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兰亭序》

读《兰亭序》想到的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书圣”王羲之只用了这八个字,就明白无误地概括了兰亭修禊者谢安、孙绰等老、中、青三代41人的基本情况。“贤”,《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德为人之首,古今一理。“咸”,则指...
书画艺术 2017-08-31 10:08 0 3009
读《兰亭序》想到的

从唐太宗书法看《神龙兰亭》的真伪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尤其是喜欢《兰亭序》都到了痴狂的地步。他利用皇帝的权力,不惜金帛,在朝野内外大肆搜购王羲之书法,共获三千六百多张,用高级材料装成了一百五十多卷。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找到《兰...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00 0 2442
从唐太宗书法看《神龙兰亭》的真伪

“天下第一行书”之我见

提起《兰亭序》,国人无不津津乐道,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问到“天下第一行书”为何时,大多数人更是不假思索地回答:“王羲之的《兰亭序》。”由此可见,《兰亭序》对后世之影响是多么深远广大,而其“天下第一行书...
书画广角 2017-07-29 19:15 0 2600
 “天下第一行书”之我见

从《十七帖》看《神龙兰亭》的真伪

《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禊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岭下,茂林修竹边,王羲之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
书画广角 2017-07-29 17:55 0 2808
从《十七帖》看《神龙兰亭》的真伪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南京博物院所藏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图均为作品局部)为绢本,纵54.7厘米,横1058.7厘米。换算一下来说,这件作品就是半米多宽,十米多长,在当时绝对是巨制!像董其昌这样的人,其作品非王公贵族、高官大僚是...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13 0 5749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书法家李鸿章

李鸿章是一位对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其通过科举步入政坛,文武兼备,在清末叱咤风云几十年。人们在评述其功过是非中,逐步注意到他的书法艺术。通过其存世的大量墨迹,可看到他在书法上的功底,称其为书法家并不为过。...
书画赏析 2017-06-15 12:57 0 3640
书法家李鸿章

秋毫精劲

蔡邕说:“笔软则奇怪生焉。”许许多多奇异多姿的点线借助于笔的柔软,一一显现,可是,很少有文章记载一杆精良的笔,像书写的《兰亭序》的那杆鼠须笔,人们在津津乐道的《兰亭序》的优雅时,多半把笔的妙处忘却了。 ...
书画赏析 2017-06-12 12:15 0 2734
 秋毫精劲

唐人摹《兰亭序》

 《兰亭序》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声誉显赫,几乎没有一件书法名作能与之媲美。其内容大致为: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时为会稽内史,三月三日与谢安等42人在山阴(今浙江...
书画赏析 2017-06-11 19:50 0 3104
唐人摹《兰亭序》

笔墨的诗意之舞和抽象之美

每当读完邵人彪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作品,我便被他那跳动的诗意之舞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所感慨,进而从心底里油然升起对邵人彪的一种崇敬之情。  认识邵人彪始于1981年底。那一年,我从部队回到地方...
书画赏析 2017-06-10 23:54 0 2573
笔墨的诗意之舞和抽象之美

品味书法

品味书法      自幼好书,兴趣使然。入学就读,已逾十载自是每日不离笔墨。执笔而涂未仿效他人之笔意反窃喜于东窥西探博采众长以为己用。窃喜之后突悟余之书法竟“四不象”,乃...
书画赏析 2017-06-10 22:09 0 2428
品味书法

魏晋南北朝篇(之四)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王羲之《十七帖》拓片局部 王羲之《兰亭序》 三月山阴草色青, 高朋曲水啸兰亭。 清吟抛却形骸外, 妙笔神来酒未醒。【阐说】 茂林修...
书画赏析 2017-06-03 14:52 0 2731
魏晋南北朝篇(之四)

王羲之其人其字

王羲之,303年生,361年逝世,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学卫夫人,草书学张芝,真书学钟繇,并博采秦篆、汉隶及六朝碑版之长。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的书风,创为妍美流便的新体。...
书画赏析 2017-05-31 16:49 0 2537
王羲之其人其字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