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5-15 18:2454590
近读《中国书画报》2009年2月19日第2版邹德祥先生《〈肥致碑〉碑首并不神秘》一文(以下简称邹文),从中获知2008年10月15日《书法导报》上说,东汉《肥致碑》碑首有两个“(见第一图)”字颇难识读,大约应该读“崩”;又从邹文中获知该报11月26日有宋开罗先生专文《释“(见第一图)”》(以下简称宋文)发表,将这两字都释为“册封”之“册”。邹文所引的文章笔者...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肥致碑》碑首疑难字的释读 书画赏析

近读《中国书画报》2009年2月19日第2版邹德祥先生《〈肥致碑〉碑首并不神秘》一文(以下简称邹文),从中获知2008年10月15日《书法导报》上说,东汉《肥致碑》碑首有两个“(见第一图)”字颇难识读,大约应该读“崩”;又从邹文中获知该报11月26日有宋开罗先生专文《释“(见第一图)”》(以下简称宋文)发表,将这两字都释为“册封”之“册”。邹文所引的文章笔者都未拜读,幸好邹文以相当篇幅撮述大意,使笔者知其梗概。邹文指出宋文认为碑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汉章帝、汉和帝两位皇帝分别于某年被“册立”完全不能成立,因为“皇帝登基便为天子,只有‘上天’才能决定皇帝由谁来当,岂是臣下可以‘册立’的”?这点也符合我们读史书所得到的历史知识。以此来驳释“册”,道理还是可以站住脚的,可见释“册”确未中的。

 不过,笔者详读邹文,特别是仔细观看所附《肥致碑》碑首碑影之后,觉得邹文提出的“这个字,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朔’字”,及“从碑影来看,‘(见第一图)’其实就是‘朔’的一种特殊写法”,还是难以成立。这是因为文字释读既要讲偏旁分析,还要讲训诂,只有确定字形,准确厘定,置于句中文从字顺,才算讲通。而按照邹文释“朔”,一是在字形确定上难以通过。翻看手头儿的字书如宋代刘球编的《隶韵》、清代顾蔼吉编的《隶辨》和翟云升编的《隶篇》,都不见“朔”字有这种写法,可见释“朔”没有字形依据,只是一种推测。若是释读文字仅凭推测,那就难免甲以甲为是,乙以乙为是,拿不出客观依据,很难使人信服。二是在文意通读上有障碍。释“朔”的“朔”指旧历每月初一,所以古代纪年若是纪“朔”,必须要纪月,不可有省略,我国古代正史中都是如此纪事。例如,《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元帝纪》永光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其例甚多,从未见有省略纪月的例证。因此,倘依邹文将《肥致碑》碑首文字读作“孝章皇帝大岁在丙子朔”、“孝和皇帝大岁在丙子朔”,时间又都是正月初一,那就必须得说忘了纪月。而如此庄重的碑首文字,书写者定是能文之人,其遣词造句定然反复琢磨,且写成后就要示人,又怎能允许出现这样的疏漏呢?足见释“朔”难以成立。

 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分析《肥致碑》碑首“”字的构形,再看邹文所引的几种说法,我们发现,释“崩”、释“艿”都说对了一半。此字明明白白上端从艸,下端从朋。从“艸”,似乎无须多加论证;从“朋”,则有以下汉碑、帛书“朋”字向右倾斜的写法为证:

 (见第二图)(见《娄寿碑》)、(见第三图)(见《尹宙碑》)(此两字例见《隶辨》,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0页)

 “(见第四图)”(《马王堆帛书·周易》:“西南得朋。”陈松长编著《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上面汉碑“朋”字字形也许笔者摹写不是特别精确,但大致不错,这是两个“月”字上端一横相连、中间两横不连的写法;帛书写法更随意些,两个“月”字从上端到中间的两横都完全相连。由此可见,我们所要释读的碑首疑难字,属“朋”字下端两“月”相连的写法。此字实从艸、从朋,应该写作“萠”。“萠”字不见一般字书,连《汉字大字典》都未收载此字。此字唯见于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其中《周易·复》:“朋来……”《释文》说:“京作萠。”(见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页)此处“京”是指汉代的《京氏易》。这是陆德明记载他所见的异文资料。可见“萠”字汉代有之,并非此碑杜撰,文献与碑文此字适可互证。

 “萠”字既已释出,又该如何解释呢?此碑碑首所说的汉章帝丙子年亦即建初元年,查《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第四册)即公元76年;汉和帝己丑年即永元元年,查同书即公元89年,中间相隔13年。笔者认为碑首这两处纪年应与墓主生前的经历有关,应该是记载两件大事,故而郑重书之。根据《经典释文》,“萠”既通“朋”,从文字通假来说,则可以读为“堋”。东汉许慎的《说文》十三篇下土部:“堋,丧葬下土也。从土,朋声。《春秋传》曰‘朝而堋’。《礼》谓之封,《周官》谓之窆。《虞书》曰‘堋淫于家’,亦如是。”清代段玉裁注中指出“堋淫于家”即“朋淫于家”,今本《书·益稷》作“朋淫于家”,说明“朋”可读“堋”。那么作为“朋”的通假字“萠”,自然可以读为“堋”。根据《说文》,此字又通“封”、“窆”。因此,笔者认为“萠”读“封”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与“丧葬下土”事无关,而跟墓主当时值得夸耀的经历有关。

