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性是当代书法发展区别于传统书法的最大特点,书 法依靠展览来维系与推动。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书法 家协会的成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成了推动当代 书法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代有影响力的中青年书法家基本是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展览中的获奖入展者,除此, 很少能跻身这一行列。
王学岭 楷书 曹操《步出夏门行》二首 45cm×68cm 2021年
王学岭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与书法展览相对应的是当代书法是以张扬个性为出发 点,追求艺术性表现,强调创造,这既是时代使然,亦是 书法内在发展的需要。正是如此,这三十多年来的书法发 展,是行草书的盛世,高手如林,名家辈出,成为一种时代 标识。篆隶楷则是展览的冷门书体。
从技法与表现上说,篆 隶楷三种书体相对比较侧重于实用,对于表现性情、张扬个 性,是有一定难度的,人们往往将其作为基本训练、入门书体,真正进行深入研究与创作的,并不多。以楷书名世的书 家,相对于篆隶书要少些,相较于行草书家更是少了许多, 尤其坚守楷书创作的书家为数更少。 在当代中青年名家中,王学岭是以楷书名世的,也是当 代具有影响力的楷书书家之一。他的楷书,以相对纯正的唐 楷为其表现手法,受魏碑楷书影响不大,这是我对王学岭的 基本认识。
王学岭 行书 自作诗《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书画展之记舒兰》 138cm×69cm 2019年
王学岭是将楷书作为他的标识书体,重要展事, 都以楷书参加,同时,他的行草书,非常明显地受到楷书影 响,是其楷书风格的一种行草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行 草书是对他楷书的一种阐释,这是王学岭不同于其他书家的 一个重要方面。以颜入手,参以魏碑,走碑帖结合道路,这 是晚清民国以来书法的基本路数,张伯英、郑孝胥都是这种 路数。在当下,为了表达性情与表现个性的需要,楷书行草化倾向比较明显,行笔参以 行草笔法,是当下楷书创作 的一种重要手法;取法魏 碑,利用魏碑楷书的不成熟 性结体特点,各取所需,或 妍或丑、或拙或巧,进行个 性所需地表达,这也是当下 楷书的流行之道;以唐楷作 为师法与创作手段,写出自 己的特点来的不多,因为这 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楷 书是文字沿革不断正化和用 笔逐渐完善的结果,也是最 后成熟的文字。
楷书之后, 文字的演进史宣告结束,文 字只是在总体上进行横向发 展而再没有纵向演变。唐楷 是楷书完全成熟的标志,既 是一种字体标准,也是一种 楷法的完备,而所谓的“永 字八法”是对笔法的总结, 而间架几十法之类的标准, 是对结字法的概括,而这最 终在明清两代形成了僵直刻 板的“台阁体”,或许这 也是对唐尚法的一种僵化师 法。用笔与结体包含了书法 风格的基本因素,要在法 度森严的唐楷中确立自我风 格,相对于其他书体,是有 难度的,所以,我一直非常 关注王学岭。因为他正做着 出力不讨好的事,在他的楷 书创作中,体现出的是一种 中正平和的气象,追求典雅 与端庄,这也是唐人书法最 大的风格魅力,亦是唐风的 要核所在。 楷书创作之难,一难 在法,二难在性,三难在性 功合一。在王学岭的楷书创 作中,既能见到他对法度的 追求,笔法结字合于理法, 又不拘泥于法度,性功结 合,不失唐人遗矩,又有自 家审美追求,有取有舍。展 现出他对传统的尊重,对楷 书艺术的独特理解与把握, 又展示了他的才情与表达能 力,表现出一种人与书的适合。清人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 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王学岭 行书对联 90cm×16cm×2
书法之所 以能成为一门艺术,其魅力正在于其既强调技术展 现,又在意性情情绪的表达。书法正是通过用笔、 结体、墨法、章法等技术因素而表现书者的情感、 情绪、心态、性情,这是书法之本。理清自己的性 情,寻找适合自己表现的书体与风格,是书者选择 之关键所在。王学岭的艺术创作与风格追求充分表 明,他的性情与他的艺术取法及表现是合拍的,是 一种人与艺适合的表达,这是一种人的外化、艺术 化。在王学岭的作品中,能感受他的性格与情性, 他性格内向,气质内敛,沉稳厚重、大方得体,虽 没有咄咄逼人的才气,但能感受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绵延之力,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他的书法表现出来 的典雅、平和,不激不厉中姿媚自出,自具舒和润 泽气象,我觉得用清雄来概括他的人与书是合适 的。 从王学岭的楷书创作中,我能体味到他对唐楷 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意态,或者说是他的审美追求 所在。
王学岭 楷书 自作文《珍重说》 99cm×97cm 2024年
他强调中正典雅,强调平和,强调寓变化于 平正,所以他的楷书作品,基本没有特别生硬与丑 态的结体,我说的这种丑态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丑 态,是一种故意追求的不工整或是打破均等与优美 相对应的审美范畴,他的楷书平和但不僵化,平正 而富变化,中正中寓灵动,用笔沉厚稳健,没有浮 泛轻飘之感。他的楷书早年受益于《大唐王居士砖 塔铭》,应该说这是他的楷书之基。这个并不为大 多数人所熟悉的唐碑,在王学岭的书法之路上,有 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碑风格介于褚遂良虞世南之 间,在结字上有褚书姿媚风采,又融虞书的温文尔 雅的内敛之美,而意态上实出自智永,点画与结体 不似颜柳欧褚诸家风格典型,处于唐法的完备与变 化间。王学岭找到了表达的语言,也奠定了他楷书 风格的基础,虞书的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与王学岭 的为人处世又是非常合拍,所以从取法与取舍上, 他更倾向于虞,亦获益最多。
张伯英在《砖塔铭》 残拓的题跋中曾说:“此书之妙,正在姿媚。凡书 无骨则无姿,无姿而媚何由生。”此是中的之言, 书法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笔法,而笔法最为核心的就 是骨力,无论是古人强调的屋漏痕、锥画沙,还是 绵里藏针,其实质就是强调骨法用笔,这也是王学 岭楷书最大的特点之一,他强调笔法中的骨力,也 是他清雄书风的支撑与内核。 书法风格的本质,其实是人,风格是人的本质 折射与外化。刘熙载在《书概》中说:“贤哲之书 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 颖。”或许这也是书法千百年来传承有序的秘诀与 魅力。书虽形学,在意于技法锤炼,但更注重内在 修养,王学岭于古典文学情有独钟,作诗属文,下 笔有神。诗书同理,他对于自己的学诗之路有这样的概括:“我对于古典诗词情有独钟,‘虽不能至,然心向 往之’。我将‘临、创’结合的书法实践运用到诗词学习当 中,以创作来加深印象,在‘步、和’中提高认识。”
这是 他的学习诗词的成功之道,他的诗合于格律,独抒性情,出 新意于古风。他亦善属文,在骈散之间,四六互用,言简意 长,文采风流,自有韵味。于此可以看到他所下的苦功,见 其性灵情调,其实这是书艺延宕,是沉穆清雄的底气所在。 一个艺术家的成功是多方因素的成功,既是天赋秉性 使然,亦是自身机遇巧合,每个人的路都是不可复制的。对 于王学岭这样的“60后”成名书家,或是艺术盛年,或是艺术老境,一切皆在进退把握之间。我想随着王学岭的人生体 验的进一步丰富,感悟进一步深入,他对人生、世界、艺术 的理解也将进一步深化,他的书艺也将进入一种新境。我是 非常期待看到他的新作,看到他的新境,就以古人的“苟日 新,日日新”为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