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之一,其主要以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禽鸟走兽为创作题材,并融入创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能够让观赏者切身感受到其独特的意境之美。本文对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创作;意境表现
引言
花鸟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原始社会,花鸟画就已经萌芽,在一些彩陶纹饰中能够清晰看到花鸟鱼虫等简单艺术形象。工笔花鸟画能够反映艺术家不同的审美情趣,同时还有着各具特色的意境表现。工笔花鸟画中的意境通常包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还融入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要想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就必须处理好以景生情、由意入境,并有效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
一、关于意境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其实质指绘画、书法以及音乐等艺术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以及高度抽象而深刻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作品中,意境能够更好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并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图1 清 任伯年 天竺红柿 31.6cm×39.2cm 中国美术馆藏
工笔花鸟画中的意境还表现为以景寄情,是作者内心情感与画面意象的结合,需要通过色彩、笔触等方式进行综合表现[1]。意境在我国传统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意境营造能够形成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艺术创作者能够合理借助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界中花鸟鱼虫、山水树木等物象的情感,因而人们普遍认为意境就是创作者的真情实感与物象的交融表现。人们在观赏、品味艺术作品时,最先感受到的并不是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类技法,而是作品传达出来的独特韵味。
二、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
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艺术家会根据自己当下的心境和情感,去优化调整景物的空间、色彩以及造型等,让景色与情感完美交融在一起,最终呈现自己心中理想的画面效果。
(一)先意后画,形神统一
纵观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众多优秀的工笔花鸟画家都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精于形象而意味横生”。他们在创作工笔花鸟画作品时,更加注重对意境的表达。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向人们传达出一种人生感悟,这种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图2 清 恽寿平 栀子花 20.4cm×29.2cm 上海博物馆藏
工笔花鸟画的意境是情理与形神的相互结合,能够产生统一和谐的美感,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抚慰。在工笔花鸟画创作前,艺术家通常会设定好想描绘的内容和创作流程。在整个绘画构思完成之后,艺术家才会灵活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寄托自身的丰富思想感情。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对自然意象的二次创造,在他们下笔之前,他们心里的“意”便已经产生。
工笔花鸟画创作不只是追求如实的描写,创作者还须确保所描绘对象能够达到“形神统一”。工笔花鸟画的特点就是强调“细节”,力求“形似”。创作者通过合理运用线条,生动、细致勾勒出自然物象的形态,使其形体与神态达到完美统一,最终呈现出作品的独特意境。创作一幅优秀的工笔花鸟画,需要创作者“以形传神”。写形的目的是传达出物象内在的精神和意韵。神能够给观赏者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其需要以形作为传达载体。[2]
(二)意境是工笔花鸟画的最高追求
工笔花鸟画中的意境是艺术家通过笔墨所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融合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和思想感情。意境超越了现实物体的形象,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空间,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感悟。任何一位工笔花鸟画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努力表达作品的深层意境,使观赏者能够从中体验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
纵观古今,任何一幅优秀的工笔画作品,无论是对花草树木的刻画,还是对花鸟鱼虫的描绘,创作者都不会盲目炫技,而更追求对意境的表达(图1、图2)。北宋著名画家黄居寀创作的工笔花鸟画《竹石锦鸠图》(图3),该幅画作以独特的意境和精细的笔法著称,充分展现了五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画面中的锦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与竹石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象征富贵吉祥、寓意深远的画作。该画作内容以河岸边嬉戏的群鸠为主,画面左侧树干盘曲,枝叶婆娑。画面用墨以淡为主,不仅体现出“黄家富贵”的特点,又保持了温和淡雅的格调。
三、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营造
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再加上社会经济水平与民众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与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艺术审美需求,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也对以往的审美方法展开了创新改革。
(一)思想观念的突破:从写实到哲思的转向
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逐渐摒弃了对自然物象的机械摹写,转而聚焦于对生命本质与人文精神的深层表达。艺术家不再局限于“形似”的桎梏,而是以画面为载体,传递对生态、社会乃至哲学命题的思考。例如画家周午生在其《清韵》系列中,以疏朗的构图与简淡的设色,将传统花鸟题材与当代极简美学相融合,通过留白与虚实对比,表达现代社会对自然生态的疏离与反思。
图3 北宋 黄居寀 竹石锦鸠图 23.6cm×4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以简驭繁”的手法,既保留了工笔的精致特质,又赋予画面以现代性的诗意哲思。此外,部分艺术家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理念,将花鸟形象解构重组,如李传真在《栖》系列中以碎片化笔触重构鸟类形态,暗示城市化进程中自然与生命的异化。此类创作实践表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营造已从“以景寄情”转向“以象喻道”,通过符号化的视觉语言引发观者对生存境遇的共鸣。
(二)材质的革新:从纸绢到多元媒介的实验
材质作为意境表达的物理载体,在当代创作中经历了颠覆性变革。艺术家突破传统宣纸与绢帛的局限,尝试将综合材料融入工笔技法,以此拓展画面的质感层次与象征意涵。画家陈哲的《溯沙》系列颇具代表性:他以矿物颜料混合沙粒,在宣纸上层层晕染,既保留了工笔线条的细腻工整,又通过沙粒的粗粝质感,隐喻时间流逝与自然沧桑;画面中若隐若现的泥斑,则暗合传统水墨“屋漏痕”的审美意趣,形成古今交融的视觉张力。
无独有偶,画家张见在《青影》中引入金属箔与丙烯媒介,通过材质的光泽变化,赋予花卉以超现实的虚幻美感,表现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迷离与疏离。此类材质实验不仅丰富了工笔画的视觉表现力,更通过物质属性与主题意境的互文,构建出多层次的文化隐喻,使传统技法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三)跨文化语境下的意境重构
全球化浪潮下,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营造亦呈现出跨文化融合的特征。艺术家在坚守东方美学内核的同时,积极吸纳异域艺术元素。例如旅法画家彭薇将敦煌壁画中的藻井纹样与欧洲装饰艺术结合,在《绮罗》系列中以繁复的几何图案为背景,衬托工笔花鸟的静谧之美,形成东西方视觉符号的对话。此类创作既延续了“以形传神”的传统理念,又通过文化符号的拼贴与重组,构建出具有广泛共鸣的审美意境,彰显了传统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的适应性。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营造已突破单一技法的桎梏,转向观念、材质与文化的多维探索。艺术家通过哲思化的主题表达、实验性的材质运用以及跨文化的视觉融合,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既承载着东方美学的基因,又回应着现代社会的精神诉求。
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载体,工笔花鸟画意境表现始终是连接创作者与观赏者的精神桥梁。本文通过梳理工笔花鸟画的历史脉络,剖析意境的美学内涵,并结合具体案例与当代实践,揭示了意境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既须扎根传统美学,亦须顺应时代审美变迁,通过思想观念的突破与创作材质的创新,赋予作品更深层的文化意蕴与情感共鸣。
意境的营造不仅是技法的提炼,更是创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哲思投射。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坚守东方美学的独特性,仍将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关键命题。
参考文献
[1]岳琳玲. 谈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J]. 收藏与投资,2022(12):19.
[2]刘欣雨. 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分析[J]. 新美域,2022(4):5.
[3]苏彦芝. 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5(17):3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GongBiHuaNiaoHuaChuangZuoZhongDeYiJingBiaoXianYanJiu.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