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价格通常会与画家的地位相一致,但很显然,地位相似的画家、甚至同一位画家的不同作品,价格可能相差很大。绘画价格通常还会与购藏时尚有关,但很显然,同一种画风、甚至同一位画家的相似风格作品,价格也可能有天壤之别。徐悲鸿画作的市场价格,是很明显的例证。

2016年春拍,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苏富比”以7200万港元,创下中国油画价格的世界性纪录。截至2009年5月底,徐悲鸿画作已成交2331件,总成交额15.51亿元人民币。不断刷新的价格纪录和巨量总成交额,使徐悲鸿成为中国绘画市场的第一指标。

但细心人很容易发现,与最贵的《放下你的鞭子》鲜明对照,徐悲鸿的大部分画作的价格其实平平。笔者依“雅昌艺术网”数据统计,在其已成交的2300余件画作中,成交价不足50万元的达1725件,占总成交量的73.9%;成交价50万-500万元的571件,占总成交量的24.5%;成交价500万-1000万元的23件,只占总成交量的0.9%;成交价1000万-5000万元的12件,仅占总成交量的0.5%;而成交价超过5000万元的区区2件,绝对是千里挑一。

徐悲鸿画作的价格,形成了明显的“金字塔”型结构,原因何在?

最浅显的解释是:因为徐悲鸿作品长期热销,使市场充斥了大量赝品,其中许多易被识别者自然很难卖上好价。另一个最被公认的理由是:画家所有作品的水平不可能整齐划一,其中的精品会被购藏者追捧有加,而多数平庸之作只能得到平庸的价格。笔者以为,前一种解释只是其中部分画作价格不高的原因,因为低价画作并非全部是赝品。而后一个理由只能说明不同作品价格差异的成因,但很难解释为什么“高价作品极少、低价作品极多”。

这里,我们不妨仍引入经济学中的“消费外部性”加以考察。

“消费的外部性”是他人需求对个人需求的影响,典型特征之一“虚荣效应”,指消费者对拥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虚荣效应”的动力来源,是消费者因为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的东西”,而产生荣誉感。“虚荣欲”是人类的最终层次欲望,“虚荣需求”是诸种需求中最强烈的需求。人们在拥有足够的金钱后,会不惜重金去购买虚荣品,在炫耀中得到巨大满足。人的富裕程度越高,消费中的虚荣成分就会越大,越贵的商品越能满足虚荣欲望。与“攀比效应”的情势相反,虚荣商品的拥有者越少,其需求量就越大。

“虚荣商品”的特质有二:稀缺、昂贵。徐悲鸿画作的市场进程,正是由普通商品转化为“虚荣商品”的过程。

徐悲鸿的第一次卖画收入,是他1915年20岁时初到上海求生,为《谭腿图说》一书画挂图的稿酬,100余幅画共计30元。平均每幅不足0.3元,当时只够买9斤大米。他后来留法八年,回国后任教于“南国艺术学院”、“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出任过“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校长,在国内外画坛声名大噪。他1942年到大理为抗战义卖时,购画者慕名而至,所画每匹马卖到300银元,有大商号老板求《八骏图》所付2400银元,相当于30匹上等活马的价钱。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的第一任主席,长期主导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和艺术思想体系,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徐悲鸿的至尊至上,给其画作罩上了绚丽的光环,许多藏家以收其入囊中为荣。所以,徐悲鸿画作长久以来一直被高度追捧、总体价格居高不下,在众多中国画家中占据着“金字塔”型结构的顶端。

但因为徐画数量众多,普通画作仍难以满足财力雄厚者的虚荣需要,顶级藏家会以拥有其中最稀有、最高价者为荣。在“虚荣效应”下,徐悲鸿的极少数画作的价格越高、可拥有者就越少,可拥有者越少、越能满足虚荣需要,越能满足虚荣需要、越促高价格。这样,便出现了他的某些画作价格越涨越高、狂飙突进。

以如今上等大米2元/斤计,拍下《放下你的鞭子》的7128万元,可买大米3564万斤,比90余年前挂图的单价相比,相差近400万倍。尽管关于该画高价的原因,有题材、主题、历史意义等方面的说辞,但最主要的就是“虚荣效应”。整个高端艺术品市场的运行,大抵如此。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