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何绍基隶书临摹要点举略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10-24 11:21450
何绍基 (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 ( 一作蝯叟 ),湖南道州 ( 今道县 ) 人。何绍基为道光十六年进士,虽浮沉宦海多年,但其政绩声名远不如书法那般煊赫。何绍基书法自成一家,以用笔为统摄,将篆、隶、楷、行、草熔为一炉,是碑帖融合的典范。何绍基早年学书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中年以后,博习南北朝书法,笔法刚健,但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六十岁以...

何绍基 (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 ( 一作蝯叟 ),湖南道州 ( 今道县 ) 人。何绍基为道光十六年进士,虽浮沉宦海多年,但其政绩声名远不如书法那般煊赫。何绍基书法自成一家,以用笔为统摄,将篆、隶、楷、行、草熔为一炉,是碑帖融合的典范。何绍基早年学书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中年以后,博习南北朝书法,笔法刚健,但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六十岁以后,上追秦汉篆隶。

在隶书取法实践上,何绍基可以说是做到了“博”与“专”的统一。从“博”的方面看,何绍基对经典汉碑,如《孔宙碑》《华山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衡方碑》等,均有涉猎。从“专”的方面讲,何绍基对《张迁碑》《礼器碑》的临摹多达百余通。

博涉与专精相统一的学书历程,使何绍基的隶书看似率意,实则一丝不苟,熔铸诸多汉碑而自出一格,形成了沉郁古茂的隶书风范。对于何绍基的书法,杨翰激赏道,“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入神化境……晚年尤自课勤甚,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

曾国藩评价何绍基“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从书史角度看,受何绍基笔法影响的书家甚多,代表者有赵之谦、何维朴、曾熙、李瑞清等。本文探讨临摹何绍基隶书所应关注的典型特征,不仅能深化我们对何绍基隶书的认识,而且也会为我们解读其篆书、行草作品提供帮助。

一、用笔特征

用笔、结字、章法是书法的三要素。何绍基隶书的临摹也可从这三方面进行解读。何绍基喜用长锋羊毫、生宣,执笔采用独创的“回腕法”。其隶书用笔左兜右裹,藏锋起笔,圆润饱满;行笔积点成线,沉郁缓涩,有千里阵云之状;波磔主笔突出,与辅笔呈外裹内依之状;相同笔画,重变化,避雷同。为便于大家临摹与理解,我们以图为证,分述如下。

其 一, 兜 裹 起 笔, 圆 笔 为 主, 方 笔 为辅;起笔圆活饱满,收笔力送笔画末端。以“八”“生”“仁”三字为例,起笔多以圆笔为主,偶有方笔作以变化。笔画末端或裹锋收笔,紧实含蓄,如“八”字撇画和捺画的波磔收笔;或以中锋逐渐敛锋提笔,笔尖力透纸背,如“生”字三个横画的收笔。其二,行笔缓涩,提按分明。

何绍基以“回腕法”执笔,即三指执笔、虎口形成龙眼朝上,腕、肘皆悬空撑开端平。这种执笔方式虽有悖于手指、手腕的生理构造,但书写的效果却符合何绍基所追求的沉实苍郁的审美风格。如“书”“年”“贡”三字,行笔中“颤笔”明显,笔画似是以铁凿凿接而成。我们在临摹时也应行笔缓涩,熟悉提按用笔的律动感。

其三,主次分明,外裹内依。何绍基回腕执笔,不运指腕,仅以肘推动笔画的书写,这就使得位于字下部的主笔呈下凹形态。下部主笔内凹的轮廓似是紧兜着上部部件。如“近”“之”“是”三字,主笔突出,且主笔位于字的最下方,行笔中段下凹,与上面的部件呈包裹与相依之态。

何绍基隶书临摹要点举略 何绍基隶书 第1张

何绍基书写的“近”“之”“是”“八”“生”“仁”“书”“年”“贡”

何绍基隶书临摹要点举略 何绍基隶书 第2张

何绍基书写的“山”“啬”“君”

其 四, 重 复 笔 画, 形 态 多 变。 书 法 艺术的审美理想之一是归于“平淡”。这种平淡是风格上的不激不厉、中和之美,有趣的是,其背后支撑则是点画、结字形态的绚烂之极。何绍基隶书极其重视笔画的形态变化,以“山”“啬”“君”三字为例,每个字皆存在多个横画和竖画,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笔画没有任何形式的雷同,其起、收笔的轮廓,行笔的方向几乎都在书写中不断地调整与变化。

