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弇州山人题跋》书画鉴藏价值探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10-28 11:38140
内容提要:王世贞是活跃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文坛的重要人物,其学识渊博,治学广泛,在诗文、书画、校勘、考证、鉴赏及收藏等领域均有建树。《弇州山人题跋》是他对自己所见所藏书画、杂文及碑刻所作的题跋集。本文以《弇州山人题跋》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书中题跋,探讨其中的书画鉴藏价值。关键词:王世贞;题跋;鉴藏;价值明中期以后,政治环境的严酷促使文人更多地投身文艺领域,而...

内容提要:王世贞是活跃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文坛的重要人物,其学识渊博,治学广泛,在诗文、书画、校勘、考证、鉴赏及收藏等领域均有建树。《弇州山人题跋》是他对自己所见所藏书画、杂文及碑刻所作的题跋集。本文以《弇州山人题跋》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书中题跋,探讨其中的书画鉴藏价值。

关键词:王世贞;题跋;鉴藏;价值

明中期以后,政治环境的严酷促使文人更多地投身文艺领域,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艺术市场的繁荣。书画交易日益活跃,文人士大夫普遍参与书画鉴定与收藏,私人收藏也因此兴盛起来。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以诗文闻名,博学多识,治学领域甚广,除诗文外,还通书画,精校勘,善考证,喜鉴赏,富收藏。《弇州山人题跋》是根据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文部之“题跋类”点校整理而成,共22卷,包括杂文跋2卷、墨迹跋8卷、碑刻墨刻跋6卷、画跋6卷,记录了他所见所藏的书画、杂文、碑刻等内容。本文以《弇州山人题跋》为切入点,通过对跋文内容的研究,探讨其中的书画鉴藏价值。

一、记录收藏线索

王世贞一生收藏丰富,眼光独到,收藏了大量书画、碑帖、文玩。《弇州山人题跋》中关于书画碑帖的源流、赏鉴、藏家的记录,为后世收藏者提供了清晰的收藏线索。王世贞的碑帖藏本不仅数量多,且不乏珍奇善本。《弇州山人题跋》中记录的许多碑帖作品均为其私人收藏,如钟繇的《荐季直表》,王羲之的《大热帖》《此月帖》《干呕帖》,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怀素的《千字文》等。

《弇州山人题跋》书画鉴藏价值探析 王世贞 题跋 鉴藏 第1张

值得注意的是,《弇州山人题跋》中还涉及不少现今仍有争议的碑帖,为这些罕见作品的收藏提供了珍贵线索。以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为例,王世贞在题跋中评价此铭“萧散虚和,风流姿态,种种有笔外意”[1]73,并结合米芾《书史》进行考证。他认为此帖曾在洛阳王府处见摹本,十年后真迹出现在张直清手中,墓志后面所写的“贞观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与当时志文相吻合。然而,考虑到米芾高超的临摹能力,王世贞对铭文真伪提出了疑问:“虞本此书虽妙极戈法,而不无襄阳结构,或即米所临,未可知也。”[1]74这种严谨的态度体现了王世贞作为鉴藏大家的专业素养。

除了碑帖收藏,王世贞还是藏书大家。他嗜读书,不惜以重金购置书籍,“至脱衣鬻之不惜”[2]。谢肇淛在《五杂组》中说:“王元美先生藏书最富,二典之外,尚有三万余卷。其他,即墓铭、朝报、积之如山。”[3]王世贞在藏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练就了他在收藏品鉴方面的敏锐眼光。尽管书籍与书画形式不同,但在源流、赏鉴的思路上是相通的。此外,王世贞在藏书之余,也关注书中的书迹。“九友斋”是王世贞专门用来收藏图书和书画的场所,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赵孟 题跋的《两汉书》,是王世贞不惜以一座庄园的代价从书商手中换来的。

