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继承与创新,中国画生命力的重与贵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09-11 14:42170
泱泱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 史。中华民族世代绵延,创造了博大精 深、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更 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强盛的不 竭动力。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 化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灿烂 文明,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 础。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中华文化 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不断的 磨砺、融合、凝...

泱泱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 史。中华民族世代绵延,创造了博大精 深、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更 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强盛的不 竭动力。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 化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灿烂 文明,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 础。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中华文化 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不断的 磨砺、融合、凝聚、发展中,表现出极强 的凝聚力、包容能力与创新能力,以独有 的精神品格,为世界所惊叹。 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奇葩,与艺 术家的人格魅力相伴相生,与风起云涌的 历史大潮一脉相承,与天地间自然万物和 谐一体。

本文仅从中国绘画艺术创作的角 度,阐释如何传承经典,感悟艺术生命 力,以及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 发展。 作为世界艺术领域内的一朵奇葩, 中国绘画从崖壁岩画、洞窟壁画到雕梁 画栋、纸墨画轴,无论是人物、山水、花 鸟,或是工笔、写意、没骨,抑或设色、 水墨,无不以物象描绘构图,以宽广视野 布局。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语言的神奇 运用,并结合诗文、书法、印章加以呈 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强调抒发作者 的主观情绪,达意畅神。中国画的艺术魅 力在于画中有物象,画中有诗韵,画中有 自我,画中有无限的力量。 

一、中国绘画艺术的生命力 

艺术是有生命力的,尤其是艺术珍 品,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并能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传承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是中国艺术独有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每 一幅精品力作、传世珍品,都是对历史的 揭示,是时代风貌的呈现、人物情感的表 达,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继承与创新,中国画生命力的重与贵 胡小敏 中国画 第1张

胡小敏 山水之一 34cm×136cm 2023年

敦煌壁画,堪称一绝。飞天形象, 深入人心。这种绘在洞窟墙壁和顶上的图 画,以莫高窟规模最大,迄今尚存五万多 平方米。据考证,在敦煌石窟诞生之前, 这里早已是佛教文化的圣地。有一个关于 它的传说,足以说明敦煌石窟建造及敦煌 壁画创作的接续传承,无论历史风云如何 变幻,文化基石总会一脉相承。

公元366 年,一个叫乐僔的和尚来到敦煌鸣沙山, 他被此处神奇的山水吸引住了。有一天, 他偶然发现悬岩上金光闪烁,成千佛状, 他因此相信,这片神奇的山水必将是佛教 的圣地。于是,他便在鸣沙山沿河的陡壁 上凿岩削石,终于造成一龛洞窟。紧随他 之后,僧人法良开凿了第二个洞窟。

继承与创新,中国画生命力的重与贵 胡小敏 中国画 第2张

胡小敏  山水之二 34cm×136cm 2023 年

从 此,莫高窟进入了蓬勃的开凿时代,历朝 历代都派人在此陆续增建,以至于洞窟规 模越来越大。到唐代时,这里已经发展成 为中外闻名的艺术宝库,也成为中外文化 交流的佛教圣地。 “人类文化的进程,从来就是各个 文化之间相互冲突、借用、营养而不断再 造自己的过程。只有这样反复地往还才会 呈现多彩多姿、纷呈不已、持续繁荣的一 道道风景。”(冯骥才《人类的敦煌》) 敦煌艺术正是一直积极地接受外来文明, 在与自身文化的融合中使自己的生命力不 断旺盛,呈现奇迹的。

今天的壁画艺术创 作者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我们 可以看到,现代的壁画创作,除了继承古 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传统技法之外,更加 重视壁画作品与整个建筑物的协调,使其 浑然一体;所用材料与创作样式也更加丰 富多彩,金属壁画、陶瓷壁画、大理石壁 画等层出不穷。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张择 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驰名中外的艺术 珍品。该画纵25.2厘米,横528.7厘米, 绢本设色。《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在它的艺术 成就上,从其画后的题跋中,我们也能清 晰地看到其流传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历史长 歌。

继承与创新,中国画生命力的重与贵 胡小敏 中国画 第3张

胡小敏 山水清音 136cm×68cm 2023年

真迹只有一件,普通人想见上一面都 很难,于是《清明上河图》在金代就已经 被“争相收藏”,竞藏的人多了,赝品自 然就“应运而生”。到了明代,《清明上 河图》在民间辗转流传了有近二百年,藏 家无不对这幅名作趋之若鹜,所以,揣测 模仿的就更多起来。如同在这幅名画的流 传中难免鱼目混珠一样,《清明上河图》 所表现的内容也被人误读过。顾名思义, 一般人以为这是清明时节的写生。《后汉 书》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之句,这 里的“清明”意为“治平”。再看画中: 有十余人带着扇子,有几个小孩子光着身 子在街头嬉戏,河岸小贩的桌子上摆着切 开的西瓜……显然,这幅名画的画面显示 的不是春光,而是“秋老虎”的秋色。 

张择端以“清明”为画题,显然是为了 称颂北宋时首都汴京上河一带的“太平盛 世”。 正是因为大家都要追着收藏此画, 临摹仿制的“山寨版”就越来越多。这 当中,收藏和临摹仿制的本身就是一种传 承。《清明上河图》正是在历代收藏者、 临摹者、鉴赏者的万般争夺和守护中千古 流芳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 光辉的一页,是中国风俗画的一个里程 碑。如今,这幅伟大的作品正作为北京故 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令无数的参观 者神往。 

二、中国画的艺术生命力重在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 家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中华民 族长期奋斗的历史中,不断被挖掘凝聚、 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从而成为推动时代 发展、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前文列举的敦煌壁画、《清明上河图》,只是中国古代绘画珍品艺术之撷 英,其所散发的具有超强生命力的艺术光 彩,值得每一位画工、每一位画家去用心 体悟,用笔墨触摸。笔墨本身是没有性情 的,但画家是有情感的,通过运笔、泼墨 呈现出来的图画便会带有明显的感情色 彩,所谓画为心声,正是艺术家对事物的 感知,对生命的感悟。用更通俗浅显的话 讲就是,作画更像是画家通过笔墨来塑造 人物、山水形象,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抒发个性化的思想情感。 

支付0.1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支付查询订单
 

绘画最重要的是用心感悟,传承力量。基因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容颜、毛 发、秉性、天赋,从父辈甚或祖辈,这些 基因都会遗传下来,正所谓“栽什么树苗 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我的 绘画基因来自我的父亲。父亲胡正伟以专 注于西北边塞题材的创作而闻名。“他以 个人的风采、娴熟的技巧、主题的专一、 才思的敏捷、情怀的浪漫,展示了古往今 来西北边塞地区的人与历史、人与自然、 人与现实的诗情图景,形成了他独具特色 的形式与语言的风格特点。”父亲尤其以 擅画骆驼而闻名。 

父亲作画数十年,坚持运用中国绘 画艺术的笔墨语言,深耕西北边塞题材, 矢志不渝,并由此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中 国画艺术特色。他经常告诫我:应当多从 生活、大自然中,从作画的瞬间去体味, 去领悟。没有心的感悟,就没有艺术的生 命。他一再强调说,在观察物象中既要有 一瞬间的艺术感受,更要有深层次的心的 感悟,哪怕是几笔简单的勾勒往往也有画 龙点睛的奇妙效果。

这是父亲在几十年的 绘画创作中总结出来的认知和感受,这些 观点对我的创作形成了极大的影响。遗传 本身其实也是一种传承,父亲在绘画艺术 上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ngGuoHuaShengMingLiDeZhongYuGu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