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画院院长等。作品获奖二十余次,数十次入展国内外重大 展览。行书作品获河南省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全国奖”,楷书作品获全国第二届 正书展获奖作品第一名等。作品曾入展国际书展,全国第四、五、七、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四、五、六、 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新中国国礼艺术家精品展,国际书法作品邀请展,中日、中韩、中新书法作品交流 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作品展,第一届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日本主办)等展览。出版《云平书法作品选》《云 平书法作品集》《云平楷书古诗一百首》《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集·云平卷》等。
云平 草书 朱庆余《看涛》 68cm×68cm 2021年
我与云平相识40 年,因书法而相识,因 书法而结缘,为书法而 共事,是真正的翰墨 情缘。我熟知他在书 法中走过的道路,了 解他沉潜书道中的甘 苦。从年少青青到如今 华发双鬓,醉心书法而 不为外物所移,为此付 出许多辛劳,当然也收 获无穷的快慰。
他临过 许多帖,从颜真卿、欧 阳询、王羲之、李北海 到汉隶、魏墓志,从楷 书、隶书到行草书,从 师法古代法帖到对近、 当代书法的汲取等等。 他在不断学习、不断思 考、不断实践中不断渐 变,如今看他的作品, 已难以明确出自某门某 派、某碑某帖,而是植 根传统、融合时代、采 花酿蜜、匠心独运,渐 成自家风格。他的笔下 不作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状以惊世骇俗,而是 如潭深千尺、水不扬 波,在自信从容中见韵 味醇厚与本真自然。 对于技法,云平 很重视,很用心,有许 多独到的认识。
云平 行书 李白《留客中行》 68cm×68cm 2021年
他的这 些认识来源于对古人的 学习乃至师友的启发, 但最根本的是他潜心临 池40年的深刻体悟。例 如书法中结构与笔法的 问题,赵孟頫说:“书 法以用笔为上,而结 字亦须用功。”而启 功则认为书法以结构 最重要,没有结构就谈 不上笔法。
云平 行书 白居易《何处难忘酒》 136cm×68cm 2020年
云平认为: “二者同等重要,不能 失之一隅。但是字法和 笔法是有阶段性的,对 于初学,字法应放在第 一位,待掌握了字法并熟练之后,笔法的重要 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继 之,笔法掌握之后,字 法与笔法二者则应相辅 相成,融为一体。”这 是云平在长期临池实践 中的体会与总结,字法 与笔法“相辅相成,融 为一体”符合书法审美 与技法的实际。在过去 书法的文人“书斋时 代”,重对作品的用心 品读,所以笔笔递进具 有时序性的笔法与笔势 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为 书法的“核心价值”, 而书法进入当代,走出 书斋,走出文人的小圈 子,进入到公众视野中 的“展览时代”,作品 力求形式动人,所以字 的结构乃至章法的变化 出新成为书法创作的重 要关注点,然而这种适 时新变有得亦有失,只 有结构与用笔并重,才 能既有形式表现力,又 能在细心品读中感受到 书法的内在韵味,尽精 微而致广大,云平笔下 得之。
云平 行草书 朱庆余《看涛》 136cm×68cm 2021年
对于用笔提按变 化,云平认为:“帖重 提,碑重按,将二者融 合,难在其度的把握。 多一分是以帖写碑,少 一分是以碑写帖。”这 种见解很有独到之处。 董其昌最讲究用笔要能 提得起,这是写二王一 路帖派用笔的重要特 征,提得起才能表现出 灵动虚和的江左流美。
云平 行书 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 136cm×68cm 2020年
反之,用笔按得下,杀 锋入纸,万毫齐力, 才能表现出碑派厚重朴 拙的审美特点。于是在 用笔提按变化不同之中 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风格 特征。我们读云平的书法,用笔基本上是倾向 碑派的“按”,形成了 自己用笔重压的特点。 但他并不是一味用拙 力,而是在以按为主中 求顺乎自然挥运的提按 变化,其点画厚重中有 灵动,平实质简中又见 苍涩感,在力量与韵致 之间很好地把握了一个 度。这是他碑帖结合、 碑帖融化在技法上的具 体表现。 对于书法美的认 识,云平这样说:“早 年对审美只有一个笼统 的认识,作品追求干 净、爽劲,而现在确有 十分明确的追求,概括 起来分为三个字,即: 古、雅、简。
云平 楷书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36cm×68cm 2020年
古是指所 写的字要有古意,要不 失传统;雅是指精致 而不粗俗,要有文人 气息;简是指简约,而 不是简单,所写字笔画 要省去多余的动作,笔 画力求简而明了,直抒 胸臆。正是有了这一追 求,从而对写字越来越 有信心。”形成这样的 审美观,一方面是长期 浸淫在古代碑帖之中, 从书法的外在形式到内 在精神都受到了深固难 徙的影响力,另一方面 云平40年来在当代书法 求新求变的潮流中击水 前行,当代书法的形式 表现及审美变化自然而 然地影响着他的创作与 审美。
他的学古并非单 纯地在形质上趋同于古 人,而是在古人的基础 上平添了时代的表现 力,他在注重形式表现 的同时,重作品内在的 古意、古韵、古趣,这 种“古”是历代书法沉 淀与叠加而成,云平的字形能做到新而意古, 既能动人眼目,又能耐 人品读。云平所谓的 “雅”,已经不单纯指 那种清隽之雅、明净之 雅,这是云平早期的审 美追求,如今他崇尚着 一种大雅,这种大雅出 自书斋而走进展厅,出 自文人而面向公众,其 核心是本真自然。自然 二字是艺术乃至人生的 最高境界,只有心无挂 碍,胸无渣滓,才能平 实坦荡,自然本真地写 字做人。
我看云平60岁 以后的作品,最明显的 变化是放松心态自然书 写,洗尽铅华,直抒胸 臆。这大雅与“简”字 息息相关,云平所崇尚 的“简”是大雅的具体 形质表现,是豪华落尽 见真醇。他近年的字, 也许在形质上没有年轻 时的字处处用意而变化 丰富,但为陈年佳酿, 韵味醇厚绵长,从而进 入一个新境界。 祝云平体常健,心 常泰,艺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