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品论”的溯源与解析(3)

“书品论”来源于魏晋的人物品藻曹丕的“文气说”,实现了从“才性论”到审美判断的转换,标志着社会从“人的觉醒”进入到“文的自觉”时代。注字1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明确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书画赏析 2017-06-16 10:50 0 1841
 “书品论”的溯源与解析(3)

杜老师用“放开了画”鼓励我

我一生沉醉于艺事,但资质鲁钝,虽努力几十载,仍修为有限,成就不大。不过,坎坷历程中,我与杜滋龄老师的接触和交往令我终生难忘。是杜老师对我的关爱和指导总让我信心满满,虽有些跌跌撞撞,但一直执著地走在从艺道路上。&...
书画赏析 2017-06-16 10:44 0 1603
杜老师用“放开了画”鼓励我

王北苏与他的书法艺术

与王北苏结识纯属偶然。去年初,他出了一本书画集子。其中一幅大字行书“无可奈何”引起了我的注意,遂发短信,索题一斋号(此为本人一大收藏爱好)。本以为未必可行,但不足一周时间,便收到来自浙江淳安的信件。打开一看,正...
书画赏析 2017-06-16 10:41 0 2393
王北苏与他的书法艺术

“书品论”的溯源与解析(4)

人品并不能决定书品。清人钱泳在《论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岂在区区笔墨间以定人品乎?”吴德旋在《论书随笔》中表述了同样的观点:“明嘉靖以后,士大夫书无不可观,以不习俗书故也。张果亭(张瑞图)、王觉斯(王铎)人品...
书画赏析 2017-06-16 10:37 0 1993
 “书品论”的溯源与解析(4)

邢慈静《临王羲之书》

邢慈静《临王羲之书》《无声诗史》赞道:“慈静书体,颇类子愿(邢侗),画品清雅,亦彤管之秀,名家鉴赏不虚也。” 清代莫树椿亦感叹:“(邢慈静)不独诗才清妙,而字画之婉畅浑脱,尤非宋元以后笔墨。嗟乎!天之...
书画赏析 2017-06-15 23:30 0 1662
邢慈静《临王羲之书》

“书品论”的溯源与解析(完)

书法如人之性格,但并不如其品格。颜真卿书气势充沛、劲促豁达、姿态飞动,显示了他那刚强耿直而又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米芾书自然率真、奇宕潇洒,正是他那放纵不拘、随意任性的性格表现;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非篆非隶,非真...
书画赏析 2017-06-15 23:26 0 2420
 “书品论”的溯源与解析(完)

笔墨非主流

每一个朝代都有一批密切关注书坛动态、积极参与书坛活动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家。《书史》曾经这样刻画这些人:“宋宣献公绶作参政,倾朝学之,号曰‘朝体’;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及蔡襄贵,士庶又皆学之;王文公安...
书画赏析 2017-06-15 23:23 0 1923
 笔墨非主流

浅谈张继的篆刻艺术

篆刻如同人的面孔,有着强烈的地域特征。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法篆刻家张继生于河南,身居首都,其篆刻作品流露出北方人特有的雄强和豪迈,正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老话。道晓心境双忘望山楼主汉韵点滴 我个...
书画赏析 2017-06-15 23:17 0 3300
浅谈张继的篆刻艺术

姜文浩花鸟画欣赏

品读山东省美协理事、济南市美协副主席姜文浩的花鸟画,首先感到的是高雅飘逸、意气纵横,颇有几分大家风范。这缘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他的画风与其个性相一致,既文雅蕴藉,又飘逸脱俗,这是他长期修炼画外功夫的结果。姜文浩...
书画赏析 2017-06-15 23:10 0 3017
姜文浩花鸟画欣赏

王宠行草《五言律诗卷》

翻开中国历史上能够留名的杰出文人的档案,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走过一段坎坷的人生旅程。他们多是当时的落魄者,但更是时代的强者。他们不甘寂寞,挺身呐喊,以其才、其智、其志、其艺,鼎立当代,昭示后来,千古不...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51 0 5069
 王宠行草《五言律诗卷》

陈建辉及其水墨作品

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一直遭到三个问题的纠缠,即:如何使笔墨具有现代情趣,笔墨与写实造型的关系如何,以及如何用笔墨表达主体精神。天津画家陈建辉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上述问题。观他的水墨画作品,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现代元...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38 0 2354
陈建辉及其水墨作品

悲苦人生唱大风

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山人、小铁,人称“杨大瓢”、“杨夫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初书法家、旅行家、学者。杨宾的书法作品世不多见,这件七言诗轴(见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纵102...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31 0 2437
悲苦人生唱大风

楷书《邓石如墓志铭》

 花甲有七之年,以书法享誉天下的何绍基为一代布衣书法大家邓石如及夫人合葬书写了墓志铭。这件珍贵的墨迹像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使两代学者、书法大家的人生与心声汇成一曲感人的交响乐。  ...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24 0 3778
 楷书《邓石如墓志铭》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邓石如“少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日以其赢给 粥”(清李兆洛《石如邓君墓志铭》);成名后,“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11 0 3890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四个大字重见天日

“鹤”字拓片“化”字拓片“之遽”字拓片历时半年多的《瘗鹤铭》残石水下打捞考古工作前段时间结束。日前,江苏省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此次打捞的3块残石上的4个字被初步认定为滑入江中的《瘗鹤铭》残字。...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06 0 2180
 四个大字重见天日

漫谈古代绘画作品的临摹复制

我国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是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宋时期,它已呈现出灿烂的光辉。随着历史的变迁,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亦使绘画艺术展现出不同时代的独特风格,同时,由于...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00 0 3765
漫谈古代绘画作品的临摹复制

忆吴玉如先生

  近日整理有关书法作品及信函时,再次翻阅了吴同宾先生的来信和吴玉如先生题词的书法作品,14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吴玉如书法作品欣赏吴玉如书法作品欣赏    那是1982年3月,...
书画赏析 2017-06-15 19:45 0 4918
 忆吴玉如先生

读姚得民先生百扇山水新作

姚得民先生素以山水著称,最近创作了百幅扇画,咫尺山河,气象万千,读之令人赞叹不已!    扇子的产生源远流长,而扇画艺术又在悠久的中国画传统中独树—帜,古今名人佳作迭出,素为人们所喜爱。&n...
书画赏析 2017-06-15 18:16 0 1970
读姚得民先生百扇山水新作

康有为“图为改良论”的影响

 当19世纪90年代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念首次从通商口岸大规模地进入中国之际,就为90年代中后期以及20世纪初期的士绅文人中间所发生的思想变革,提供了决定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不仅引起了政治上的变革,同...
书画赏析 2017-06-15 18:14 0 2172
 康有为“图为改良论”的影响

大写意画随想

由于国画的发展而分成工笔画、小写意画,后至南宋又有大写意画诞生,现代又产生了更大的写意画。有人想对大写意画作一个界定,认为凡是简笔画才能称为是大写意画,或只是有立意的画才能称为大写意画,我感到尚无此必要。凡是能...
书画赏析 2017-06-15 18:11 0 3780
大写意画随想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