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中国美术馆丨王盛烈《海风》作品赏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25-10-28 14:11140
王盛烈(1923—2003),字橐子,山东青州人,是当代现实主义中国画的大师,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于1941年至1944年赴日留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归国并参与创立了东北青年同盟,历任宣传部科长、部长等职务。此后,王盛烈在艺术教育领域逐渐崭露头角。1947年,他担任了辽宁省立沈阳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的代理主任;1948年,又成为东北行政学院师...

王盛烈(1923—2003),字橐子,山东青州人,是当代现实主义中国画的大师,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于1941年至1944年赴日留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归国并参与创立了东北青年同盟,历任宣传部科长、部长等职务。此后,王盛烈在艺术教育领域逐渐崭露头角。1947年,他担任了辽宁省立沈阳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的代理主任;1948年,又成为东北行政学院师范部美术组的主任。1949年,王盛烈转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担任讲师。王盛烈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家,还是关东画派的创始人。

1961年,在长春召开的东北三省美术家代表会议上,他首次提出了“关东画派”的概念。关东画派以人物画为主,作品主题鲜明、色彩浓烈,关注人生、社会和历史,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当时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深受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影响,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其代表作《八女投江》基于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英勇就义的真实故事绘制。此作不仅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的珍贵藏品(同名画作共有三件),也是关东画派的奠基之作。此外,《海风》《耕者》《家乡的孩子》等作品也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美术馆丨王盛烈《海风》作品赏析 中国美术馆 王盛烈 第1张

图1 王盛烈 八女投江 154cm×392cm 1990 中国美术馆藏

王盛烈的水墨人物画艺术特点鲜明,深受徐悲鸿、蒋兆和等前辈的影响,同时又独具个人风格。他的水墨人物画以写实为主,以线造型,辅以侧锋渲染,笔墨、造型严谨,构图巧妙,画面富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可以说,王盛烈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中国人物画创作领域的又一代表人物。作为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常以“耕者”自称,用中国画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自觉践行时代赋予的艺术使命,在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铭记历史,警钟长鸣,这是东北人民在历经外国列强近百年压迫后,逐渐孕育出的坚韧抗争精神和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的体现。这种精神和意识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得以彰显,展现了深沉的情感,营造了激昂的氛围。爱国情怀是东北艺术家精神的支柱,也是他们美术创作的原动力。只有胸怀爱国之情,才能描绘出民族的精魂,才能捕捉到人民的真实情感。

在主题选择上,王盛烈的作品多取材于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他善于以关心民族命运和人民忧乐的情怀去发现生活中的动人之美,挖掘那些给人以激励、鼓舞、鞭策和感奋的主题。其成名之作《八女投江》(图1)以生动的笔墨技巧、形神兼备的形象、精心设计的人物关系和环境的烘托,有力地表现了抗联战士决死奋战的坚强意志与不屈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英雄主义赞歌。

中国美术馆丨王盛烈《海风》作品赏析 中国美术馆 王盛烈 第2张

图2 王盛烈 海风 108.5cm×316cm 1962 中国美术馆藏

此作在195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的美术展览及1959年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上,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产生了深远的艺术影响。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该作品无疑全面推动了新中国美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现代中国美术史产生了开创性的重要影响。

王盛烈的艺术创作始终坚守现实主义道路,他深入生活,细致观察人民,以画笔真实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的作品注重刻画质朴的劳动妇女和平凡的劳动者形象,如《海风》《耕者》《家乡的孩子》等,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引人深思的诗情画意。其画风清新朴实,细腻而不失粗犷,展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独特魅力。

《海风》作为王盛烈的代表作之一,与《八女投江》并称为姊妹篇,创作于1962年,是一幅充满英雄气概与时代精神的艺术佳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海风》(图2)是一幅未经设色的水墨人物作品,而王盛烈还创作了一幅同样构图的设色版本《海风》,这足以看出艺术家对作品立意和构图的极度珍视。20世纪60年代,人民坚毅地与困难做斗争的英勇气概,极大地鼓舞了艺术家。王盛烈深入海防前线的一座海岛体验生活,被英姿飒爽、沐浴在习习海风中的女民兵形象深深打动,从而创作了这幅作品。他还特意邀请大连长海县全国闻名的女民兵连的女民兵来到画室做模特,进行现场写生。

画作《海风》生动展现了八位青年女战士乐观、开朗、泼辣的形象,体现了艺术家对祖国英雄儿女的深厚情感。这些女战士与20世纪40年代的抗联女战士英雄前辈一样,满怀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她们迎风而立,英姿飒爽,神态姿势中流露出自信与朝气、乐观与希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在绘画技法上,艺术家巧妙地在近景中描绘了八名持枪的青年女民兵,她们被疏密有致地安排在一起。艺术家以粗犷直率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随后运用浓淡相间的大块墨色进行晕染,通过浓墨反衬淡墨,巧妙地烘托出人物的空间结构,使得整体关系错落有致。

近景中的人物、海岸、船锚墨色最重,展现了艺术家细致的描摹与刻画;中景的礁石、晾晒的渔网及飞翔的海鸥,墨色稍淡,显得灵动飘逸;而远景的帆船墨色最淡,使得视点大幅拉开,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如此匠心独运的构图安排,使作品的空间感受十分强烈。

作品以“海风”为题,在如此广阔的空间中,女民兵战士飘动的发梢和衣角、随风摆动的渔网、空中飞舞的海鸥,都给人一种海风穿梭于画间、扑面而来的感觉。艺术家对作品的深思熟虑,体现在他将作品命名为“海风”而非“女民兵”,这一命名更加凸显了作品的主题。

作品以写实的笔触表现了近景中女民兵的乐观与警惕,而远景中的帆船和海鸥则交代了大海的广阔背景,使画面鲜活生动,令人过目难忘,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王盛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深入准确地把握了结构,一方面展现出体量和质感上的素描关系,另一方面这些素描关系又巧妙地融入了书法化的用笔之中。飘动的长发、庄重的面孔和富有变化的衣纹,都被艺术家以皴擦、中偏锋和草书笔意率性地表现出来,结构准确而笔法自由不羁。

此外,《海风》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力,更以其深沉的笔触和质朴的表现手法,揭示了隐含在人物形象背后更为深沉的内涵。这种深沉不仅体现在画面的笔墨语言上,更深刻地体现在艺术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中。王盛烈的《海风》是一幅充满英雄气概与时代精神的画作。它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更以其深沉的笔触和质朴的表现手法,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ngGuoMeiShuGuanWangShengLieHaiFengZuoPinShangX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