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伟,字朴铁,号左刀客,斋号铁石斋、自乐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甘肃省工笔画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甘肃农工党书画院副院长、甘肃书法院特聘书法家、甘肃画院特聘画家、甘肃省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家、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理事等。书法篆刻作品发表于《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篆刻》《书法通讯》等报刊,曾入选西泠印社主办的“以篆入印”—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当代印风创作研究主题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以及缶庐风——纪念吴昌硕诞辰 170 周年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首届“巨来之星”全国古典细朱文印作品展等展览。
马宏伟 丁敬论印诗一首138cm×35cm2024
书画与篆刻是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与重要通道,在古代文人的文化生活中,这三者几乎不可分割与分离。大部分喜欢诗文书画印的人,都会关注书法与篆刻技艺与实践体验的过程,大都以书画与篆刻作为文化艺术的综合训练,而走向传统文化艺术的高度认知与实践。
马宏伟 道法自然(附边款)3cm×3cm2010
但这一百年来,随着学科分类与艺术门类的细化,书画印各自走向了相对独立,而以这三样为主要践行目标,并且做得比较好的人越来越少。马宏伟则是一位在当下和特定的地域中,集书画与篆刻创作于一体的年轻书画篆刻实践者与探索者。经过这多年的努力,其书画与篆刻都走向了当代专业审美的道路。
马宏伟 《荀子》句 138cm×69cm 2021
在一般情况下,在书画篆刻的文化体系中,长于其中某一类艺术者有之,也多之。三种艺术门类都可以实施,但普遍都不够专业者也有之,也多之。而像宏伟这样年轻,而能将这三种艺术合为一体,并做得如此专业者,在当下的文化艺术群体中,并不是很多,甚至是少之又少。我认识并关注宏伟已经十多年了,当时就是被他工稳风格的篆刻作品吸引并喜欢。一般从事篆刻的朋友,长于小篆者比较多。
马宏伟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38cm×69cm 2023
而宏伟不仅长于汉印以及精致小篆的创作,还在现代印模的创造及创新性构思上,不断思考,精心推敲,反复琢磨。即使是在众多社会名章的刻制上,他也打破了通常制印者的固定思维,而创造出具有个性特征的作品来。作品既有传统文化意味,又有时代形式意味。其形制的新颖与刀法的老辣,会集中表现在一幅幅极为大众化而又高雅的篆刻作品中。
马宏伟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38cm×69cm 2022
大多数人会将书法与篆刻放在一起评价与判断,其实精于篆刻者往往不一定长于书法,而长于书法者往往弱于篆刻,甚至是不会篆刻,或者不懂篆刻。这是因为,相比书法,篆刻技艺更复杂,在创作上有特殊性与局限性。而宏伟既精于篆刻,长于书法,甚至还精于国画临摹与创作。他在篆刻上专于工稳,精于创造,同时还长于人物肖像印的构思、创作。他这种人物肖像印刻制的基础技艺,也正是来源于他对经典工笔画的长期临摹与创作。
马宏伟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138cm×69cm 2024
相比书画创作,篆刻创作更加强调技、艺的完美融合。只有在技、艺完美融合的情况下,篆刻方能达到最佳状态与境界。这里的技是一种能力,艺是一种内心的表达。
宏伟的篆刻作品,足以说明他对篆刻创作语言的把控与完美运用。他的篆刻作品风格多元,技法精湛,表达出内心的平静与思考。他不断运用文艺观的理性认识,提升了对篆刻的认知水平与创作能力,实现了篆刻艺术认知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他以刀代笔,在各种印材上,完成了以文字与图像为表现形态的篆刻创作,真正实现了“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创作目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MaHongWeiZhuanKeYuShuHuaDeQuanMianJingJin.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