审美的现代演变。他的代表作品,作沁中国工笔画新典范,成为广大工笔学习者的良好临习范本。

何家英深厚的学院功底表现出对传统经典的尊重与继承,他在亲历艺术思潮碰撞交织的“八五新潮”后,依然保持着对艺术追求的笃定与自信。他透过轰轰烈烈的表象去思考追寻艺术的本质,发现中国画审美基点,借助西方绘画语言实现精神表达的路径和规律,并使作为形而下的技法自然贴切地互相融合,大幅度地运用中国画的本体材料.语言,融入造型构成、色彩、对比等形式视觉要素,呈现诗性.和谐、雅致.清远的东方审美情怀和人文关怀,建构出新的具有现代感的画面气息,焕发出传统工笔人物画新的生机,摆脱了传统中国画僵化的文人习气,也超越了当下所谓写实主义的简单嫁接。

我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工作室,工笔画临习课程对传统经典《八十七神仙卷》进行了通临以增强对线条的练习。对唐代《簪花仕女图》进行了系列选临,针对作品的造型规律、勾线技巧、设色特点茅写训练,以理解古代绘画的格调与品位。试图通过临摹与古人对话,循着通道涉入这片绚烂的艺术世界,感受作画的基本方法和脉络,初步领悟中国画的表达深妙之处。对当代工笔人物学习则选择了何家英的经典代表作品进行对临,有步骤地分半身、全身、组合临创,循序渐进。

何家英1991年创作的《秋冥》是临习的进阶作品,这幅画经常出现在各类报纸杂志、书籍教程中,被称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秋天的白桦树,纷扬的黄叶,在蓝得发紫的苍穹里,与若有所思的少女组成了王维的《山居秋瞑》当代图卷。蔚蓝的天空﹑赭褐的大地、铬白的树皮.灿黄的树叶,相映成趣,浓郁热烈,与恬淡的人物构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统一,令人陶醉。

在技法学习上,起稿方法基本一样,用铅笔在图画纸上起初稿,经过多次修改矫正定稿,用肯定的线条组织线描稿。这张作品要特别注意裙褶的线条安排,需疏密有致。难度是毛衣的表现,这是传统技法所没有的,是工笔画新课题。可以借鉴宋画花篮的形式用有规律的线条来“编织”,表现出毛衣的特殊纹理,加强与裙子长线条的对比关系。落墨勾线画白描稿时,要注意各种线描技法的运用,用均匀柔和的线条画脸部,肯定力度的线条勾头发,流畅钉头线条描裙子。五官和皮肤用淡墨勾画,头发用重墨形成反差。

设色是学习的重要部分。例如脸部,与传统工笔打底平涂后染“三白”完全不同,先用胭脂、朱嘌调成的水色分染鼻梁沟眼窝、耳窝等处,染时淡而多次,不留笔痕,尤其用曙红染腮红,在面颊处淡淡渲染,多几遍,观察色度,不可操之过急。用淡赭石或略加朱檬罩染,最后用赭石、曙红.藤黄、花青、白粉调成的浅浅肉色进行统染,“三矾九染”,力求“薄中见厚”。染头发先用中墨分染,要层层晕染多次叠加染足,如一次染得很黑,会感觉板滞发闷,要有黑而透的效果。注意遍数多了感觉发丝线条会被覆盖,可以再复勾提线。毛衣再用赭石加墨打底后,借助花鸟画点蕊常用的沥粉法,用浓重厚粉,点绘出质感。天空和树木组成的背景既复杂又饱和的设色处理是一个难点,树木除了传统花鸟的分染、罩染,还可以结合山水画的皴擦,以增其质感。地面则运用了现代水彩撞色技法,用土黄打底,调深赭墨趁湿冲撞,形成斑驳的地面肌理感。

我在临创学习时选用了何家英作品中的一个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这幅作品本身没有背景,在具备了完整造型的基础上,都市女性题材的探索在其作品中充分呈现出来,画面黑白灰关系把握极为精到,体现了他在工笔技巧及语言方面的一贯探索和创新面貌。画面意境既古朴典雅又富有时代气息。尝试在此基础上加背景极具挑战,画面衣服的大面积黑和少量有秩序的纯度较高纹饰调和成特有的色彩比,配以高明度的白布,稳定而隽永。我按课程要求添力时,选择了芭蕉,它既作为典型的南方植物与少数民族女孩主题比较贴切,也设想具有一定的序列形式使画面产生一种节奏。色彩的处理上延续原作的基本暖调,用低纯度赭灰积染成明度低于白布、高于黑衣的中间色,加了一块类似于广西石的石块置于人物下方,让人物感觉更加完整稳定,设色用高于衣服和头发的中灰墨。通过这样的尝试训练,我对何家英作品以及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和艺术本身有了更多的思考与研究。

随着临习的深入,我渐渐感受到何家英人物画创作的构图.色彩、技法等要素的艺术语言特点,了解到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基本规律。用线条﹑笔墨、色彩的直接绘制,体会和再现画家的技术要领与艺术感受,并渐渐走向深处,为以后的创作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学习和参照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剖析其形式,参研其技法,探究其语言,体悟其思想,以让自己少走弯路,逐渐加强基本功,尝试建构起自己的绘画表现形式旨向和品格。(作者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