二、结字特征

何绍基隶书的结字,一方面汲取了成熟汉隶平正端稳、布白停匀、欹正相依等法度规律,另一方面突出了字势内擫、开张,结字较成熟汉隶更为修长的个人特征。可以说,何绍基隶书的结字是入古出新意的典型之一。对于何绍基隶书的结字特征,具体可粗分为以下四点。其 一, 排 叠 有 序, 布 白 停 匀。 笔 画 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字形结构。

何绍基隶书继承了汉隶结字的平正端稳特征,将笔画进行 有 序 排 叠, 形 成 了 均 匀 布 白 的 效 果。 如“雅”“阳”“羁”三字,字中重复出现的横画、竖画、点画、撇画等笔画,其间距大致相等。我们在临写时,也需关注横与横、竖与竖等笔画间距的匀称。其二,欹正相依,动态平衡。

何绍基隶书临摹要点举略 何绍基隶书 第3张

何绍基书写的 雅 阳 羁 诗 贱 殷 有 门 更 月 来 家

成熟汉隶的单字也会存在一部件欹斜、一部件端正的造型方式,以使字形灵活。与之相比,何绍基的隶书则更注重这一造型方式的表现。如“诗”“贱”“殷”三字,左边部件倾斜,右边部件端正,可谓欹中寓正,形成了动态平衡。

其三,内擫取势,挺拔开张。“用笔生结字”,何绍基善用内擫笔法,这极有可能与其晚年喜临欧阳通书有关。他在用笔上加入回腕执笔之法,以肘挥运,使内擫幅度较运指、运腕更加明显。如“有”“门”“更”三字,它们的横画、竖画多以内擫取势,这就形成了笔画向中心聚拢之态,而这种中宫紧收让字势显得更加外放开张。

何绍基隶书临摹要点举略 何绍基隶书 第4张

何绍基书写的“自”“唯”“等”

其四,体势略长,重心上移。成熟汉隶的字形多以扁、方为主,何绍基的隶书则在汉隶基础上拉长了字形。汉隶中扁的字形,何绍基将其处理成方形;汉隶中方的字形,何绍基将其处理成长方形。如“月”“来”“家”等字,何绍基在伸长其体势的同时,让结字重心也随之上移,使字形显得更加高挺。

三、章法特征

用笔、结字与章法相辅相成。何绍基隶书用笔灵活多变,行笔中提按动作丰富;结字以内擫取势,笔画由字的中心向四周辐射,重心上移,结体伸长。如果沿用汉隶碑版的章法,那么,单字难免会因动作丰富而显得琐碎,行间难免会因修长的结字而显得支离松散,缺乏汉隶碑版的整饬气象。为配合用笔、结字特征,相对于经典汉隶,何绍基隶书做出了两点调整。

何绍基隶书临摹要点举略 何绍基隶书 第5张

集字范例“清风明月”

一是使用涨墨。如“自”“唯”“等”三字,每字都有涨墨洇开的笔画。涨墨增加了笔画的块面感,弱化了行笔中过多的提按动作所带来的琐碎之感,使笔画雄浑一体,在视觉层次上更加具有整体性。在用墨的配合下,整体笔势更显连绵,氤氲磅礴,沉郁古貌。二是进一步拉大字间距,缩小行间距。大多数汉隶碑版的章法都是字间距大于行间距,何绍基在这一特征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强化。这一强化不仅避免了因用笔内擫取势、笔画向四周辐射而造成的松散之感,也加强了行与行之间的字形呼应。

四、“临”“创”转换

临摹的目的之一是为创作服务。解析何绍基隶书的用笔、结字、章法,不仅能够指导我们在临摹时关注、理解和实践这些特征,还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将这些特征付诸创作层面。临摹与创作虽是书写实践的两个层面,但二者需要建立合理的衔接,方能形成“学”与“用”的统一。

何绍基隶书临摹要点举略 何绍基隶书 第6张

“酌无闲不”隶书联 清 何绍基

例如,我们可通过书写集字内容“清风明月”“自负诗文近雅风”,对集字范例进行临摹,从而逐步实现这一衔接。在书写步骤上,我们可以先脱离集字范例,凭借对何绍基隶书的印象,直接书写;书写后对照集字范例,检查自己的用笔、结字的不足之处,再做进一步的调整。

此外,由于集字范例脱离了何绍基隶书作品的“原境”,因此,我们也要对单字的大小、收放、用墨以及字与字之间的顾盼等进行重新的设计和整合。通过多频次的集字训练,不断调整与深化对何绍基隶书的理解,我们才有可能蜕化出属于个人的隶书风格。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eShaoJiLiShuLinMoYaoDianJuLue.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