《弇州山人题跋》书画鉴藏价值探析 王世贞 题跋 鉴藏 第2张

清人叶昌炽(1849—1917)曾用“得一奇书失一庄,团焦犹恋旧青箱”[4]生动地描述了这种藏书情形。王世贞在题宋版《前汉书》后跋语中写道:“此书余得之江南故家,末有倪元镇跋,当是元镇家藏北宋板也。惜阙目录及陈涉、项籍等传十余卷。中有朱书,用唐抄本及南本、舍人院本参校,系宋景文笔,字画妍好,无一字苟简。”[1]25又题《后汉书》后:“余生平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二千余卷,皆宋本精绝。

最后班、范二《汉书》,尤为诸本之冠。桑皮纸匀洁如玉,四旁宽广,字大者如钱,绝有欧柳笔法。”[1]25王世贞通过题跋记录了书画的流传情况,为后世收藏者提供了清晰的线索。此外,我们在研究古人书迹时,往往关注书家的书法作品,而书跋中的文字同样是书迹的一部分。因此,书跋墨迹也是研究书迹文字的重要对象。

王世贞在获得珍奇善本后,会深入考据,并开展集会交流活动。“尔雅楼”是王世贞读书与治学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交活动的地点。他与友人在此钻研古帖字画,交流鉴藏心得。尔雅楼所藏甚丰,王世贞自称该楼有五蓄:“所蓄书,皆宋梓,以班、史冠之;所蓄名迹,以褚河南《哀册》、虞永兴《汝南志》、钟太傅《季直表》冠之;所蓄名画,以周昉《听阮》、王晋卿《烟江叠嶂》冠之;所蓄酒鎗,以柴氏窑杯托冠之;所蓄古刻,以《定武兰亭》《太清楼》冠之。”[5]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的宏富收藏不仅激发了当时学者对碑帖收藏的关注,还提供了具体详尽的收藏线索,推动了书画碑帖的保存与流传,其意义不可磨灭。

二、提供鉴定方法

传统的书画鉴定方法主要有目鉴和考证两种。目鉴是鉴定家凭借个人经验素养,通过对作品实物比较判断进行鉴定,这是目前最主要的鉴定方法;考证则是借助书画家传记、书画著录等文献资料,对作品中的问题进行考证,以辨别真伪。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测试方法也逐渐成为第三种鉴定手段,但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

《弇州山人题跋》书画鉴藏价值探析 王世贞 题跋 鉴藏 第3张

王世贞在题跋中对书画作品的鉴定,主要运用了目鉴和考证两种方法。例如在为褚遂良《哀册文》题跋时,他写道:“余所得此帖,有于环绍彭题识及诸名贤私印甚夥,至于绍兴御记、敷文鉴赏,断不若詹本之少据。而结法淳厚,风华秀逸,又非褚书之他存者可拟。”[1]75这是通过对书法作品本身的实物资源进行判断,体现了目鉴法的应用。

此外,王世贞在获得智永《真草千字文》木刻旧藏本后,觉得比薛绍彭之子薛嗣昌所刻石刻本更早,“而细考之,波磔处剧古雅,远胜旧藏本,乃知漕司石良已非故物矣。木本乃宋翻”[1]414,最终确认自己所藏的旧本也是宋代翻刻本。这种方法通过对不同版本的作品进行比较判断,也是目鉴法的体现,与薛永年先生的观点一致:“在不能认清时代与真伪的情况下,尤其要占有尽可能丰富的作品,有了作品才能进行具体而不是空泛的研究,才能不脱离视觉上的精心比较。”[6]除了目鉴,王世贞还通过考证文献来鉴定书画作品。在题跋中,他常通过对书画家传记、书画史论著的深入研究,将相关文献与书迹进行比较,达到互证的效果。

例如在为褚遂良《哀册文》题跋时,他对比了《哀册文》中“凤纪凝秋”“高祖配天”“良书自得”等几十处文字与《文苑英华》《唐文粹》《大诏令》所记的不同之处。在书迹文字缺失的情况下,王世贞则借助书家文集进行补充。例如在题跋“山谷卷后”时,他写道:“卷尾有吴文定公跋及手简,要当有李文正篆首,今亦脱落矣。

诗不著题,亦缺名氏,而考公集有之,《杜老浣花溪图引》也。”[1]88又如“题山谷卷后”:“张守跋初不知为太白诗,后见全集,始能补其阙语,以为奇事。”[1]89王世贞通过翻阅黄庭坚文集,将书法作品中缺失的文字补全,充分体现了其考证能力。

