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丧乱帖》

《远宦帖》

 王羲之《丧乱帖》

 聊叹兰亭媚有余,

 复嫌阁帖意萧疏。

 遥看东海扶桑处,

 丧乱三行洒泪书。

【阐说】

 有关“书圣”的书风,历史上有过多种论说,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应该说,《晋书·王羲之传》对其书的评价较为公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理由就在于它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出了右军书法中飘逸与矫健,即阴柔与阳刚的对立统一关系。这句话原本是南朝《世说新语》对王右军容止风度的评价,唐人移作对其书风的描述,更加表明了“人书一体”的魏晋风度。而最能综合展现王羲之飘逸与矫健交相辉映的艺术风格的作品,既不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也不是伪刻与翻刻并存的《淳化阁帖》中的作品,而是流传至今的寥寥几帧“下真迹一等”的唐代摹本,特别是远在唐代就流传到日本的《丧乱三帖》。这三封短札点画逼真,神采自然。如果不是连裱于一纸,很难相信它是勾摹的作品。右军法帖,万千之中,以此三帖为冠。

 最为人称道的是三帖笔势多变、情趣各异:《丧乱》郁勃,《二谢》奇诡,《得示》酣畅。《二谢帖》毫端跳荡,以造险取胜;《得示帖》浑然天成,纯然一派行云流水的自然酣畅之风;《丧乱帖》八行,最见情感的起伏跌宕。王羲之此帖,笔缘情而生发,情因笔而涤荡。初感于沉痛而笔老,复叹其超举而神飞。毫端隐隐之间,恍若蛟龙时现身首,诚无愧右军之圣名,实敢当百代之帖皇。

 王羲之(其二)

 假假真真王右军,

 底从骏骨辨书魂。

 且看着手两三字,

 侧管旋生章草痕。

【阐说】

 右军行草之作,往往间以若干章草笔意。其章草笔意流露处,点画简约、粗重、少游丝、多断处,侧锋为之,一气而下。整幅之中,这种笔法常在起首数字,先声夺人;而后交错运用于流美的今草之间,气脉一贯,变幻莫测。试观《远宦帖》,小草笔法与章草笔意驳杂行间,生趣盎然。

右军传世书帖之中,《丧乱·二谢·得示》、《平安·何如·奉橘》、《寒切》、《初月》、《孔侍中·频有哀祸》,皆有章草笔意闪烁其间。诸帖虽非右军真迹,但皆是唐人高手倚赖真迹响拓而成,去原貌不远。《十七帖》虽略逊一筹,而此法依然分明可辨,故而可宝。《快雪》、《游目》等帖,虽间有肥厚用笔,但仅是以粗笔中锋写今草而已,平实无趣,毫无章草之意,实为唐人临作或反复勾摹的作品,与右军书相去较远。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