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当代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山水画也因其背后强大的“山水文化”支撑而呈现出多样化面貌。古往今来,很多艺术家在山水语言和表现形式的拓展上都做了不懈的努力。但在对山水文化的感悟上,当今只有少数画家能立足于当代,从文化的角度和精神的层面去挖掘山水画的新语境和新的表现方式。天津画家于守义就是其中的一位。

高峡平湖图

 于守义师从苗重安先生,一直研习传统山水画艺术,尤钟情于“北派”山水画雄浑的特质。在“重振汉唐雄风”创作精神的指导下,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选一些能体现民族精神的典型山水来创作。他多次深入太行洪谷,体验真山水的云气烟岚、四时变化,以及层峦叠嶂、浑厚华滋的气象。他常说,一个山水画家的蒙养,就像唐代王维说的那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有遍历广观,方知落笔去处。通过多年的探索,他终于确立了自己的画品追求和风格取向。

水亭避暑

 于守义在山水画创作中首先确立的是大山水画的创作观。我们知道,山水画自出现以来就一直与国人重自然的“天人合一”观密切相连。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讲,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是“以神法道”,重在表现物我的精神感应。这就是山水画的创作观。于守义在创作上把自己置于“观”的核心,深入挖掘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他以石涛的“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为目标,十分注重写生。山川之灵气给予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多年来,他苦心孤诣地探究山水精神,钻研传统山水画的人文内涵,画出了山林莽然的气象和丰富的内涵。

 于守义的山水画在造型上有一种整体态势,这与他受苗重安先生西部山水画及殿堂绘画的影响有关。殿堂绘画要求画家严格按照法度来创作,注重对物象的精谨刻画、层层渲染。于守义的山水创作也注重强调山势结构。他说,画山水首先要像,画山是山,画水是水;但由于山水又有四时、虚实等变化,所以表现时不能只强调对结构的刻画,而应把它看成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整体,要“象应神全”。正因为于守义注重表现山水的生命感,故其笔下的山水是鲜活的。画山水既要形似,又要有“骨气”,这就是他的山水画造型观。

 或许是因为当今多数画家对传统山水画的造型方法存在着偏见,或许是因为他们没能从文化的高度上认识山水造型的真正意义,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不管什么原因,现在的山水画创作更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然于守义却注重表现山水的内在生命力,这就使得他的山水造型观念在当代显得尤为难得。

 创作的本身就是表现生活本身。于守义画中的山水不是自然山水的简单再现,而更多地蕴涵了画家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他通过深入生活来提高艺术语言和绘画形式的表现力,这种修为在当代山水画坛是很少见的。

 当代山水画创作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新的创作问题迫使山水画家进行新的变革。在这种状况下,于守义心无旁骛地走着自己的创作之路,新的创作计划正在形成。

(附图均为于守义的山水画作品,左者为《水亭避暑》,下者为《高峡平湖图》)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