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芒(1890—1970),吴江黎里人,原名长绶,慕名古代侠士朱家而改名慕家,字仲康、仲亢,号剑芒,别署敏於、茗余、太赤、朱肆、古狂、佩双,室名吹花嚼蕊庐、莺愁蝶倦室,追随同乡柳亚子加入南社,后来在福建任职时,发起成立南社闽集。

 朱剑芒幼年家贫,随父课读,以后刻苦自学,11岁即能诗文、书法篆刻,12岁能写擘窠大字,在全县数百人参加的书法比赛中获第9名,邑人目为神童、小书家。1906年朱17岁,在乡间任塾师,开始独立生活。早年深受康梁影响,辛亥革命时,与吴江县在参议会任议员的表叔陈孟侠一起创办黎里平民小学,编辑《禊粹报》,组织禁烟分会,崭露头角。

苏州多所学校招聘他前去任教,一度赴苏州桃坞中学。1919年朱到上海执教,兼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北伐军兴,朱秘密编著一套《三民主义国文读本》。等到国民革命军占领上海,各校普遍采用这套课本,由此声名大噪。1940年,朱在福建任监察院审计部驻外稽查兼福建审计处第三组主任。严家淦在闽任财政厅长,严是朱20年前苏州桃坞中学学生。严登门访谒,让朱老师迁入省银行宿舍,聘为经济研究室特约编辑。严结婚时朱作为证婚人。解放后,朱剑芒多次写信给在台湾的严家淦,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1951年,朱剑芒任常熟市政协副主席,创建了政协文史组、金石书法组、诗词组,对常熟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朱是一位教育家、作家、书法家,又长于诗词。主要著作有《我所知道的南社》、《南社史话》、《南社感旧录》、《国殇凭吊录》和《陶庵梦忆考》等。

 这里介绍一件朱剑芒书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篆书对联。此对联现藏于江苏省吴江博物馆:

 上款:子翔先生法家指正

 联语:商彝周鼎宣和谱,玉检金泥宛委书

 落款:松陵朱剑芒。下钤二颗篆体印章:仲亢(朱文)、朱剑芒(白文)

 对联受赠者子翔先生,即南社社友华龙(约1890—1929),江苏无锡人,字无闷,号子翔,爱好书法,喜读诗书,与朱剑芒很有共同语言,可惜英年早逝。

 落款中的“松陵”,是吴江的别称,吴江现在的市政府所在地就在松陵镇。

 联语写得很特别,连用了六个名词,使用纯名词构成句子,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

 上联“商彝”、“周鼎”和“宣和谱”,说的都是书法。

 彝,彝器,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过去对于某些不能恰当定名的青铜器往往泛称为彝。《尔雅释器》:“彝、卣、罍,器也”,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

 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代仍然流行。“商彝周鼎”,都是金文,也称钟鼎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成,圆浑古朴,富有变化。《散氏盘》、《毛公鼎》、《史颂敦》等铭文属金文的代表作,是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字体。

 宣和,宋徽宗年号(1119—1125),《宣和书谱》,法书著录,20卷,不著撰人姓名。记述徽宗宣和内府所藏法书墨迹,分历代诸帝王书以及篆、隶、正、行、草、八分、制诰等八门。每门前有叙论,在法书目录前冠以书家小传,品第风格源流,叙论详明,保存了较为丰富的书法史料,是研究古代书学及书迹流传的重要参考。

 下联“玉检”、“金泥”和“宛委书”,说的都是重要文献。

 “检”与“泥”都与书札有关。秦汉魏晋时期,公私简牍大多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黏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防备私拆。在“检”与“泥”之前冠以“玉”和“金”,表珍贵也属口彩。古代皇帝用的检和泥,《后汉书·祭祀志》载,皇帝“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实实在在属玉检与金泥。

 宛委书,全称应是《宛委别藏》,系嘉庆帝在故宫养心殿藏书的总称。《四库全书》修纂结束后,著名学者阮元在南方供职,发现大量《四库全书》未收的精本善本书籍。他收集到了部分,又雇人抄录了一些精品,进呈皇帝,仿照《四库全书》体例,每书撰写提要一篇。嘉庆帝对这些书十分欣赏,就在养心殿专门储藏起来,钤上“嘉庆御赏之宝”,成为后世所传的《宛委别藏》。考宛委二字,源自绍兴,会稽有宛委山,山上有石匮,故也称石匮山。

传说禹曾在这里得到金笥和玉字,所以此山又叫玉笥山。无论石匮、玉笥或者宛委,全都同藏书有关,属于珍贵的典籍。

 对联的篆书用笔婉转流畅,线条匀净温润,圆秀而劲健,看得出,字体中融入了钟鼎文的滋养,圆浑古朴,富有变化,整副对联从容不迫,而又落落大方,笔力不弱。

 估计此联撰写于1920年左右,对联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正值而立之年的朱剑芒与华龙,他们互相鼓励,互相交流,致力于种种留传下来的法书,跋涉于古代的重要典籍,努力造就自己,以备为国为民贡献才力打下基础。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