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洞庭东山图》 1279年,南宋灭亡,长达三百多年的宋王朝在蒙古族的铁骑下退出了政治舞台。元代,隐逸之风盛行,其中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原因。社会原因:作为南宋遗少,赵孟頫被元代统治者看做是笼络人心、帮扶政权的首选人物。这不仅... 书画艺术 2017-08-16 19:41 0 4203
既有生,以尽于生,卓然 冬日的阳光穿过窗子,洒在卓然先生的身上,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鹤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和他脸上的安静祥和一样,85岁高龄的卓然先生心内似已波澜不惊。那些耀眼的光环,那些难以言说的苦难,那些临池不辍的辛苦,都已随着时间... 书画艺术 2017-08-16 19:37 0 2140
张弼的七言绝句诗轴 中国是一个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延续了几千年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能用书写工具抒发情感、展现思想、彪炳人生的,张弼应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不仅是一个书法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可以说,书法艺术是张... 书画艺术 2017-08-16 18:45 0 1959
拒绝诱惑与无法拒绝的诱惑 也许,属老鼠的人不应像我这样古板———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麻将,不喜欢打牌。看着股票冲上天,又掉到地,朋友们拉着拽着让我去抄底,可我不心动。手机用了多年不肯换新款,然而看到适合自己的眼镜架,一买就两副,备着用... 书画艺术 2017-08-16 18:41 0 1503
书画家赵世君其人其书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是崇雅的,是以雅为文艺创作的至高追求。中国的书法是凝固着但却充满动感的视觉艺术,它体现这我们民族独特的美学风貌。因为只有美的艺术才有着永恒的生命力。书法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书法作者本人心性和意志的... 书画艺术 2017-08-16 18:09 0 1901
朗月高悬花开无声,维则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以园林著称。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苏州四大名园”,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四座园林。其中的狮子林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为元僧维则所创。经朱德润、倪瓒、杨宗瑞、危素等人绘... 书画艺术 2017-08-16 18:01 0 2758
他曾是谁?《阿Q正传》 小时候读《阿Q正传》,常常纳闷:鲁迅为什么要写一个白痴?老师们为何对这个白痴如此津津乐道?祥林嫂和孔乙己难道不比阿Q更真实、更生动吗?阿Q真的存在过吗?后来,看到丰子恺画的连环漫画,不禁心生疑惑,这就是阿Q吗?... 书画艺术 2017-08-16 17:19 0 5446
食古而不守旧, 李保民 十年前,我与李保民相识,因为同是甘肃老乡,自然多了一份亲近,来往也就多了。近些年,听说他到北京发展了,只是偶尔回新疆采风写生,这让我多少有点儿遗憾。不过,我对他的印象还是一如从前:真诚、豪迈、乐观、勤奋。&nb... 书画艺术 2017-08-16 17:03 0 4476
任仁发《秋水凫鹥图》 宋元以来,以太湖为中心的浙西地区水灾频发,危害甚大。元大德八年(1304),时任都水监臣的任仁发临危受命,疏浚河道,设置水闸,终于变涝为利。十多年后,吴淞江下游再现险情。他又不顾年已古稀,再度“出山”,使吴淞江...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50 0 6631
绿色绘画的略想(下) 然而历史将前进。一种“回摆”的趋势正在出现。当然,这里所说的“回摆”,不是指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向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回摆,而是指被上述精神矛盾困扰的人类向和谐自然的精神生活的复归。而这种“回摆”的重要形式,就是东...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47 0 2420
绿色绘画的略想(上) 一、差异互补观念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早已形成的历史存在。 东西两大文化体系在本质上代表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两大基本倾向,或者说两大基本类型(模式)。它们在两千余年的世界历史中互相补充,构成了...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44 0 2401
清寒迹象 欣赏绘画作品,我们很容易地感受到笔墨的艳丽和清寒。以花鸟画为例,牡丹总是浓艳张放的,花枝招展,色泽富贵,春意盎然。画面给人的审美指向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体现着喜爱圆满、富足、祥瑞的精神向往和需...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39 0 1902
饶有雅趣残缺字 闲暇到茶馆里喝茶,偶然听到一则有关残缺字的笑话。说是某市中心有一“双汇牌火腿肠”的霓虹灯广告牌,因广告牌做工不好,不久变成“双汇牌人腿肠”,后又变成“双汇牌人腿”,再后来成为“又一片人腿”。此类有碍观瞻的残缺字...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36 0 2164
王一亭与关东大地震 在日本东京的横纲公园(陆军被服厂旧址)内,有一座纪念关东大地震的东京都复兴纪念馆。一走进该馆二楼的展示厅,就能看到墙上挂着四幅绢画(见图),分别为《拾得大士图》、《寒山大士图》、《铁拐仙人图》、《蛤蟆仙人图》,...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35 0 2376
不循常理的“写意”之作 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的陈淳,其书风与徐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放荡不羁的书法取向、不拘成法的自我革新、不循常理的大胆创造……凡此种种,使得陈淳的书法,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整体的趣味上,抑或在体察、表现内心深处的...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30 0 2226
围绕主题创作,名家当率先垂范 2008年,某书法专业报以10个版面推出“年度巨献”———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作品选刊。89幅大作一展89位书坛名家的风采,令人目不暇接,获益匪浅。然而,在领略名家风范之余,不免心存遗憾。一...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04 0 2254
我论美术高考 美术高考持续高烧不退,的确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奇观。但在这种美术高考的“牛市”表象下,却潜藏着许多弊端和巨大危机。一、美术高考先天不足 首先是中学美术教育具有方向问题。中学美术教育的主... 书画艺术 2017-08-16 15:58 0 1762
山花已到烂漫时,孙其峰 今年是美术大师孙其峰先生从艺82周年。他8岁习画,24岁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先后师从汪慎生、王友石、黄宾虹、李苦禅、徐悲鸿诸位大师,苦练书法、花鸟、山水诸艺。现孙先生虽已90高龄,但仍文思敏捷、砚田挥毫... 书画艺术 2017-08-16 12:54 0 2563
元代黄公望的《仙山图》 元代的山水画多被画家当做言情寄兴的手段,以表达画家的自我人格与个性。元代黄公望的《仙山图》(见右图),便是通过描绘山林秋景来抒发画家淡泊、清逸的出世思想。此图为绢本,纵74.9厘米,横27.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 书画艺术 2017-08-16 12:41 0 6526
废画三万,骆风 废画三万,是我自勉的豪言壮语,惭愧的是如今只有废画三百。三万当然是虚数,但苦心笔耕、磨穿铁砚方能有所收获。齐白石、黄宾虹作画的数量是惊人的。大师的勤奋由此可见一斑。 写意花鸟画,除了巨幅的创作外,一般... 书画艺术 2017-08-16 12:10 0 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