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从书写符号到字体嬉变: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探微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8-14 13:09310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地下出土文物中关于中医方剂学的一部重要文献,是现已发现的我国最古老的药方汇编,也是现存帛书中书写药方最多的一件药方手抄本。根据中医药学者对药方内容的考证,《五十二病方》的成书应早于《黄帝内经》,书写药方的字体是隶变初期兼有小篆体势和隶书用笔的“篆隶”,是汉字书写史上篆隶过渡时期的字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帛书《五十...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地下出土文物中关于中医方剂学的一部重要文献,是现已发现的我国最古老的药方汇编,也是现存帛书中书写药方最多的一件药方手抄本。根据中医药学者对药方内容的考证,《五十二病方》的成书应早于《黄帝内经》,书写药方的字体是隶变初期兼有小篆体势和隶书用笔的“篆隶”,是汉字书写史上篆隶过渡时期的字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帛书《五十二病方》不仅是中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文书制度、书写符号、用字习惯、书法艺术风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帛书标点符号考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一些特殊的符号,这些符号是当时汉字书写过程中的辅助性标识,反映了当时的书写习惯和文书面貌,它们是书迹中的小小点缀,却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根据帛书文字内容可推测其作用与书写的关系较为密切,主要是为了简省书写、识读方便、段落清晰。其中主要有两类书写符号∶重文符号和句读符号。

(一)重文符号

重文符号是重复书写汉字时的一种减省符号,甲骨文是否使用重文学界仍有争议,公认最早的重文符号当出现在西周时期,比如《毛公鼎》《大克鼎》中的“子互=2孙互=工”(读作“子子孙孙”),《石鼓文》中的“君子员=E”(读作“君子员猎,员猎”)等,一般用两个短横来表示。帛书药方当属迄今为止最早出现的墨迹重文符号,帛书药方中的重文符号E”=“”表示,书写在该字的右下角,由于帛书药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残损漫,从现存书迹统计共有63处重文。

image.png 从书写符号到字体嬉变: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探微 书画史论

重文符号主要分为连读和分读两种情况∶第一种连读,如图二中的“伤痊=2者”读作“伤痉,痊者”,图三中的“药2=>先食”读作“药,药先食”,图一中的“风入伤=甲痈”读作“风入伤,伤痈”,这一类是单个字的连续重复;第二种分读,如图二中的“婴儿索E=2痉=者”读作“婴儿索痉,索痉者”,“三日病2=2已=*′读作“三日病已,病已”,这一类是将上下两个字组成—个词语,分开连续来读。

作“=”:

篆书凡重叠字皆不复书,但仍=p”偏于字右重=重”乃古文“上”字,言同于上也,今作两点者非是。[2]

可见前人对于重文符号有误读现象。前贤对重文符号的解释均有道理,唐人认o=7”的意思就是“二”,表示“两度”之意,清人认为“=”乃古文“上”,表示读若上一字,如金文“上”就是写作两横。重文符号从西周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三千年余年,贯穿我国的汉字书写史。有学者认为使用重文符号是为了节省书写的经济成本,此说也有一定的道理。该符号的使用说明了汉字书写追求减省、简约、高效、快速的特征,这与汉字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二)句读符号

帛书中的第二类标点符号是句读符号,最早关于“句读”的记载是东汉何休的《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可见“句读”就是读书断句之意。《说文解字》关于句读符号的记载有两处,卷五上记载: “、”“有所绝止。”[3]卷十二下记载:“L”:“钩识也。”[4]段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5]根据以上文献可知,早在东汉时期句读符号已经出现,帛书药方中的句读符号为以上文献提供了具体实物例证。帛书中主要有两种句读符号︰一是分节符号,用“—”“”表示;二是断句符号,用“L”表示。

image.png 从书写符号到字体嬉变: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探微 书画史论

帛书药方中的分节符号“—”均出现在文字的最上方,在帛书药方中共出现200余处。另起一行书写新内容往往在开头处标上“—”,如图四。有学者提出应该读作“一”,表“一种”之意,因此,很多校勘书中也多释读为“一”。根据帛书书写形制可知在每个段落开头处标记“一”,恰好与正文中间部分的断句符号“”,以及与结尾处标记的“”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句读符号。每段结尾“令”字之前均标记“”,如图五,“令”表示“善”,说明所书之方有良效。现存帛书能够辨识的共计31处。根据文字内容可知,节多段少,结合统计数据,也能推理“分节符号”—说的合理性。

帛书药方中的断句符号用“”表示,这与《说文》记载的“钩识”是一致的。如图六“者”“二”右下角,图七“治”“方”右下角,帛书药方中共计有89处这样的断句符号。

image.png 从书写符号到字体嬉变: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探微 书画史论

帛书药方书迹中的符号书写现象,充分说明了两千年前古人已经掌握系统的句读符号,可以补充文献记载之不足。重文符0=n”一直延续至今,且形态保持不变;断句符号“”与分节符号“"很有可能是现代标点符号逗号、句号的前身。书写符号作为汉字书写的衍生物,是华夏先民在汉字书写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书写经验,小小标点,举足轻重,在书写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中国人的书写实践一直延续至今,为书写服务。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sxfhdztbm.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