《弇州山人题跋》书画鉴藏价值探析 王世贞 题跋 鉴藏 第4张

此外,王世贞题跋中提到的考证用书涵盖了晚明以前的大部分重要书画史著作,以及他收藏和过眼的书画作品。这两部分构成了他书画史知识的基础,也是其鉴定方法的主要来源。在一些书法作品题跋中,他还借鉴了字学文献,如欧阳询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这些文献为他的考证提供了重要依据。王世贞的书画题跋并非随意挥洒,而是经过了极其严肃认真的考证分析,建立在精心鉴赏的基础之上。

例如题跋中有“考《宣和画谱》”和“查《图绘宝鉴》”等文句,说明他的画跋同样基于严谨的学术研究。可以说,没有严谨的学术思维和深厚的文献运用能力,王世贞便不会有如此高超的鉴定水平。王世贞在题跋中将目鉴和文献考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他巧妙地运用传统鉴定方法,不仅为后世书画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还达到了碑帖证史的目的。他在题“钟太傅荐季直表”后明确表示:“黄长睿、赵明诚往往以碑帖证史传之伪,余窃愿学焉。”[1]72这说明他不仅有广博的史学见识,还具备深厚的史学功底。

三、保存鉴藏材料

从题跋中可以看出,王世贞的鉴藏材料来源丰富。他不仅自己四处购求书画碑帖,还经常借览同好者的珍贵藏品,并参加收藏圈的交流活动。此外,书肆商贾每遇碑帖佳品,也会主动送至王世贞处求售。王世贞将一生所见所闻的书画碑帖记录下来,形成了极为宝贵的鉴藏资料。这些资料并非简单的文字罗列,而是完整、准确、系统地记录了相关信息。

首先是鉴藏资料的准确性。王世贞在题跋中对碑帖的鉴赏品评极为精准,可谓字字珠玑。他用寥寥数语就能完成对碑帖的精准定位,或认可,或赞赏,或否定。这些鉴赏词语为后世碑帖赏鉴提供了重要依据(详见表1)。其次是鉴藏资料的完整性。王世贞十分尊重资料的完整性,题跋中详细记录了碑帖的全部信息,包括鉴定情况、藏品的来源、入藏的时间和方式等。无论是经过他收藏的作品,还是仅见过的作品,均有明确说明(详见表2、表3、表4)。

此外,王世贞对同一碑帖收藏或过眼多个版本的情况也较为常见。例如对于素有争议的王羲之《兰亭序》,他见过定武本、六观堂周氏藏的宋拓《兰亭》、开皇石本、褚河南临本、宋拓褚摹《兰亭》和《兰亭》肥本等多个版本。通过考证,他认为藏有定武本《兰亭序》的元代吴中北禅寺的老僧东屏“作胡语”乃是好事者附会,而《兰亭》肥本“淳雅饶古趣,当是《定武》正嫡”[1]322。

这种详尽的记录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结语

在明代内府书画收藏流失严重的情况下,私家收藏蓬勃发展。作为学者兼书画家的王世贞,加入当时的书画收藏圈,其《弇州山人题跋》对书法鉴藏资料的收集不仅是零散资料的整理,更是一代鉴藏大家披沙拣金的精心考量。题跋不仅记录了王世贞自己的鉴藏情况,还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私人书画鉴藏的取向和书画市场的繁荣。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书画圈,对后世的书画碑帖鉴藏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世贞. 弇州山人题跋[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王世贞. 弇州续稿:卷二百七[M]//永瑢,纪昀,等. 四库全书:第1284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11.

[3]谢肇淛. 五杂组[M]. 郭熙途,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276.

[4]叶昌炽. 藏书纪事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336.

[5]王世贞. 弇州续稿:卷五十九[M]//永瑢,纪昀,等. 四库全书:第1282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77.

[6]薛永年. 二十世纪古书画鉴定名家方法论[J]. 中国书法,2016(2):184-185.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uShanRenTiBaShuHuaJianCangJiaZhiTanX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