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董其昌山水画的布白艺术处理手法,研究其成就与价值,指出董其昌的布白艺术处理在艺术理念及相关联的山水画图式上的独到之处,对后世影响巨大。研究董其昌,不得不研究他的布白艺术。
关键词:布白艺术;势;意味
本文论及的“布白”,是指对不着笔墨的空白部分的安排。“白”就是指画面中的留空的部分。
在传为晋代王羲之所撰的《笔势论》中即有“分间布白,上下齐平”[1]31之论。这里的“布白”,其义是指笔画之间的空白分布。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有“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论述,可见黑与白互为作用的辩证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早已扎根,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后来有“计白当黑”的说法,如清代包世臣所著《艺舟双楫》记载清代邓石如有“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1]641之说,表明了布白艺术的重要性。中国传统艺术有书画同源之说,布白艺术也在中国画艺术中得以发展。
图1 董其昌 婉娈草堂图 111.3cm×68.8cm 藏地不详
自五代荆浩《笔法记》提出“有笔有墨”的笔墨要求后,山水画至宋代达到高度成熟,技巧完备,尤重渲染,通常空虚部分(如天空、云水、地面)均落墨渲染,即所谓“染天染地”,画面可以说无有不落墨之处。这也可视为宋代山水画特点。到元代,直接留空不着一墨的布白手法开始在山水画中出现,如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水村图》以及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作品。此后,山水画的这种布白处理开始变得越来越常见。到明代,山水画追求“简、淡、虚、空”之风盛行,作品中的留白便极为普遍了,而其中值得研究者,当首推董其昌。
图2 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之一 42cm×29.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思翁,松江人。明代“华亭画派”的代表性人物。董其昌作为书画艺术皆通晓的大家,在他的山水画中,天空、地面、云水、山石、树木、亭台桥榭等造型元素,皆可体现其布白艺术处理的手段,“计白当黑”可谓无处不在,达到一个前人未有的高度。本文拟从以下几点来展开探讨。
一、布白成势
势,据《辞源》有“态势、趋势”[2]之意。董其昌于画论中有云:“今人从碎处积为大山,此最是病。古人运大轴,只三四大分合,所以成章。虽其中细碎处甚多,要之取势为主。”[3]70他的谋篇布局乃至造型都简洁,崇尚单纯的形式趣味,尤其是提出“取势”的关键作用。董其昌作品中的布白艺术处理,同样讲究以“势”来形成简洁的形式关系。他的作品,因“势”而生动,尤其着眼于计白当黑,使作品气机流动,浑然一体。下面通过具体作品说明。
图3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之一 53.8cm×31.7cm 上海博物馆藏
如《婉娈草堂图》(图1)中,画面中几道显眼的留白串成一个反写的“S”形(红笔标处),构成画面的暗藏脉络。又如《仿古山水册之一》(图2),画面最上方位置居中一团云的留白如空中皓月,其他小空白犹如众星拱月般错落散布,耐人寻味。再观《秋兴八景图之一》(图3),横亘画面一团云雾,不着一墨,但是在山的衬托下,显得响亮、浑厚,且与画面中隔断近景与中景的水的布白呼应成势。
图4 董其昌 山水图册之一 30.7cm×28.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进一步分析董其昌作品中的布白的形势,会发现其往往呈现丰富多样的连绵的“W”形或“Z”形等富于动感的形态,如《婉娈草堂图》《仿古山水册之一》《秋兴八景图之一》《山水图册之一》(图4)、《关山雪霁图》(图5),无不具有一种强烈的、迂回的运动感,使得画面富有董氏独特的形式感,而这与他主张的“势”是密不可分的。
兹以《关山雪霁图》做更为详尽一些的分析。这是他晚年的一幅作品,布白的处理可谓登峰造极了。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面积的这种留白,充满动感,与用墨部分互为作用,忽明忽暗,时强时弱。交替出现的“W”“Z”与“C”等富于动感之形,与长卷形式的画面结合,迂回、曲折地展开,犹如音乐中的变奏曲;同时与画面中笔墨构成的富于变化的点与线等形式互相配合,一虚一实,宛如华丽的交响乐。
图5 董其昌 关山雪霁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尤其善于“虚实互用”[3]72,往往于物象造型的阴阳两面来施展他布白的手段。如《栖霞寺诗意图》(图6),如果说山之阳面留白是常理,而山之阴面留白则不符合常理。董其昌作品中的山石之阴面和阳面往往皆由留空所形成的“白”贯通,从山脚到山巅、山左到山右,当留则留,当通则通,布白无所拘束。这于前人作品绝无仅有。
这种贯通无碍而又迂回反复的留白,在画面中与各种造型元素互相呼应、互相联系,形成气脉相连之势,构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显然,在这幅作品中,形式趣味才是画面表现中最重要的,对物象刻画不做遵循常理乃至近乎匠气的描绘。他主张作画要“一超直入如来地”[3]76,而这种别具一格的巧妙布白,是他通往这一境界的不可或缺的要津。可以说,这也是董其昌超越宋元绘画的透脱之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bbcsdqcsshbbysct.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