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商周秦汉篇(之六)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6-03 20:4123500
李斯《泰山刻石》拓片局部《居延汉简》李斯一派雍容始帝风,纷繁奏罢仰斯翁。沧桑绝顶凌千古,沐雨丰碑望大同。【阐说】 一派雍容的王者风范,注定了秦篆不能在民间普遍流传。真正文字的统一,不仅需要务实的动议、王朝的一统,还需要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持续有力的立法保障。因而,真正担当起中国文字融合发展实质性任务的是两汉。 统一的思想,自古根植于先民的...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1张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2张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3张

李斯《泰山刻石》拓片局部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4张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5张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6张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7张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8张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9张

 商周秦汉篇(之六) 李斯 《泰山刻石》 《居延汉简》 殷墟 甲骨文 敦煌遗书 第10张

《居延汉简》

李斯

一派雍容始帝风,

纷繁奏罢仰斯翁。

沧桑绝顶凌千古,

沐雨丰碑望大同。

【阐说】

 一派雍容的王者风范,注定了秦篆不能在民间普遍流传。真正文字的统一,不仅需要务实的

动议、王朝的一统,还需要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持续有力的立法保障。因而,真正担当起中国文字融合发展实质性任务的是两汉。

 统一的思想,自古根植于先民的意识中。李斯统一文字的举动,正是这一思想意识的反映。而文字的统一,又增加了民族心理的认同。巍巍泰岳之巅那屹立千古的始帝丰碑,一似栉风沐雨的老者,把文字的瑰奇、书法的魅力传递给代代炎黄子孙。

居延简牍

古道苍凉起大风,

万千简牍暴苍穹。

琳琅笔墨饶生趣,

书体渊流一望中。

【阐说】

 万千居延汉简的重见天日,是中国书法界的幸事——书法人终于见到了比汉碑更为生动真实的汉代书法。

 审视其中的隶书,我们看到了那“蚕头燕尾”的地道笔意,使转顿挫的微妙走势;体察其中的章草,我们看到了运笔之际的轻松来去,感受到了草率之中蕴涵的自然古朴的气息。这里,全然没有了《急就章》整齐的模样,更没有了“燕尾”频繁而生硬的缀笔。诸多介于篆与隶、隶与楷、章与草之间的字体,更是精彩上演了悠悠四百年汉字发展的千般好戏。这些边缘性的字体,以其淳朴、率真的个性,给那些整合诸体的书家以无尽的滋养。 

 汉简的出土,的确是两汉书法迟到的赐予。

20世纪,中国文明四大发现——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和居延汉简。

 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北部额济纳河流域绵延300公里,先秦时称“弱水流沙”(匈奴语),秦汉以后称“居延”。西汉武帝时,为了防御匈奴入侵,于太初三年 (公元前 102年)派遣强弩都尉路博德沿弱水(今额济纳河流域) 两岸修筑了防御塞墙和烽火台,并修筑了若干城、鄣、关、亭。居延古塞,是汉代交通要道的主要防线。当年因缺水而废弃,到如今,这里又因雨水奇缺才得以保存。故居延遗址内幸存的各类文物遗存,包括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有两次重要的发掘,第一次是1930年至1931年,在额济纳河的大湾、地湾、金关、破城子等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为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辖区内的屯戍文书,所以称为“居延汉简”。1972至1976年,又在该地区发掘木简2万多枚。是我国历来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从而使“居延”一举成为汉简的代名词。

 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为研究汉代西北屯戍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很珍贵的书法墨迹。简牍不仅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变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居延汉简》多为汉代之物,因此书体基本上为隶书章草,属于章草的范畴,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不得不追求简易速成,草率急就,即是隶书的速写。《居延汉简》用笔自然简洁,章草简册,运转流畅,衔接自然,粗犷朴实,变化流速而不拘束。大部分文字形态变化很大,自由奔放,无造作之感。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有的波磔奇古,形意俱足;有的敦厚朴茂,风韵飘逸v形成了汉代书法艺术绮丽多姿的景象。而这些《居延汉简》多为守卫在居延边防一带的中下层士吏和士卒所写。由此可见当时书法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

 总之,秦汉之际,是我国书体各体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简牍出土以前金石碑刻书法占据了中国书法史的重要位置,自大量秦汉简牍问世以来,填补了书法史上秦至东汉这一时期的空白,使书法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备。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ang-zhou-qin-han-pian-zhi-liu.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