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臣(?-1535),字舜 卿,号东村,江苏苏州人,明 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人 物、花鸟。唐寅、仇英皆为其 门下高足。其山水师承陈暹, 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 唐、马远等人作品,后主宗李 唐、马远等院体画风,并受文 人画的影响,被称为非院派的 “院派”画家。据明代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记载:“其画 法宋人,学马、夏者,若与戴 静庵(戴进)并驱,则互有所 长。未知其果孰先也,亦是院 体中一高手。”其所画山石坚 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人 物画亦十分出色,古貌奇姿, 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香山九老图》明·周臣 绢本设色 177cm×106cm 天津博物馆藏
周臣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 的职业画师。为了适应人们的 欣赏趣味,他一方面突破职业 画家的局限,创作大量以文人 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另一方面 尝试在技法上学习文人画的笔 墨情趣,使作品具有周密雄劲 而又清旷秀美的格调,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此外,他还是 一位丰产的画家, 传世作品颇多,仅上海博 物馆就收藏《春山游踪图》等 大幅作品7幅、小扇页14幅,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春山游 骑图》《春泉山隐图》等,济 南博物馆收藏《访友图》,且 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国外博物馆 内亦有收藏。这些作品均见功 力,下笔不苟。
据传,诗人白居易晚年居 于洛阳香山(今河南洛阳龙门 山之东)。因朝廷腐败,此时 他已无意政事,常与志趣相投 的朋友聚会唱和。唐武宗会昌 五年(845年)三月,白居易邀 胡杲(gǎo)、吉 (mín)、 郑据、刘真、卢贞、张浑等6人 在家中宴饮,因赴会者皆年过 七十,遂结成“尚齿之会”。 后来,又有百岁之人李元爽 (中国有历史记载活的年纪最 大的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 序》一文中提到,卒时136岁)和95岁的禅师如满加入,号称 “香山九老”。
为了纪念九老 集会,白居易曾请画师将九老 及当时的活动描绘下来,这便 是“香山九老图”的由来。此 外,他还作有一首精彩的《九 老图诗》:“雪作须眉云作衣, 辽东华表鹤双归。当时一鹤犹 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周臣的《香山九老图》, 便是据此典故而作,画面生动 地描绘了白居易等人宴游的场 景。
在周臣传世作品中,此作 整体风格属较精细一路:画面 布局饱满,结构精整;设色淡 雅,用笔细腻,远处山间云雾 笼罩;近景高松耸立,杂树丛 生,松针渲染茂密,与着墨不 多的远山浓淡相间、远近错 落,令全图增添空明之感; 作者以淡墨之笔,轻松明快 地勾画出水纹,似有风拂水面;人物描绘精致生动,准 确传神,或围坐桌前抚琴谈 笑,或登高远望,或正闻声 赶来,皆神态闲适,自由放 松。
“空门寂静老夫闲, 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酝满瓶 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 坐石棱。且共云泉结缘境, 他生当作此山僧。”这首 《香山寺二绝》,正是白居 易与友人悠闲隐逸生活的真 实写照。九老隐居的香山, 与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伊水 相望。集结“香山九老会” 时,白居易已是74岁高龄。
因贪恋香山寺的清幽,他常 住寺内,坐禅听经,忘情于 山水之间,赏玩泉石风月, 自号“香山居士”,并将这 里作为最终归宿。 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 下,中国古代文人崇尚所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的人生态度。但封建 统治的桎梏,也促使一些不 愿随波逐流的文人士大夫 放弃“兼济天下”的理想, 转而投入自然怀抱。
于是, 隐山遁水便成为中国历史上 一种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行 为,也为自然山水打上浓厚 的人文印记。从这个意义上 说,“香山九老”的集会不 仅记录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 活方式,更是古代文人雅士 隐逸思想的深刻体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nYiYouXianDeYangLaoLiXiangZhouChenXiangShanJiuLaoTu.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