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废止了科举制度,毛笔字就退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舞台,“中国书法”也由官方文化变成了民间“杂艺”。一个多世纪以来,书法事业从未中断,自生自长,日见旺盛。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中国书法”这棵大树如遇春风,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且由民间“地下”走上社会官场,一跃成为国家文化瑰宝。书艺的精髓是靠那些默默无闻的书法爱好者骨子里的那份传统文化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延续下来的。2009年,国家将书法作为“国宝”申报联合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书法艺术品位的上升,书法艺术文化也逐步进入主流社会,一些爱好书法的国家行政官员、企业家、教育家、学者也纷纷加入到书法队伍中来,全国性的书法活动此起彼伏、轰轰烈烈,书法组织也由姓“民”改成了姓“官”。

 中国书坛滋生出一些“书坛行政化”的文化思潮,这无疑一为政府官员进入书协高层打开了“合法”通道,二为书协领导升官建立了“体制”阶梯。其实,这种思潮的精神实质是本位主义作用下的“政治投机”———“要官”和“争权”。以愚之见,书坛行政化实不可取。政治权力和学术权威高度集中,不但容易滋生腐败,还会造成资源垄断,制约社会文明的发展。

 书坛行政化造成的后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源垄断。“书坛行政化”的实质便是将行政权力和艺术权威一体化,书协领导既有学术权威又有行政权力,既可行使行政之“权”,又可施展学术之“威”,在书坛内“一手遮天”,由此形成官僚书风,建立自己更高的艺术权威阵地,打造更好的艺术经济市场。这不但致使有限的国家政治资源分配存在着极大的不公,还易将中国书法艺术文化引向狭隘的境地。一个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成就的书法家,若将学术成果作为谋取政治权力的资本,可谓“心术不正”或“学术不端”,似有“十年磨铁砚,一朝被招安”之嫌。这样的动机,必会导致严重的“权力腐败”和“学术腐败”。

 二、权力腐败。一个行政官员若集多项权力于一身,会造成监管失控,在种种诱惑之下,极易滋生腐败。中国本来就有崇尚权力的陋习,政治权力和艺术权力高度集中,权权互动,“威力”无比。权力和权威操控下的“领袖”,其威力可以使人摇身一变,一夜成名,甚至一夜暴富。在艺术价值文化中,虽然征服人心的是创造主体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品质,但现实中能够打动人心的往往还是创作主体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不知始于何时,书画流通领域不是以“质”论价,而是以“职”论价。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社会势利,人心浮躁,市场多是以作者在协会中的官职大小来做取舍,买家以弄到“权威”作品为荣为耀。抱有某种政治目的的人高价购买“权威”作品,明知不是物有所值,但为了名利上的“得”而宁选物质上的“失”。这种权钱交易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行贿、受贿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等“艺术经济”的文化实质即是“洗钱”。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在书展中同等水平的作品,哪怕只有一个评委“提议”便可堂而皇之地入选甚至获奖,由此导致大展前的“点评热”、“辅导热”和“投师热”———“醉翁之意不在酒”。权威一句话,“省”读十年书啊!

 三、学术腐败。中国书法本就是一门文学艺术和书写艺术结合的综合学科,延续发展靠的主要是师承。学术权威和行政权力一旦形成一体化,便会给自由的艺术创造空间罩上一层无形的精神大网,使那些书法爱好者的技能“升级”。而那些书法爱好者“拜”这道双重权力之门,遭受权威的“忽悠”后,还要说声“谢谢啊”的“幽默剧”却不断在书坛上演。书家登上书坛就已罩上一道光环,何况登上权力和权威的神台?其层层光晕让人眼花缭乱,也使自己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听不进不同声音,难以接受批评,造成政治上武断、学术上专横。由于“权”的威力,人们势必向“中心”靠近。在“权”与“利”的相互作用下,哪怕艺术水平再高,若不“认识”权威,也将会被排除在展厅之外。在权力作用下,自由、民主的学术场便会出现“一言堂”、“一张脸”、“一支笔”现象。

这样,一个区域内的书法发展极易造成艺术风格上的缺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族艺术阵地将会出现“一花独放、百鸟希声”的尴尬局面。

 中国书法艺术早已脱离了仕途文化的必然范畴,书法创作和行政治理也就成为没有任何关联的两个领域,所以写字和当官已没有了昔日那般荣辱与共的必然联系了。政治家和艺术家虽有文化上的互补,二者却不能兼得。自古以来,官员搞艺术即为“不务正业”;艺术家搞政治,便会“一事无成”。人之身心整天忙于应酬,何以潜心学术?垄断着“权威”位置不出“成果”,岂不授人以柄:“中国书坛难道是中国政治资本的培育基地和政治艺术经济的‘名利场’?”愚是想,不论是政治家还是书法家,最忌一个“贪”字,它不但能毁政治前程,而且能毁艺术生命。做人一定要恪守职业道德,保持高尚情操,克服名利思想,坚守道德底线。否则,从政难“清”,从艺难“精”。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