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刚到省美协工作不久,在这年的省展评选和向全国体育美展的推荐作品中,我注意到了这样一幅画:在一张纯大红的画面上,用墨色娴熟地传统技法勾染的一片荒蛮空旷的山水,近处点染了几匹骏骑,奔驰在这如梦似幻的空间里。强烈的黑红对比,充满张力的构图,有着很强的现代感,恰当地表现了全民健身的主题。细观这画的用笔施墨,擦擦点点之间又有着很强的传统功力,在众多的中国画中这幅作品因它独特的视觉效果而显得格外夺目。这就是以时振华为主笔的《荒野的呼唤》,后来这幅画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一等奖。还被1993年《美术》第三期选为封面,编入了大型画册及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录相带。由此,时振华在美术界崭露头角。后来得知时振华是潍坊工艺美术厂的业余作者,正巧我一个亲戚也在该厂工作,很自然我们的来往就多了起来,我也开始关注着他的发展。
中国画的学习大致有两条路:一种是学院式的教学路子,从速写、素描等基本功开始接受形体造型的训练,继而在用国画工具临摹、写生、学习技法、进入创作;另一种是传统的学法,由画谱入手,通过大量临摹学习传统技法,再“传摹移写”,到生活中去感悟,找到自家语言。这后一种学法由于时代的关系已经很少有人走这条路,抑或说走这条路的或许不少,但很少有人能走出来了。凡是总有例外,时振华则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奇迹。
为了进一步在创作上提高和开拓视野,我建议他去中央美院进修。1991年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中央美院国画研修班,在学习中他也出现了一则轶事。当时张立辰教授教花鸟课,他先让大家临摹宋画,出示了一大批宋代团扇花鸟摹本让学生看,并告诉学生要多看多临摹,并说自己每张宋画都临过两三遍之多。振华脱口而出:“我每张都临摹过100多遍了”。张惊问:“你是干什么的?”“工艺美术厂画工。”张先生了解情况后,也认为他干工艺美术多年却没有丁点儿这一行的习气,甚为可佳。当然他的踏实功力,和在班上的成绩也是大家所公认的,这一年他又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理论知识,在技巧上也精到考究了。应该说在对艺术本体的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了,境界也比以前更开阔了。
时振华 山水画 欣赏
通览时振华的画大概分为这么三种类型:一种是红色系列。以《远山的呼唤》、《原野之梦》、《秋梦》为代表,画面以线点结合、适度渲染、层次单纯,强调墨色大的对比与红色的协调。透露出一种生命意识和梦幻感觉。另一种是水墨小品。这类画往往幅面不大,但挥洒轻松自如,技法更为多样,重情趣重墨韵,如《春雨潇潇》的淡墨远山的灵动飘逸,《莲山之韵》似版画的单纯、刀味的用笔,《初雪》的空灵笔调等。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以树为主的小画他多次画它,树的穿插很见功力,那很有情绪的墨色似乎写出了北国的初冬寒气。第三种是最能代表他艺术面貌的面,即积点系列。这类往往画面很大,六尺至丈二不等。画面挥挥洒洒、皴皴擦擦、苍苍茫茫、浩浩荡荡。追求一种原始洪荒感,宇宙神秘感,有着逼人的画面气势,充满无限的精神张力,是作者胸藏万壑、吞吐八极的物化显示。为强调这种感觉,擅长画树点人的他,竟不画一株树,也很少点景,甚至不画水。画面以满、密、紧为指,用笔以重、涩、厚为要,又以空、虚、灵为辅,显示了他深厚的传统表现功力。如《无声奔雷》由下往上逐渐松动虚化的用笔体现了作者把握画面节奏的能力;《峥嵘岁月》近处的细密与远山淡墨飘逸用笔的对比;《苍山溟朦图》尤显其积墨的功力,把黄宾虹先生的用墨感觉发挥到了极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qing-nian-shan-shui-hua-jia-shi-zhen-hu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