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非主流

每一个朝代都有一批密切关注书坛动态、积极参与书坛活动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家。《书史》曾经这样刻画这些人:“宋宣献公绶作参政,倾朝学之,号曰‘朝体’;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及蔡襄贵,士庶又皆学之;王文公安...
书画赏析 2017-06-15 23:23 0 2015
 笔墨非主流

浅谈张继的篆刻艺术

篆刻如同人的面孔,有着强烈的地域特征。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法篆刻家张继生于河南,身居首都,其篆刻作品流露出北方人特有的雄强和豪迈,正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老话。道晓心境双忘望山楼主汉韵点滴 我个...
书画赏析 2017-06-15 23:17 0 3433
浅谈张继的篆刻艺术

姜文浩花鸟画欣赏

品读山东省美协理事、济南市美协副主席姜文浩的花鸟画,首先感到的是高雅飘逸、意气纵横,颇有几分大家风范。这缘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他的画风与其个性相一致,既文雅蕴藉,又飘逸脱俗,这是他长期修炼画外功夫的结果。姜文浩...
书画赏析 2017-06-15 23:10 0 3289
姜文浩花鸟画欣赏

王宠行草《五言律诗卷》

翻开中国历史上能够留名的杰出文人的档案,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走过一段坎坷的人生旅程。他们多是当时的落魄者,但更是时代的强者。他们不甘寂寞,挺身呐喊,以其才、其智、其志、其艺,鼎立当代,昭示后来,千古不...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51 0 5401
 王宠行草《五言律诗卷》

陈建辉及其水墨作品

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一直遭到三个问题的纠缠,即:如何使笔墨具有现代情趣,笔墨与写实造型的关系如何,以及如何用笔墨表达主体精神。天津画家陈建辉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上述问题。观他的水墨画作品,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现代元...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38 0 2444
陈建辉及其水墨作品

悲苦人生唱大风

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山人、小铁,人称“杨大瓢”、“杨夫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初书法家、旅行家、学者。杨宾的书法作品世不多见,这件七言诗轴(见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纵102...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31 0 2604
悲苦人生唱大风

楷书《邓石如墓志铭》

 花甲有七之年,以书法享誉天下的何绍基为一代布衣书法大家邓石如及夫人合葬书写了墓志铭。这件珍贵的墨迹像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使两代学者、书法大家的人生与心声汇成一曲感人的交响乐。  ...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24 0 3983
 楷书《邓石如墓志铭》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凭借碑学立场,将“国朝”(指清朝)书法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认为其师邓石如篆、隶独膺“神品”,楷书可跻身“妙品”。包世臣还以诗称誉其师:“无端天遣怀宁(指邓石如)老,上...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11 0 4038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四个大字重见天日

“鹤”字拓片“化”字拓片“之遽”字拓片历时半年多的《瘗鹤铭》残石水下打捞考古工作前段时间结束。日前,江苏省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此次打捞的3块残石上的4个字被初步认定为滑入江中的《瘗鹤铭》残字。...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06 0 2310
 四个大字重见天日

漫谈古代绘画作品的临摹复制

我国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是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宋时期,它已呈现出灿烂的光辉。随着历史的变迁,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亦使绘画艺术展现出不同时代的独特风格,同时,由于...
书画赏析 2017-06-15 20:00 0 3961
漫谈古代绘画作品的临摹复制

忆吴玉如先生

  近日整理有关书法作品及信函时,再次翻阅了吴同宾先生的来信和吴玉如先生题词的书法作品,14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1982年3月,我正筹备昆明青年书法学习组(即昆明青...
书画赏析 2017-06-15 19:45 0 5082
 忆吴玉如先生

读姚得民先生百扇山水新作

姚得民先生素以山水著称,最近创作了百幅扇画,咫尺山河,气象万千,读之令人赞叹不已!    扇子的产生源远流长,而扇画艺术又在悠久的中国画传统中独树—帜,古今名人佳作迭出,素为人们所喜爱。&n...
书画赏析 2017-06-15 18:16 0 2138
读姚得民先生百扇山水新作

康有为“图为改良论”的影响

 当19世纪90年代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念首次从通商口岸大规模地进入中国之际,就为90年代中后期以及20世纪初期的士绅文人中间所发生的思想变革,提供了决定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不仅引起了政治上的变革,同...
书画赏析 2017-06-15 18:14 0 2278
 康有为“图为改良论”的影响

大写意画随想

由于国画的发展而分成工笔画、小写意画,后至南宋又有大写意画诞生,现代又产生了更大的写意画。有人想对大写意画作一个界定,认为凡是简笔画才能称为是大写意画,或只是有立意的画才能称为大写意画,我感到尚无此必要。凡是能...
书画赏析 2017-06-15 18:11 0 3977
大写意画随想

文徵明书画家用印选粹

文徵明  (1470  —1559),初名璧,字徵明、徵仲,号衡山,江苏苏州人。50岁后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在京师3年即辞归。他是一位画家兼诗人。  《清史》对文徵明有这...
书画赏析 2017-06-15 18:04 0 10056
文徵明书画家用印选粹

凤翔年画第20代传人邰立平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史中很重要的分支,它在西北民众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凤翔木版年画以其独有的民间性、丰富性以及悠久的传承历史,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美术史,并在民俗、历史、艺术、文学、宗教、戏剧等等...
书画赏析 2017-06-15 18:00 0 3001
凤翔年画第20代传人邰立平

笑谈“郑文公碑”

北魏时的光州刺史郑道昭堪称“绝顶聪明”。他给自己的父亲郑羲立的那两通石碑,碑额上公然称父亲为“文公”。其实,这“文公”应为“文灵公”。“文灵”是郑羲的谥号,而这个谥号在当时可是个恶谥。为此,郑道昭绞尽脑汁,钻了...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53 0 3040
笑谈“郑文公碑”

记漫画家丁聪先生

漫画家丁聪先生 作品今年5月27日,参加朋友的画展时,获悉丁聪先生于一天前在京去世,我震惊不已。就在几个月前,我还与丁先生的爱人沈峻阿姨通过信,得知丁先生住院了,没想到再得到他的消息时,他竟已与世长辞。丁先生的...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20 0 4211
记漫画家丁聪先生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南京博物院所藏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图均为作品局部)为绢本,纵54.7厘米,横1058.7厘米。换算一下来说,这件作品就是半米多宽,十米多长,在当时绝对是巨制!像董其昌这样的人,其作品非王公贵族、高官大僚是...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13 0 5871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王鉴书画辨伪之法(上)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因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改为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等,江苏太仓人。他出身于书香名门,祖父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07 0 3524
王鉴书画辨伪之法(上)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