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60周年前夕,我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走进中国美术馆,参观“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览”,展出的许多精美的作品,使我震撼不已,感慨万千,受到了一次深刻而形象的中国近代史的教育。

当我走进西南角展厅时,一进门就被迎面墙上的巨幅水墨画所吸引住了,伫立于画前一看,原来是伉俪画家王迎春、杨力舟的巨幅新作《太行烽火》,在画前不远有一张长方形的休息凳子,正好让我坐下来仔细欣赏,越看越觉得这是一幅难得的好画,构图神奇,气势恢宏,笔墨豪放,内涵丰富,主题鲜明,寓意深远,凝视其画似有阵阵歌声飘逸画外,使我回忆起我童年时最爱唱的抗日歌曲———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们在太行山上》,那激昂的旋律,从我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近日,我在《中国书画报》名家专刊的版面又看到了王迎春、杨力舟的巨作《太行烽火》,画面庞大的气势又一次让我感到了震撼,并使我产生了要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冲动。

图为《太行烽火》局部

《太行烽火》构图神奇,很有新意,作者打破了常规的焦点透视的表现手法,采用了散点透视的超时空手法,使画面呈现出多角度不同的内容,总的来看是一幅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峰,画家巧妙地用岩石把不同瞬间各自独立的画面组织在一起,引人入胜,使人遐想翩翩,不得不久久认真去观赏它,理解它,作者大胆创新独特的构思和构图,是《太行烽火》一画成功的理由之一。

图为《太行烽火》局部

在画的最上端正中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他骑在马上,威风凛凛,从他那沉着自信的表情里看出他克服困难、战胜日寇的毅力和信心;画的右侧是副总司令彭德怀,他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画的中部是当时在太行山战场上的几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他们是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刘伯承将军和邓小平将军等英雄。

画面的左上端是一位母亲的形象,那是象征着祖国母亲的召唤,让我想起了“母亲叫儿打东洋”这句歌词,画中还有儿童手执红缨枪站岗放哨的生动形象,一队雄赳赳,气昂昂的男民兵开赴前线,画面的下端是妻子送郎参军的情景,这些又体现了“妻子送郎上战场”歌词的含义。此外还有八路军的骑兵部队和女民兵的队伍,体现出的是“兵强马又壮”的歌词含义。作者以遒劲豪迈的笔法,刚毅质朴的造型,体现出全民抗战的气概。画面左侧描绘的是日寇狂轰滥炸、奸淫烧杀、枪挑幼儿,残酷狂暴、罪恶滔天的兽行。他们的罪恶永远钉在了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张画教育了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不要忘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因此,主题深刻和内容丰富是《太行烽火》成功的理由之二。

《太行烽火》巨幅水墨画是赞颂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抵抗外侮,是鼓舞斗志、团结人民、战胜敌人真实的历史画卷。对人们尤其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教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精神内涵耐人寻味、震撼人心。这是《太行烽火》成功的理由之三。

我认为这三条理由,将使《太行烽火》巨幅水墨画传之久远,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王迎春和杨力舟伉俪三十年来创作出了不少享誉海内外的佳作,大都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如1977年的《太行浩气传千古》,1980年的《黄河在咆哮》,1984年的《太行铁壁》、《火线上的姐妹》,2009年的《太行烽火》等。他们都是山西人,出于地域之缘,他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制作出一系列以山西为背景的传世名作。

此时,在我耳边仿佛又响起《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激昂旋律,歌词的最后一句是“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而今的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瓜分、欺凌的旧中国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以豪迈高昂地唱出:“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本文为读者刘恪山的来信下图为《太行烽火》局部)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