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清劲古雅 简朴超逸·邓石如《吟坛花榭》七言联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10-03 11:19730
邓石如(1743—1805),原 名琰,字石如,后因避清嘉庆帝 之讳而以字行,并更字顽伯。他 一生所用的号有完白山人、完白山民、龙山樵长、笈游道人、古 浣子等。安徽怀宁人。时人对邓 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 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 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两者巧妙 融合,篆中有隶,隶中融篆,方 圆兼备,别具风神。隶书则从长 期浸淫汉...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邓石如(1743—1805),原 名琰,字石如,后因避清嘉庆帝 之讳而以字行,并更字顽伯。他 一生所用的号有完白山人、完白山民、龙山樵长、笈游道人、古 浣子等。安徽怀宁人。时人对邓 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 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 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两者巧妙 融合,篆中有隶,隶中融篆,方 圆兼备,别具风神。隶书则从长 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良多, 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 力,故其风格独树一帜。 

清劲古雅 简朴超逸·邓石如《吟坛花榭》七言联 邓石如 《吟坛花榭》 第1张

《吟坛花榭》七言联 清.邓石如 135.6cm×30.9cm×2 安徽博物院藏

关于邓石如的隶书,包世 臣在《国朝书品》中独将其列入 “神品”,评为“和平简静,遒 丽天成”。赵之谦也于邓石如书 法中极推崇其隶书:“国朝人书 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书以隶为第 一。”其隶书以笔力取胜,得 汉碑之神韵,有《曹全碑》之秀 逸、《衡方碑》之淳厚、《夏承 碑》之奇古、《石门颂》之恣 肆,广约博取,仪态横生。

他将 隶书结体写得很紧密,略似北魏 书中“斜画紧结”的特色,又以 中锋用笔,圆润而遒劲,一洗明 清人刻板做作之弊,篆情隶意, 跃然纸上。 《吟坛花榭》七言联,是 邓石如隶书的精品之作,文曰: “吟坛赠答追长庆,花榭壶觞继 永和。”款字“锦堂大兄先生雅 鉴,顽伯邓石如”,下钤“邓石 如(白)”“顽伯(朱)”“完 白山人(白)”印。吟坛即诗 坛,“长庆”指白居易的《白氏 长庆集》,内含白居易与文人雅 士诗文往来相互酬答的作品,情 真意切,挚朴动人。

这类诗中多 含有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壶觞 为酒器,“永和”应代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 三月初三上巳日,会稽内史王羲 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41人 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 “曲水流觞”活动,由王羲之书 《兰亭集序》记录了这次传觞宴 集的盛事。

联文暗含这两个典 故,或许是邓石如对某位雅士召 集宴会的赞美,认为这种高雅的 集会堪比白氏的诗文赠答、兰亭 的曲水流觞,以此表达其追求高 雅的生活情趣。 此作笔意温润而趋劲豪,气 格宏阔而无纵横习气。整体朴厚 沉着,作者在文字的大小上没有 刻意安排齐整,而是因字赋形, 不拘一格。这些体态各异的字, 穿插错杂,浑融无迹。

如上下联 首字的夸张对比,“ (庆)” 字较瘦长,而“榭”字较宽扁, “答”字则方正。邓石如的隶书 并非是汉隶的翻版,而是具有苍 劲浑厚、紧密坚实的独特风格。 孙过庭《书谱》中指出“隶欲精 而密”,即字的分间布白要精谨 严密,这是隶书的美学追求。而 恰恰正在这一点上,邓石如的 隶书表现得最为突出,他还提出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 风”的著名理论。

此作在结构 上,与其篆书风格相一致,笔画 与笔画之间的空白极力压缩,紧 密甚至相连,留白却依然清晰可 见,如“ (坛)、壶(壶)、 (继)”等字。 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说: “隶书者,篆之捷也。”邓石如 以篆法作隶,更显古拙。这正是 他既入汉隶之中,又跳出汉隶法度之外,而有崭新姿态之处。联 文线条圆润,以篆法行笔,笔笔 逆锋,收笔回锋不露锋,故笔方 而势圆。

对主笔的弱化,甚至没 有强烈的粗细对比,也是邓石如 隶书的一大特点。其行笔纯用篆 书中锋平移的方法,提按变化幅 度很小,笔画粗细均匀,看似直 来直去,实则含细微变化;笔力 遒劲,如绵裹铁;撇画多上挑, 回锋厚重;捺画往往向下出锋, 有笔断意连之势,且弱化燕尾, 出锋短促。 邓石如隶书风格的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力于长锋羊毫 的。

长锋羊毫的特点是笔毛柔 顺,濡墨快,含墨足,笔锋出水 慢。他善用长锋羊毫,五指齐 力,管随指转,毫端着纸,如锥 画沙。在熟练掌握了其性能后, 充分表现出圆劲遒婉的笔姿和枯 湿浓淡的墨韵。其笔法迟重拙厚 而无一丝懈怠,故无论其篆、 隶、草、正皆有博大精深气象。 又因其喜用浓墨,故而作品历经 数百年仍黑亮如漆,饱满厚重。 

邓石如性格耿介,一生淡 泊名利,不愿媚俗取巧。他的好 友、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给他 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茅屋八九 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 如贱;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 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不慕富 贵而自然隽永,不闹情绪而旷达 平和。也许正是这种“随心所欲 不逾矩”的人生境界,成就了其 敢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并以其切 身实践开辟了碑学新天地,成为 清代中期书坛巨擘,对后世产生 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DengShiRuYinTanHuaQiYanLia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