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认识马海方的画,后认识他本人的,中间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差。

 我很喜欢他的画,他笔下的人物很有特点。第一,他画男人,一般不画女人,偶尔点缀几个,也是出自朋友们建议“品种”要齐全的缘故。这和现在许多画家画人物必是女性,而且多不穿衣服的现象是根本不同的。他画男人也不画时髦者,多是胡同文化味儿重的角色。

这些男人,准确地说应该是爷们儿们,真是形形色色,既让人感到真实,又让人感到亲切。你若熟悉马海方的画,不妨去北京的胡同转转,你会发现那些悠闲自得,给个天子都不去做的人,好像就是老熟人一样。有手摇蒲扇,喝茶聊天的大爷;还有那伸长脖子跟着“吱咕、吱咕”的胡琴来一段的大哥,都似曾见过。

他们见了你,也会善意地微笑,甚至会递过一根烟来。这些可爱、淳朴的人,就是真正的老百姓,地道的老北京人,也是马海方笔下的人物原型。

 不知道马海方是怎么选中老少爷们儿作为他的表达对象的,而且有趣的是他表现的人物,有意识地沿着时光的隧道往回走了几十年。老北京的人物,一个个在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我们身边。像《卖羊头肉的》这幅画里,一小贩蹲在地上,面前是筐,筐上有刀和案板,再往上是一张纸,上边有些已经切成片的羊头肉,接着最为传神的情景出现了:小贩手里拿着镂空的羊角,上面封着纸,下面有小孔,很显然有花椒盐均匀地洒落着。

他的神情很有些自得,来了买主了吗?再看那买主手里捏着酒壶,随着羊角转,还不住地吸溜着鼻涕,让人不由得再仔细捉摸,他是买回去自斟自饮时解馋,还是去看老丈人?不是我说的罗嗦,实在是他的画内涵太丰富了,这还是提纲挈领地说,要是面面俱到,还不知要有多少话呢!可以这么说,马海方的作品,每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现在你想吃羊头肉,可不是这种卖法了,恐怕滋味儿也不一样了。

 卖活鲫鱼的、卖花盆的、卖糖葫芦的,都各具情态,如果一幅一幅地说,能印厚厚的一本书了。总之,马海方的画好,好就好在真实、形象,过来人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小一辈人能感到一种新鲜,甚至有一种我生迟矣的感叹。严格地说,马海方并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他怎么会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呢?这就是画家努力追求的效果了。

他给自己定位后,就如饥似渴地寻找相关资料,听过来人讲述当年的情景,从现在的人身上还原老一辈的影子。文物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旧都百行》,他竟也找来,从头到尾看个明明白白。正因为这样,他的每幅画上,对所画的事都有生动的解说,那真是言简意赅,通俗上口。不是真的咂摸过,哪知道这些老话儿旧事啊!

 人干什么都怕着迷,一旦这样他就会忘乎所以地去追求。马海方肯定是这样,内容定位以后,便是手法上的表现。马海方的画最好的地方,就是和谁都不一样,你说他的画像谁?谁也不像。老马就是老马!我们说了这是前不见古人的,那么什么时候见来者呢?说不准,反正现在是没有!

 说到马海方,和他接触过的几乎没有不喜欢他的,他不是帅,也不是怪,就是那么个实在人,满脸都写着憨厚。我认识他是在一次笔会上,说好一人画两张,有的书画家很守信用。马海方可不是这样,有人拿着纸过来,他便接着画。我怕善门难闭,就对他说不画也可以了。他微微一笑,由于一只耳朵不太好,竟以为是让他画,二话没说又画开了。

 他一直留光头,就越发显得憨厚。他笔下的人物大多也都是光头,这肯定是以自己为蓝本完成的。只有剃光头的才最有资格画光头,这话可能有些武断,可你看他笔下的光头,个个红光中泛着头皮特有的青涩,真的和他相差无几,妙趣横生。

人们常说成功就是天才加血汗。和马海方接触多了,更会对此深信不疑。在吃饭等菜时,或者等车候机时,他都会掏出小本来,把一个个人物速写下来。我曾经翻看过他的小本,真是千姿百态,无所不有。还有的是在国外画的,不只是人物,还有景物。就像诗人在捕捉灵感一样,他也不肯放过眼前的精灵,要把他们收入自己的囊中。他的许多作品,就是这样捕捉而又提炼,跃然于纸上的。

