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走向工业化的光明大道。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迎接伟大的建设高潮。”这是作于1953年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中的副歌部分的歌词,这一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歌曲以欢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反映了人民群众饱满的劳动热情和各项建设突飞猛进的喜人景象,“和时间赛跑”的豪言壮语也随着歌声传遍了全国。次年,版画家赵延年就创作了同名版画《我们要和时间赛跑》。

 在那个激情奔涌的时代出现的一些新题材的艺术作品,是与这一时期的国家体制和文艺政策密切相关的。自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里,美术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其根本目的就是歌颂新社会。于是,《为钢而战》(吴俊发)、《转炉车间》(易振生)、《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赵延年)等版画作品像雨后春笋一样应运而生。

 套色木刻《我们要和时间赛跑》

 套色木刻《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见上图)作于1954年,赵延年当时任华东艺术研究会的木刻专员,恰逢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今上海展览中心)正在建设中,在某个晚上,赵延年路过了这座施工中的大厦,看到了工人们夜以继日建设的场面,创作的激情被激发了,于是创作出了这幅节奏铿锵、激情饱满的版画作品。1959年这幅作品入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建国十年宣传画选》。画中一座具有俄式古典主义风格的大厦像一尊塑像伫立着,浅咖啡色的背景基调将视觉中心的这座建筑物衬得格外醒目。它不仅是由苏联专家设计兴建的上海第一幢展览馆,而且其顶端的镏金五角星,曾是上海的一个制高点,高于当时全亚洲最高建筑上海国际饭店。整项工程从1954年5月4日至1955年3月共耗时10个月,建造期间经历了两个月的雨季、八九级台风、潮汛和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但中苏两国建筑工程师及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完成了任务。

 为了表现处于作品视觉中心正在建设中的楼房,作者用三角刀时而冲刻、时而斜切,阴阳刻线的纵横交替,在呈现出阳刚豪放之美的同时,又不流于粗陋。几根表现施工的斜线将显得呆板沉重的画面变得富有形式感和张力。楼房顶部白色的光映衬着楼房结构的边缘造型,将三角刀排线凌厉酣畅的特点凸显出来。刀下探妙测微将型和势充分发挥,黑与白、实与虚则在整幅画面效果上形成了响亮明快的语言特征。灯光成为作品画龙点睛的一笔,仿佛艺术家在以刚健之美召唤着洋溢于画面之外的民众意愿和激情。同样体现光感穿插于楼房中的白色素描光线衬着工地上几个矮矮的屋棚,不仅将楼房与屋棚的外轮廓分界开来,而且将整幅画面的基调调亮,此处黑与白的对比更注重虚与实的辩证关系。

整幅画面实刀处多骨微肉,力度如迸;虚刀处敛势隐端,隐然有形。尖锐机敏与内敛随和的刀法相结合,产生了动人的力量。因赵延年的创作突出了刻刀作用于木版时的物性品质,正如那座被黑白托出的楼房一般,刚性线条所体现出的美学价值一下子就跳出了人们传统的视觉经验。除产生一种视觉冲击力之外,他的作品还给人一种明快大气的美感。剪影似的几辆运输车在土道上掀起的滚滚沙尘,造型略有夸张,动势力透纸背地传达出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气氛,仿佛音响瞬间奏鸣,带给观众的是冲击与震撼。

为了表现土道,略难驱策的平刀从不同角度冲刻,刀锋凹凸有致,直率中肯。运输车附近的屋棚更是于纤毫毕现之处呈现刀触美。前景处半露在画面中的楼房剪影是作者将黑白灰三个基调进行均衡部署,在刀触与墨色的浓淡较量之处呈现出层次之美。整幅作品体现出赵延年手法老辣沉着、阳刚强悍,作品具有强烈的木趣刀味。扎实的造型能力使得赵延年准确地把握住楼房和施工环境的轮廓、结构、体面,根据作品的中心思想,他将一种强烈的冲击力,一种生产的精神融入在画面的整体关系中。粗犷中不乏细致,细致中蕴含刚劲,恰如其分地发挥工具的长处,刀刀见效果,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的版画语言。

 纵横艺坛多年,赵延年的木刻以风格强悍著称,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版画界几乎无人能与其比肩。赵延年在2006年曾谈道:“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所获得的黑白对比效果独具风采。但技巧是表现手段,为来为去是为了一个目的———表现情。情自何来?如果和时代和人民没有真切的共同感悟,就不可能表现出人民的气魄和时代的精神。这就是作品思想性与木版物性两者交融的结果。我今年已82岁,要说的还是那句话:只要我还能拿得动木刻刀,就要通过运刀时的刻、铲、刮、压、挑,来表达我心中的真情实感。”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