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其一)

 十万龙鳞锦字真,

 四千文脉好传薪。

 操刀若笔纯精处,

 书史源头第一人。

【阐说】

 河南安阳,片片甲骨,锦字生辉,一似龙鳞乍现,传递着古老文明的灵光。它既有稳健的刀法、凌厉的线条,又有对称的字形、多变的体势,还有武丁的雄浑、帝乙的秀丽。我们纵不能识其确切的作者,亦足以挹其无尽的风味,“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郭沫若《殷契粹编·自序》)。殷墟甲骨,无愧为中华书史的源头!

 先民操刀若笔、潜心镌刻之际,定然在有意无意之间,注入了世代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识;今人以笔代刀、精心临写之时,既在不断地探究着民族潜意识里的遗传信息,又在以现实的审美观照赋予其时代的艺术价值,古老的甲骨文从而焕发了崭新的生机。

 甲骨文(其三)

 祭祖尊神事事祈,

 遥期贞卜洞天机。

 当年入骨移刀际,

 定是通灵感物时。

【阐说】

 用于占祭大事的殷商甲骨文乃是出于沟通天人的宗教需要而产生的。社会上层的巫史便是这种文字的创始人。一些简单的零星刻画,可能会萌生于社会下层的体力劳动者之手。但是,如此大量的成熟的有系统的文字,只能是那些巫史们出于宗教的需要而代代相传、虔心创造。汉字既是夏商宗教的产物,也是宗教的一部分。由此,先民较早地具有了文字崇拜观念。他们以一种虔敬、深刻的生命意志去从事文字的改进与应用,并且不断赋予汉字书写以无比深厚的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

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如果说,汉字形体特征和毛笔工具特性是它稳固的物质基础,那么,导致中华千年文化精神不断摄入的文字崇拜与敬仰观念则是它重要的思想根源。这种宗教的虔诚后来逐渐转化为艺术的情愫。尽管神秘的氛围弱化了,但是用“心”去塑造汉字的事实,却亘古未变。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