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刚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兰州财经大学教授,西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指导教师,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十届、十一届全国美展,获文化和旅游部第四届全国画院展优秀奖,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文艺突出贡献奖”“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教学名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马刚 南湖烟雨楼 43cm ×68cm 2021年

摘 要:马刚的西北山水画具有开创性,融合地理风貌、传统山水画、多元文化等元素,展现了中国美术在新时代大美术视野下的新思考、新探索。他的作品兼容了传统山水与地域特色精髓,展现出多元文明交融之美,呈现出独特的“在

地性”风格,为地域特色与传统绘画艺术实现时代性文化价值提供了深刻思考与独特表述,也为中国西北地区山水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实现性。

关键词:中国西北地区;当代山水画;美学观念;人文地理学

纵观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山水绘画无疑具有开创性。这种开创性不仅表现在绘画语言的外在表达,更深入艺术思想史的内在底蕴。由此视角观之,众多优秀的山画家脱颖而出,马刚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之一。若从地

域文化的角度来看,马刚独具特色的西北山水画极具艺术价值。若把马刚的诸多作品置于艺术思想史的语境中,其作品中国山水画董其昌南北宗及饶宗颐西北宗论基础上,在当代的拓展与延伸。马刚对西北地域性的山水画表达并非简单地记录自然地貌,也非受现代主义中外思潮影响下的猎奇表达,而是对20世纪40-50年代以来美术史发展的延续与拓新,体现了中国绘画在大美术视野下的新思考与新探索。这种创新探索于美术内史,是美术学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所生成的新美学范式;从美术外史的角度看,它是在时代美术背景下,所展现出的中国传统美术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一、明道若昧——马刚山水画的精神内核

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美术叙述中的“风景画”[1]23,它所呈现的并非仅是自然山水之表象,而是山水所蕴含的内在“生命精神”,这一属性也是中国山水画“表现性”的独特所在。黄公望《写山水决》中将这种表现性称之为“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学者丁培仁注解道:“它既可意谓遗落形似、掳写逸气之‘意’,又可意谓不拘成法、随机应变之‘意’,还可谓不落言诊、得意忘言之‘意’。”但石守谦则简单的将其定义为在描绘自然风景的同时,传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想象”(丁培仁《从黄公望﹤写山水诀﹥看道教悟性思维方式》,《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2期)。哲学家赵汀阳称其为“易道史观”[2],即山水为古代士人的独特历史观,以山水为尺度丈量品评历史,用山水画来隐喻士人波澜不惊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正是人与山水相互关照与映射,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将这种内在生命精神的观照与映射名曰为“道”。

马刚 浩然天地秋 138cm×68cm 2007年

马刚则以西北山水画为外在形态反观内在生命精神,他通过“山水”这一深远意象,以确立在历史空间之中可被体验与超越的深邃境界,在山水内在哲学下探索绘画艺术,体艺术家与自然之间的“观其徼”追求。《老子》用观其徼来阐释“玄之又玄”的道:所谓的无,是一种自由的境界,充满无限可能,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所谓的有,是一种在无的心境上起某一定用的境界,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是境界或者作用的说法。“常无”就是常使你的心境回复到那拥有无限妙用的境界。“常有”就是常在这无限妙用的心境之上去生某一定用的境界。

马刚 浮动 34cm×68cm 2021年

两者,可以指无有或者称为“妙、徼”。同出,同出于一个心境。异名指的是无和有或者妙和徼。这个同的境界就是玄,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在无的心境上而产生某一徼向性这样一个境界称之为玄。无和有都是心境上的作用,而徼向性才与物挂钩。每一次有就产生一种徼向性,即一种定用。所以玄之又玄,就是周而复始,以生众妙,所以称众妙之门。“庄老告退,山水方滋”,魏晋士人借助老庄视角审视山水,超越精神引导他们突破世俗,以自然、虚静的心面对山水,达到精神解脱与心灵自由,开启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山水绘画之路。宗炳将山水绘画的内涵取向及道家精神旨归奠定在理论高度,使中国山水画具有宇宙生命精神基因及发展基本格调,“山水以形媚道”,将“道”与山水连接,体现了山水与生命精神之间的映衬。马刚在《看山》自序中提及:“生命对山水的体察应是一种心境、一种互化、一种舒畅……对自然的观感与内心的静守形成相互转换。”[3]6这种转换便是以“道”为体,是他个人对道“徼向性”的艺术总结与表达,道和山水的动态互构性创生了一种新的山水表现。

马刚 雨后 34cm×69cm 2018年

道,恍兮惚兮,如光影般闪烁于个体生命之中。马刚在西北辽阔的土地上追寻生命光影,这在他的山水画作中,体现为对光感的敏锐捕捉。他笔下的黄土丘壑、古木逸影,闪烁着天际流光,绰绰炫目。光影背后,折射出马刚所寄托的生命理想世界的窗口。其作品《南湖烟雨楼》以雨后神秘的光照透云层,照射在建筑与树上,泛起留白,营造出一种天地般的回响。《浮动》《翠微》则以斑驳的光影,如生命微光,在树木空间中闪烁,充斥着天地空阔、青山不语的历史感。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