 这次编辑出版的《老北京人儿———马海方人物画集》分为“天桥生涯”、“百姓小吃”和“休闲自乐”三个部分,集中了画家近年来创作的精华。可以说把北京人,特别是老北京人的生活像糖葫芦似的给串起来了。我们特意请著名诗人,北京民俗专家崔墨卿先生作了序言,将马先生的画和北京风情息息相关的联系,剖析得非常透彻,这里不再赘言。我也学着墨卿先生的方式,以几句韵文作为文章的结尾,那是在文物出版社给马先生出挂历时,我附上的几句顺口溜:遛遛弯儿,聊聊天儿。喝口豆汁儿,炒炒肝儿。听小戏,逛地摊儿,买块布头儿做汗衫儿。坐三轮儿,串胡同,四九城的来一圈儿。猪耳朵配白干儿,回家一抿赛神仙儿。老北京的日子就像小人书,翻了一篇儿又一篇儿……

 有人说你们老北京人没事干,就这么游手好闲的啊?我得辩解上一句,这说的可不是一个人一口气儿干的,那还不累死谁?是大伙忙完正事后的自在日子,每句话就是一个或者两个人的事。换句话说,哪一句都是马海方的一幅画。

1956年9月11日生于大兴县西红门镇,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 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 1981年毕业后开始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编辑部当编辑 1982年至1984年先后参与编辑设计了大型系列丛书《当代书法家系列丛书》、《日本书法篆刻选集》等 1984年业余创作的连环画《茶馆定计》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 1985年业余创作的连环画《女寨主》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革命母亲夏娘娘》 1986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出版根据莫泊桑名著改编的连环画《菲菲小姐》;

水墨画《土塬上的高秋》获当代青少年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画大赛优秀作品奖 1987年创作《旧京风情系列》长卷、组画 1990年《古都风情》组画获首届中国风俗大奖赛一等奖;《留下激动人心的瞬间》由焦尚意撰文,在中国体育报做专题报道;《古道风情组画》由焦尚意撰文,在北京青年报做专题报道 1991年《旧京风情组画》被北京青年报选为当年“首都青年之最”;《老天桥人物组画》获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赛东方奖 1992年《旧京天桥人物》长卷获中国美术馆东方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1993年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名筑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休闲图》获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在当代美术馆举办北京风情人物画个展 1994年《旧京风情图卷》获西苑杯大奖赛金奖;《旧京风情》获新铸联杯大奖赛国画组优秀奖;《旧京风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北京展区参展优秀奖;

《古都子民》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著,由马海方插图出版发行 1995年《鸟人鸟事》获中国体育美术大展银奖 1995、96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两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7年香港心源出版社出版《北京风情画集》 1998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随青年画家访欧团前往法国、德国、意大利等8国参观交流;在瑞士洛桑举办个人画展;获文化部群星美术大展银奖;《路遇》参加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美术作品展;《春韵》获中国美协、诗书画研究院庆祝建国40周年大展铜奖;《四季》人物组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0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京华市井风情图桌》(宣纸版);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实力派画家精品集》;《打瓢、卖山货图》入选“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 2001年《李四光》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光辉八十年人物画展;在皇史 与孙成新先生合办《旧京情节》国画展;

在中华世纪坛参加吴冠中为首迎奥运八人画展,展出作品八幅,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名家画北京》 2002年1月在龙顺成京味文化茶社办个人画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说北京风情》;为全聚德烤鸭店创作巨幅人物画《全聚德烤鸭流程图》(第一稿);10月退出《中国书画》编辑部,与人民美术出版社领导签订协议辞去编辑工作,专职创作;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 2003年为山东德州扒鸡集团创作德州扒鸡流程图画一组;作品8幅入选《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在世纪坛艺术馆展出;5月与李小可、杨刚等在可创艺苑举办北京风情画联展;7月《全聚德烤鸭流程图》手卷入选文化部群星美展获铜奖;

7月参加由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万众一心抗非典、浓墨众彩颂英雄”为主题的美术、书法作品展;8月《平实的魅力-风情组画》,由徐恩存先生撰稿,在<中国美术>杂志专题报道;9月作品三幅入选“同里-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作品大展”;《找乐图》入选第三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 2004年10月《全聚德烤鸭流程图》(第三稿)入展北京“时代风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美展;

3月二幅作品入展“盛世家园-中国画与环境”南京国画联展;5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芥子园-马海方画没骨人物;5月《红旗》杂志画刊第一期发表“京味人物”,由毕冠良撰文介绍;6月画家吴丽珠、刘汝阳在奏皇岛举办“中国首届地名文化书画巡回展”;6月《京城玩家》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先生著,马海方插图,由经济日报出版;9月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55年,儒家文化书画展;9月至11月,中国美术家印度之旅采风团两次去印度写生。作品三十余幅,多家杂志发表;11月,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优秀画家绘画选集》长城出版社出版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