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中国美术馆藏李鱓作品赏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25-09-12 15:314670
“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末年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独特的 书画家,历史上也称“扬州画派”。他们 突破传统,孤傲叛逆,以“怪”闻名,其中 最具戏剧性和反叛精神的奇人当数李鱓。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中洋 氏、墨磨人等。与其他画家多出身贫寒不 同,李鱓生于江苏扬州兴化的书香门第, 自幼爱好绘画,年少成名。康熙末年,他...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扬州八怪”是清代康熙末年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独特的 书画家,历史上也称“扬州画派”。他们 突破传统,孤傲叛逆,以“怪”闻名,其中 最具戏剧性和反叛精神的奇人当数李鱓。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中洋 氏、墨磨人等。与其他画家多出身贫寒不 同,李鱓生于江苏扬州兴化的书香门第, 自幼爱好绘画,年少成名。康熙末年,他 中举后被召为内廷供奉,成为宫廷画师, 行走南书房,风光一时,后因性格刚直、不 愿受束缚而被逐。雍正时期,李鱓再次被 召入宫廷画苑,又因作品风格无法契合宫 廷趣味而离开。

中国美术馆藏李鱓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 李鱓 第1张

图1 李鱓 梧桐小鸟 160.7cm×46.7cm 1727 中国美术馆藏

乾隆初期,他通过检选任 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廉,颇得民心,后 因得罪上司被罢官。历经三朝,“两革功 名一贬官”的经历,使李鱓在远离宫廷后 多以卖画为生。老年薄宦归来,他托画寄 意,笔墨纵横。李鱓的绘画师承脉络清晰 而多元:早年从魏凌苍学画黄公望一路山 水,奠定根基;初入宫廷时随蒋廷锡学习 工笔花鸟,得细腻典雅之精髓;雍正时 期又师从指画大师高其佩,研习石涛笔 法,以破笔泼墨方式创作,潇洒放逸[1]。 其笔墨艺术经历了从工细到狂放的鲜明蜕 变,既充满艺术与生活的交融,亦映射了 他的生命历程与精神突围。 中国美术馆藏李鱓作品十余件。 

中国美术馆藏李鱓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 李鱓 第2张

图2 李鱓 盆荷 160.7cm×46.7cm 1727 中国美术馆藏

《梧桐小鸟》(图1)作于雍正五年 (1727),此时他开始大胆尝试破笔散 锋。画面中,梧桐叶用没骨法以粗笔泼墨 挥洒而就,浓淡相宜,水墨淋漓,通过墨 色自然晕染形成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以中 锋恣意勾勒叶脉,枝叶错落有致,交相掩 映。梧桐主干斜倚于画面一侧,中锋运笔 勾画轮廓,笔墨自下而上由湿渐干,突出枝干纹理和质感,贴近自然之姿;右下 一角的山石以侧锋简单横扫,复用浓墨 以没骨撇叶法点缀竹叶与兰叶,干湿适 中,笔力苍劲,叶形流畅。梧桐自古被视 为“树中君子”,“皮青如翠,叶缺如 花”,尽显孤高之态。

李鱓笔下的梧桐树 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表达方式,以极具张 力的笔墨语言构建起独特的生命哲学, 是画家对抗命运的精神体现。《盆荷》 (图2)亦作于雍正五年,以淡墨泼染的 荷叶为中心,多种层次墨色的荷叶围绕四 周,如涟漪般晕散;顶端荷叶通过浓淡墨 色的碰撞表现荷叶翻卷的立体光影。

中国美术馆藏李鱓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 李鱓 第3张

图3 李鱓 篱菊雄鸡图 131cm ×70cm 1753 中国美术馆藏

叶片 上侧锋笔痕相互交织,形成或深或浅的辐 射纹路,斑驳墨韵浑然而成,与叶脉相 辅,展现出荷叶特有的柔韧质感。如盖的 荷叶团簇朦胧,淡墨勾勒的荷花于其中若 隐若现,营造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 含蓄之美。画中题诗位于画面左下方: “莲子盆池种得成,火烧佛座也华生。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ngGuoMeiShuGuanCangLiZuoPinShangX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