 为了解决碑首两个“萠”字都读“封”何所指的问题,笔者也特意上街买了一本《肥致碑》初拓本(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读了起来。看过碑文,由于所拓字大清晰,进一步确定了“萠”字下端的“朋”确为横画相连的写法,“萠”字释读没有问题。又读了此书卷首丛文俊先生写的《〈肥致碑〉漫议》。该文简明扼要地叙述了碑文大意,引之于下:

 碑主肥致不见于文献记载。据碑文可知,肥致为汉代河南梁东安乐人,字苌华,有道方士,曾奉诏消除灾异,拜掖庭待诏。时有功臣五大夫洛阳东乡许幼仙师事肥君,后在家中与肥致共解止羽化仙去。建宁二年五月十五日(或谓“十”字为衍文),其子许建欲见肥君,礼祀待之,卒不可得,乃刊石志之。碑文的书刻时间,或在其后不久,此权置于五月。

 在此补充一下,此碑原文说许幼仙“师事肥君,恭敬烝烝,解止幼舍,幼从君得度世而去”,所谓“烝烝”,在这里是纯一、宽厚之意,“解止”,意即休止、休息。“解止”一词出现在《周礼·掌舍》郑玄注中,释义据孙诒让《周礼正义》。“度世”,意即成仙。所以“解止幼舍”本来就是指肥致在许幼仙家中休息的意思。二人仙逝即在许的家中。

 随后,笔者翻看了《文物》1992年第9期刊登的河南省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偃师县南蔡庄乡汉肥致墓发掘简报》。该文根据肥致墓出土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把此墓墓主定为肥致,是因为有肥致墓碑的出土。但整个墓葬占地面积之大,从前、后室和左、右侧室均发现乱骨看,此墓应是多人的合葬墓。据现象分析,很有可能许幼仙也葬在其中,只是和肥致同墓不同室罢了。”而关于肥致的出生年代,该文说:

 由碑文可知,墓主肥致,字苌华,河南梁县(今临汝县东)人,卒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生年不详。从碑首内容看,不仅是记载了章、和二帝的元年时间,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他们的纪念和恭敬之情。但从灵帝建宁二年上溯到章帝建初元年(76年),不仅时隔93年,且间有6位皇帝。碑首只恭敬章、和二帝,应当与肥致因擅方术而被章帝召入宫中,并拜“掖庭待诏”有关。到和帝时期,肥致继续得到了任用。和帝以后,肥致当不在宫中任职。由上推算,肥致的生年应在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年)左右,其寿龄应为115岁上下。

 笔者完全同意这一考证意见。碑首文字“孝章皇帝大岁在丙子萠(封)”和“孝和皇帝大岁在己丑萠(封)”,“封”皆指皇帝授予官职一事。前者指拜“掖庭待诏”,后者盖仍指此官。碑首郑重书此,以引为荣耀。   东汉时期,方术大行其道,这在《肥致碑》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碑文甚至说肥致“出窈入冥,变化难识,行数万里,不移日时,浮游八极,休息仙庭”,显然是成仙得道之人。当时道家常受到皇帝的尊崇。此碑叙事怪诞虚妄,道教以上是笔者个人粗浅的认识,谨提供给对此碑感兴趣的朋友。因为我是研究古文字的,汉碑只作为文字考证资料研究,也作为书法范本研习欣赏,对汉碑内容缺少专门研究,因而虽勉力写此短文,但所论难免有不当之处,敬希读者惠予指正为幸。(第五图为《肥致碑》拓片局部)色彩极浓,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笔者完全同意这一考证意见。碑首文字“孝章皇帝大岁在丙子萠(封)”和“孝和皇帝大岁在己丑萠(封)”,“封”皆指皇帝授予官职一事。前者指拜“掖庭待诏”,后者盖仍指此官。碑首郑重书此,以引为荣耀。   东汉时期,方术大行其道,这在《肥致碑》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碑文甚至说肥致“出窈入冥,变化难识,行数万里,不移日时,浮游八极,休息仙庭”,显然是成仙得道之人。当时道家常受到皇帝的尊崇。此碑叙事怪诞虚妄,道教以上是笔者个人粗浅的认识,谨提供给对此碑感兴趣的朋友。因为我是研究古文字的,汉碑只作为文字考证资料研究,也作为书法范本研习欣赏,对汉碑内容缺少专门研究,因而虽勉力写此短文,但所论难免有不当之处,敬希读者惠予指正为幸。(第五图为《肥致碑》拓片局部)色彩极浓,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feizhibe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