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版印刷的字体及组织方式,成为大众评价楷书的潜在审美标准,影响人们对楷书的基本审美判断。
纵观书法史,至唐代楷书发展到了高峰,宋代在唐代楷书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汉字 的秩序化,其标准就是印刷术的完备、宋体字的产生。自此,汉字的信息传递功能逐步由全部依 赖手写,转成了部分依赖手写。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手写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至当代,作为 信息传递功能的毛笔书写基本已退出,仅有的一点,也已让位于硬笔。
张志庆楷书 塞马磨驴联
所以,人们日常看书、报、
电视等,所接触的汉字绝大部分是印刷版的宋体字、黑体字等经过工艺化设计的文字,久而久之,
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对楷书的潜在审美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对楷书的评价。印刷字体
的整齐划一、大小均等,潜意识中成为评价楷书的首要标准。受过专业训练、经验丰富的国展评
委尽管能够很快调整,但无意识中也受其影响,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过度秩序化、印刷字
体化的作品的反感。这种作品呈现的是工艺化的特征,表现为似笔笔到位,气息凝滞,无生气,
实则“匠气”“腐气”“门客气”。二是对毫无秩序化、讲求所谓“自我、个性”的性情表现、胡
涂乱抹、充满“邪气”的作品的摒弃。
二、以西方艺术理论为基础,以“艺术化”为名,以某种观念为先导,强调“现代性”思潮, 影响对楷书的审美判断。
自 1840 年以来,西方的各种思想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冲击着各个门类,艺术圈也不例外, 各种革新的思潮层出不穷。作为立足中国文化土壤的书法,也在其中,但其特点与西方的艺术理 论全无对应,像王国维、梁启超、宗白华等老一辈理论家,小心翼翼地解读、梳理、分析,用西 方艺术理论来证明“书法是艺术”。当代学院派的建立和发展,更深入地用西方的艺术观念和理 论方法,对书法进行分析和重构,用美术化的视角来阐释书法,并用平面构成的一些方法来创作 书法作品,打破了书法原有的秩序化和协调性,表现为“异样样式”。
如同嫁接的“新生物”,不 古不今,不中不西。此种观念下创作出的书法作品,注重外在形式构成,不看重其内蕴和格调, 因而呈现出“工艺化”和“江湖气”,其劣者更呈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鬼气”,显得脏、乱。更 甚者表现为“俳气”,戏谑、滑稽,呈娱乐性特征,落入了低俗和市井趣味,失去书法应有的庄 重和严肃。持此种观念的人来看楷书则一无是处。实际上,此种审美是持美术化、工艺设计的标 准,是书法文化体系之外的,严格来说与书法的关系不大,但这些年来,持这种思维的人在增多, 而且不断对当代书法“指手画脚”,但是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他们似乎也没弄明白,走 向了盲无目的的荒原。
汉字构形之初,便是仰观、俯察,观天地,察鸟兽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与天地、社 会息息相关。因此,汉字一如社会中的人,有其真态。大小、斜正、高矮、疏密、收放等,以其 真态写出来,自然生动。观魏晋楷书,虽字字独立,但其上下左右排布息息相关,近看各自有体, 远看郁郁葱葱一片,如自然生长的森林,各得其所,各自相宜。
其整体的统一是建立在“变”和 “异”的基础上,所谓“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体现出高超的篇章控制能力和整体意识,秩序 化而不失生动。 以现代的眼光看当今的楷书,结构仍然是楷书的基础,斜正、出奇等变化是当代性的体现; 笔法决定楷书的雅俗,有历史的渊源和时代特征;章法是楷书中最简单的方面,自古至今变化不 大;格调决定作品第一眼的气息。
就几次评选的经验来看,呈现“金石气、书卷气、士气、庙堂气”四种气息的作品尤佳。所以技法完备、气韵生动、格调高雅这三个方面是好的楷书作品的特 征,同时也是入展的必要条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ngXiangKaiShuShenMeiDeLiangGeYinSu.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