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淳化阁帖》与《十七帖》

 《阁帖》中部分刻帖的荒率和谬误,前人早已指摘。如开卷以《千字文》为汉章帝书,这种低级的错误成为《阁帖》莫大的笑柄,根本不值一辩。《阁帖》的辨伪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不是本文所能办到的。所以本文以下所述各帖,都是目前基本不存在争议的,至少是不能确认其为伪作的法帖。

 《阁帖》中较为可信的有许多“二王”书迹,特别是王羲之的《十七帖》,历来被推为真迹、举为典型,是王羲之书法的标准参照物。这一点,迄今殆无疑议。“十七”者,系将右军书牍若干通装为一卷,开卷为“十七”二字,因以冠名,与内容并无太大关联。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此卷墨迹贞观时收在内府。唐太宗嗜右军书,倾力搜罗真迹,拼装成卷,每卷长一丈二尺。可以想见,一批装潢精美、规格统一的书卷,琳琅俎豆,当是何等壮观!右军书在后世十之有九已经散佚,《十七帖》之传,是我们何等的眼福!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宋刻、宋拓《十七帖》大体有三种版本。一是出于唐弘文馆的摹本,称“馆本”,因帖末镌有“敕”字,又称“敕”字本。二是出于《淳化阁帖》第六、七卷,传为唐贺知章所摹,内容较“馆本”为少。三为“陕本”,源流已不可考。三本中,“馆本”传播最广、影响最大、声名最著,摹刻亦胜于《阁帖》。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馆本”,卷末有明中叶诗人张正蒙长跋,久享盛名。察其点画,浑厚圆润,雍容圜和,极具江左逸韵。

 书法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成熟于晋,在右军这里达到高峰。尤其行、草二体,右军实为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十七帖》上承张芝,从用笔、结字到章法、风格,完全跳脱隶书、章草的藩篱,将顿挫沉郁一变而为婉转流丽,使今草得以定型。孙过庭《书谱》中所谓“古质而今妍”,真是切中肯綮。

 王羲之是书史的功臣,他的功绩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上图为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十七帖》局部)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