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361,一作 321—379)   王敦(266—324)     

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人。历任秘书郎、会稽王友、临州内史、征西将军(庾亮)参军、征 西将军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护军将军,后为会稽内史、右将军。王羲之军事才能出众,任 北伐统帅庾亮的参军、长史,庾亮辞世前对他极力推重。之后王羲之出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其 军事才干和高洁品格被殷浩看中,任命其为护军将军。上任后却夹在桓温和殷浩的矛盾中,多次调 解无果,后主动请求到会稽任地方官。永和八年,殷浩亲率北伐大军在淮河一线与敌军对峙。有学 者指出,永和九年,兰亭所在的会稽是战争的大后方。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加右将军,掌管会稽。那 时,会稽连年旱灾,百姓用树皮充饥,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  

  王羲之草书欣赏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 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伯父王敦,字处仲,东晋初权臣,王导从兄。早年任给事黄门侍郎、青州刺史、扬州刺 史。后与王导共同扶植司马氏的江东政权,消灭不从命的江州刺史华轶,镇压以杜弢为首的荆湘流 民起义。东晋的经济、军事重心在于荆、扬二州,王敦进位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 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掌握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永昌元年 (322)正月,王敦以诛隗翦恶为名在武昌起兵,攻人建康,杀戴渊、周圮、刁协,刘隗投奔石勒。朝廷以 敦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还屯武昌。当年元帝病死,明帝即位,在胁迫下手诏征敦入朝辅政。 敦自武昌移镇姑孰,以王导为司徒,自领扬州牧,不久病重,卒于太宁二年(324)。    

 (东晋)王敦草书《蜡节帖》

王敦《蜡节帖》欣赏:王敦是东晋王朝初期的权臣,曾发动过政变,史称“王敦之乱”。王敦善书法,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蜡节帖》。《蜡节帖》运笔流畅,一气呵成,笔势雄健,气势威武,被以为王敦之经典之作。

王敦工书。唐代张怀瓘《书估》列其书为第三等,与王导、谢安等同列。《宣和书谱》卷十四 云:"敦初以工书得家传之学,其笔势雄健。"《淳化阁帖》卷二有王敦草书《蜡节帖》,此帖为章草, 画短力大,取势横扁,字势略向右上,通篇感觉,字体散朗,气势威武。     

锤繇(151—230)     

锺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 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迁前军师。魏国建 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 "三公"。魏明帝时期,迁太傅,人称"锺太傅",辞世于太和四年(230),明帝为其穿孝衣,追谥"成",下诏赞 其"功高德茂"。     锺繇德高望重、功勋卓越,与曹魏皇室关系密切。建安七年(202),南匈奴单于在平阳作乱,锺繇 率领各路人马围攻,未能攻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抵达河东,人数众多。腹背受敌之下,锺 繇沉着冷静、出奇制胜,于袁军渡河之时发兵进击,将其大败,斩杀郭援并降服单于,充分展现了一个 大将料敌在先、气定神闲的大局掌控才能。    

 钟繇《宣示表》 故宫博物院

自从献帝西迁,洛阳人口骤减,锺繇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之人,百姓户口逐渐 充实。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征讨马超,军兵充实且供给有保障,锺繇扩军有功,迁前军师。     锺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擅多种书体,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东晋书法 家王羲之并称"锺王"。南朝庾肩吾《书品》将锺繇书法置于"上之上品",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 评其为"神品"。锺繇墨迹今已无存,存世多为后世摹刻之拓本。被历代视为锺书法帖的有《力命表》 《宣示表》《墓田丙舍帖》《贺捷表》《荐季直表》等,其中有王羲之临锺书刻本、唐人据原书摹刻 本或后世委托刻本,但仍可据此一窥锺书基本特征,"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艺术价值之高早已得到书界的重视。古已有梁武帝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评之,此当为 锺书的鲜明特点。     

陆机(261-303)     

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人。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 陆云合称"二陆"。陆机在孙吴时任牙门将,吴亡后西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 侯。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任 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平复帖》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等与潘岳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 《平复帖》是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颜真卿 (709—784)     

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讶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早年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 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后至凤翔,被授 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被派遣 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 号"文忠"。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擅长行书、楷书。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 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传世作品以碑刻为多,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 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争座位稿》等,墨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又善诗文,宋人 辑有《颜鲁公集》。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从不阿于权贵,刚正威武有气节,以义烈名于时。     

附:   

诸葛亮《出师表》与隋贤《出师颂》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 年与 228 年)魏国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言辞恳切,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 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后出师表》由于《三国志》本传中不载,《文选》里也不见选录,而是出现于裴松之为《三 国志》作的注文中,引自张俨《默记》,所以有人认为此表是伪作。但也有人称,从体例文风来看,后 表与前表并无二致,而且《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中载诸葛恪语:"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 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所指可能即后表。但具体是否为诸葛亮所做,仍有异议。     

《出师颂》自唐朝以来,一直流传有绪,唐朝曾由太平公主收藏,宋朝绍兴年间入宫廷收藏,明代 由著名收藏家王世懋收藏,清代乾隆皇帝曾将其收入《三希堂法帖》。1922 年,逊位清帝溥仪以赏赐 溥杰的名义,将该卷携出宫外,1945 年后失散民间。2003 年 7 月突然在中国嘉德 2003 年春季拍卖 会上亮相,引起业界轩然大波。     

释文:     茫茫上天,降祚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赞。五曜宵映,素灵夜叹,皇运未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 天命中易,西戎不顺,东夷构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 百揆,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移风变楚,荡伐猃狁,至于太原。 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旗不暂褰,泽沾遐荒,功铭鼎鉉。我出我师,于彼 西疆,天子饯我,辂车乘黄。言念伯舅,恩深渭阳,介珪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启土上郡,传子传孙, 显显令闻。     

《出师颂》作为流传有绪的章草墨迹曾留存有两本,一为此"绍兴本",一为"宣和本",后者曾入北 宋内府,有宋徽宗标题"征西司马索靖书"及"宣和"瓢印,一般定为西晋索靖书,也有认为是梁代萧子 云书,经北宋《宣和书谱》、明代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 其流传情况大致是:北宋入宣和内府,明代似从严嵩家辗转入文彭手,后售于项元汴,入清后不存。"宣和本"曾刻人董其昌《戏鸿堂帖》,王肯堂《泼墨斋帖》亦曾摹刻,今仅存法帖拓本。     

绍兴本《出师颂》本无名款,后人认为是西晋索靖或南朝萧子云作,或谓隋贤或唐人书,并无定 论。从本幅中有唐代太平公主、李约、王涯等人鉴藏印看,书写不会晚于初唐。宋代米友仁跋定为 "隋贤书"。此书属较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蚕头燕尾,带有隶书遗痕,"银钩虿尾"具草书特征,整体书 风规整而不失变化,劲健中见自然飞动之势,古朴又典雅,是六朝以来创立规范章草的传统体貌,唯 稍增飘逸之势,与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体大致相近,故定为隋人书是合宜的。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