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由南朝的谢 赫“六法”至五代荆浩的 “六要”乃至明代李开先 的“神、清、老、劲、 活、润”六笔法,再到宾 虹先生的“五笔七墨”, 均是于创作实践中一个递 变、转换、肯定、再求证 的过程。所以,“成法” 与“变法”是“传统”的 一体两面,是处于“运 动”状态,“变”方是传 统本质,这与我们华夏的 《易经》思维一脉相承 。 

唐辉 乱山吞落日,平畴交远风 33cm×45cm 2022年

若一味死守“成法”,也 许就成了糟粕。由此,再 观唐辉的“用笔”变化, 全赖乎他深厚的书法功 底,他依心性长久沉炼于 碑隶古趣,并结合绘事的 诉求不断深入调整、变化 气质,逐渐生成了他现在 的书体风貌:似行似楷似 隶,几丝篆痕,几许碑 意,入古出新,质拙气 匀。再依此“好笔性”入 画,便簇生出了他“浑浑 瀚瀚,自成丘壑”的山水 大境界。 所以,中国画的“笔 墨之道”最后全归乎“用 笔”,识得“用笔”也便 读懂了中国画,历来鉴定 家们都深谙此理。黄宾虹 先生曾言:“吾尝以山水 作字,而以字作画……”而宾翁用笔最基本的规律 是“平”,即要求用笔平 稳、平衡、力量平均。

今 观唐辉山水用笔亦有之: 气韵生动,层次丰富,全局 观照,处处精微。唐辉一 直坚定认为:中国画就是 “写”的艺术,“书法”是 中国美学的核心,“以书 入画”顺理成章。因此他对 线条的质量颇有心得,他认 为线条是画面最为重要的元 素,画面的“物”“象”结 构首先离不开线条作为“筋 骨”的搭建,线条是中国画 的生命线。关于创作中的施 水运墨环节,唐辉亦是体现 他“写”的功夫与机敏特 质,因时因性因材而使得笔 墨色与水相亲而教化,韵致 在随心挥写中显清雅、温 润、苍茫一片。

唐辉 闻得溪水声,山寺始知春 68cm×68cm 2021年

所谓“巧变 锋出”“笔无妄下”,在乎 唐辉心中一个“觉明雅净” 的状态。也因他较强的“笔 性”,他的画面在“笔笔生 发、呼吸匀畅动感中,笔笔 拆得开,也拎得起”,且对 立统一关系转换恰到好处。 他是在追求中国画“内美” 的道路上走出很远了。 关于唐辉的创作思想, 曾受到赖少其先生的影响。 赖少其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 一位画家,他传统精深,谙 熟西方,他的创作融合了 古与今、新与旧、洋与土等 诸多艺术元素,画面既有焦 墨干笔不断生发的图式,又 有印象派的强烈色彩,强调 平面构成……把很多不能协 调的手法奇妙地统一起来, 尤其他晚年的“丙寅变法” 使他具有了特殊的美术史意 义。也许,像黄宾虹一样, 再过几十年,赖少其的影响 与价值将愈加明显。唐辉亦 时时刻刻怀创新精神,在笔 墨保持中国底色的前提下, 对西方的色彩、光影、块面分割、平面构成大胆吸收、消化、运用。

唐辉 劲松含古翠,明月照高秋 136cm×68cm 2021年

比如画面的层次, 在二维平面上通过墨色浓淡加以区分;比如光影,采取中国 画的散点透视表达心灵的主观直觉;比如色彩,纯用中国画 颜料:藤黄、赭石、花青等调和水墨,以写代染,轻重缓急 打破均衡,在进一步强调画面结构的同时,光感由内而外通 体“灵”“明”。观其作品的局部,看似无法可循、无迹可 觅,实则处处浸渗的是他的无上“心法”,“心上学”首要 致“良知”本体,而后沉淀、涤滤自然生变。唐辉的学养推 动他从“无法生生法”入进“画道”矣。所以,品赏唐辉的 山水大作,无论从视觉还是依心灵感受,都给人带来“崭新”而“浑厚”的时代气息与能量。 

文至此,综观唐辉的笔墨修养,外在形态通过笔力渗透 蕴化出了雄健、厚重、灵动的美感;内在传达中随机生发, 他是在写生思考的过程中将笔墨的审美范式以最好的契机加 以提炼、大胆转化,继而开拓出了气质超群、人文内涵丰富 又崭新的审美新领域。审美之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对于 艺术家更是一辈子的功课,艺术创作的终极目的是以“心灵 皈依”为旨归。因而,具备理想主义气质的唐辉正是在锤炼 “笔性”(心性)的前提下,以国际的视野稳打稳扎,以中 华民族自强不息、雄健华滋的艺术之魂为依托,并以传统笔墨为基石,凭借其高拔的 心力不断生发汩汩才情, 进而自由开拓着中国画无 尽的审美空间。他的创作 行为从另一方面也昭示着 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作品意境的魅力与旷雅 品格自会日益凸显于当代 山水画坛。 

最后,我们可以断 定,在艺术群体中,唐辉 先生乃是一位勤奋的思想 者。他在每天的繁忙工作 中从未停止过对绘事的思 考,在面对世态人情时, 他温和、仁义、引以善 行,德润万物,润物无 声,他的气质里也暗合了 儒家的进取与道家的超 脱。北宋大儒程颢先生有 言:“形而上存于洒扫应 对之间”……古人切己觉 照,意即刻刻不离“目前 气象”。

唐辉先生以山水 创作载我泱泱中华的“内 美”之道,他便在“明心 见性、明体达用”通会 间,接连不断地两相济 会、近道而成物了!明清 之际的大儒李二曲先生亦 有说法:“学问”之要, 首先“涵养省察”中审得 “内在自我”,进而时时 操存,时时提撕,如此, 忙时自不至于逐物,闲时 自不至于着空!由此可悟 儒家精髓:“未发之中, 发而皆中节”;抑或“惟 精惟一,允执厥中。”再 及参照唐辉先生,由工作 而艺术、由艺术而工作, 恪守诚意,把握精微,良 性叠加,不离左右,自然 愈发充实而光明!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