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挺 1971年生于广东,2000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2004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 究生学位,2004年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至今。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 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 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个展包括:延月·梳风——丘挺作品展(苏 州博物馆,苏州,2021)、丘园养素——丘挺书法作品展(杭州静逸堂,杭州,2020)、愿学——丘 挺的水墨之思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7)、丘园素养——丘挺绘画展(百雅轩798艺术中心,北 京,2011)等。
书画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法国布 列塔尼联邦委员会、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外交部、德国大 使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出版的专著及画册有《延月·梳风——丘挺作品 集》《丘园养素——丘挺书法集》《山水画笔墨技法详解》《宋代山水画造境研究》《历代名画技法评 析——〈青卞隐居图〉〈丹枫呦鹿图〉》《历代名家技法集萃——云水法》《宫室舟桥》《点景人物》《元代山水》《中国当代艺 术家谈艺录——丘挺卷》《丘园养素》《一溪云》《丘园养素——桂林黄姚写生册》《山水之眼》等。
丘挺的创作与赋的结缘,大约起于他习书《枯 树赋》之后。北周庾信的这篇名赋感怀身世,寄慨 遥深,篇幅又不大,深受历代书家青睐,褚遂良、 赵孟頫、董其昌都有名帖传世。丘挺对这三家的书 法都极喜爱,前后临写无算,创作逾十幅。此后他 又埋头钻研《玉版十三行》,赴桂林、黄姚等地写 生途中,我亲见他携之行箧,时时展玩摩习。这些 临池经验勾起了他对赋体的浓厚兴趣,也许是那些 要眇宜修的文字触动了他,又或是赋体“工为形似 之言”的特点激发了他跨界的联想,便按照惯例推 荐了好些抒情小赋。
丘挺 金笺水墨 王莽岭 21cm×47cm 2015年
然而多年之后,当我再次观看 他的作品,才发现他从赋中读取的意境远远超乎我 的想象。 这次展览入口处的点题之作《与谁同坐》, 移写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这座位于西花园水滨山 石之畔的扇形小亭,与便娟明媚的小赋的体质天然 契合。画面上水汽氤氲,烟云迷离,层层罩染的浓 淡墨色,营造出一片“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的意 境。小亭不是安静地卧在那里,而是宛如曹植笔下 的洛神,翩然凌虚而至。“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 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丘挺 纸本设色 与谁同坐 240cm×200cm 2021年
曹植眼中的洛 神与丘挺心中的扇亭如此神似,使我不由得怀疑, 是不是在丘挺创作的时候,被洛神夺其方寸,掣过 毛笔给自己造出了一幅变相呢?参展的另外两幅作 品《盘龙图》和《古柏寒山图》,都以蟠虬劲峭的 古木为主体,更是瞬间让人联想起《枯树赋》里刻 画的枯树形象:“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 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只不过庾 信赋中的树木枝叶萧条,幽独孤寂,气息奄奄,情 调是衰飒怨愤的;而丘挺的画里,“或低垂于霜 露,或撼顿于风烟”的颓败感被一扫而空,取而代 之的是风烟容与,丛山隽爽。森森的雾霭赋予了画 面丘挺所喜欢的“温润”之感,寥落的寒山营造了 一个遗世独立的环境,置身其间的古树藤蔓纠绕, 苍劲傲岸,全然是一种飘然不群的姿态。或许可以 说,他是用庾公之词写陶令之情,“盘龙”也好, “古柏”也好,都似从五柳先生的宅边输来神气。 这真可谓夺胎换骨,别开新境了。
用赋体的类型来比方,丘挺的很多小品大抵 可以归为《枯树赋》《洛神赋》这类“触兴致情, 因变取会”的抒情小赋。经过多年的反复书写,赋 的美学特质早已潜移默化了他的精神世界。《与谁 同坐》之外,这次展出的十二幅写生册页,着意在 实景的基础上营造一种“象外之意”,又冠之题跋 以畅其绪,更是合乎咏物小赋“拟诸形容,象其物 宜”而后“叙物以言情”的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