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书学时人”至“上追汉隶”的 隶书取法途径探究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9-26 10:152100
摘 要:清初至清中期的隶书在整体上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从取法唐隶转向直接取法汉隶,从王时敏、傅山、朱彝尊“由唐入汉” 的取法途径,再到郑簠、万经、高翔、金农等人又有所不同。从《曹全碑》被发掘并受到书家的关注,至郑簠广泛学习《曹全碑》,形成了 一个特殊的现象。这个时期的书家更多地关注汉隶,郑簠也由最初的学习时人宋珏,而上追汉隶经典。在郑簠的影响下,张在辛、...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摘 要:清初至清中期的隶书在整体上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从取法唐隶转向直接取法汉隶,从王时敏、傅山、朱彝尊“由唐入汉” 的取法途径,再到郑簠、万经、高翔、金农等人又有所不同。从《曹全碑》被发掘并受到书家的关注,至郑簠广泛学习《曹全碑》,形成了 一个特殊的现象。这个时期的书家更多地关注汉隶,郑簠也由最初的学习时人宋珏,而上追汉隶经典。在郑簠的影响下,张在辛、万 经、高翔等人先学于郑簠,又取法汉隶。金农亦初学郑簠的隶书,后转习《华山庙碑》,并多次临摹,在后期的临摹中加入个人风格,形 成了面貌独特的“渴笔八分”。 

关键词:书学时人 上追汉隶 隶书 郑簠

一、郑簠:初学宋珏,后穷其源 

郑簠(1622—1693)为名医郑之彦次子,得郑之彦医学真传, 以行医为业,医术高超。除了医学,郑簠于书法亦颇有成就,尤 其擅长隶书。其隶书取法高古,并能入古出新,因而名噪一时。 

1尚奇而学宋珏 

章藻功(康熙年间人)言郑簠取法于汉。其《汉隶集汇序》中 记载,郑簠隶法直追两汉,其家所藏碑拓极富,生平所书不可胜 数。章藻功认为郑簠的隶书直追两汉,这样的说法是不够全面 的。实际上,郑簠最初学隶书是由时人宋珏入手的。宋珏 (1576—1632),字比玉,号荔支子、国子仙、浪道人,福建莆田人, 崇祯五年(1632)病逝,与郑簠之生年(1622)相去十年。宋珏善 隶书,时人多有从其学者。

“书学时人”至“上追汉隶”的 隶书取法途径探究 隶书 郑簠 第1张

(清)金农 隶书《王彪之井赋》轴

宋珏的隶书在明清之际颇有名气,影 响较大。但其隶书由于取法唐隶而显得瘦劲不足、臃肿有余。 除唐隶外,宋珏亦学汉隶。从宋珏隶书《定水寺行香诗》轴看,宋 珏的隶书用笔较为果敢,在字形上确有似《夏承碑》之处,但整体 风格略显怪异。然而,郑簠初学宋珏正是因其风格怪奇,一学即 二十年之久,可见郑簠早期学时人是其主动选择之结果。

而后 郑簠意识到书学时人之弊端——去古渐远,于是溯流穷源,直接 取法汉碑,又学三十余年。现今人们所见的郑簠隶书更多的是 其后来学习汉碑形成的面貌。 

2.临习《曹全碑》 

从书风与用笔上看,郑簠的隶书可以说基本脱胎于《曹全 碑》。现存大量的郑簠隶书作品中展现的飘逸俊秀之姿实来源 于《曹全碑》。清人极其重视《曹全碑》。郑簠对《曹全碑》的临习颇为用功,他的隶书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周亮工赞叹:“谷口郑 先生出,始大恢古人真淳之气,令人稍稍知古法。”[1] 郑簠隶书取 法《曹全碑》确是不争的事实。

并且,郑簠对《曹全碑》的学习应 该是花了很大精力的。方朔跋《曹全碑》云:“国初郑谷口山人专 精此体,足以名家,当其移步换形,觉古趣可挹。至于联扁大书, 则又笔墨俱化为烟云矣。”[2]34 郑簠对《曹全碑》的取法在清代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由他引起的对《曹全碑》的学习,成为清代隶书发 展背景下的特殊现象。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xsrzszhldlsqftjtj.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