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在筹划一项 书画展时,无意间发现了黄公望的一幅画。经专家 鉴定,这幅画便是其浅绛山水画的代表作《丹崖玉树图》。 本图无作者款印,由图中时人张翥的题款“一 峰居士精神健,此笔前生应画师”,可知,此图应 为黄公望所作。
《丹崖玉树图》元·黄公望纸本 101.3cm×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其上,另有陆行直、王国器、徐 霖、无名氏等多处题款。裱边有明董其昌二跋,清 潘亦隽一跋。此画曾被董其昌、张见阳收藏。 元代中期以后,以“元四家”的崛起为标志, 文人山水画发展到完全成熟的境地,成为中国传统 绘画的大宗,从此开启了整个元代绘画的新时代。 黄公望,号大痴道人,为“元四家”中年龄最 长者,在山水画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推为“元 四家之冠”。
其绘画受荆浩、关仝、李成、赵孟 的影响,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他作画喜用书 法中的草籀之法,笔意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 对明清山水画影响极大,许多作品被后人当作范本 临习。 由黄公望创立的浅绛山水,在元代渐为流行, 它与唐代的青绿重彩山水及从中脱胎而出的五代、 两宋之水墨山水各放异彩,此后三管齐下,形成中 国山水画的三大重要表现形式。
《丹崖玉树图》为黄公望的晚年之作,最能代 表他在山水画方面的突出成就。黄公望对后世影响 最大的,是他学董源、巨然一路的画作,《丹崖玉树图》,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图中山峦重叠,高松杂树遍布于窠石坡岸之 上,梵寺仙观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若隐若现,点 缀左右。
山下林木葱郁,坡石相间,一位老者正策 杖徐行,溪桥横卧,净水流深,一派幽远浑融的景 象。整幅画中,群山积翠,层峦叠嶂,颇有宋画宏 大的气势。近处长松用长线条勾轮廓,然后皴鳞 片、勾松针。其余杂树或圈或点,皆温润柔和,无 强悍之气和奇峭之笔。山石多采用平缓圆浑的山体 结构,长短披麻皴兼施,先以淡墨勾皴,再用浓墨 点苔,层层提醒。景往后移,丘壑连绵,远树含 烟。 整幅画面,设色淡雅,苍然浑秀,体现了画家 寄情于景、寄乐于画的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那份 独有的笔墨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丹崖玉树图》构图甚繁,用笔却甚简。画 面下方留有大片空白,山石少皴或不皴,与全皴的 乱石形成对比,愈显画面之空灵。在笔法上,作者 变宋人的繁缛缜密为简括松秀,减弱水墨刻画,改 以勾皴为主,略加渲染,生动地表现出江南山峦质 地松软、平淡秀逸的特点。
正如清代画家恽寿平所 言:“其皴点多而墨不费。”由此在深厚中透出清 虚疏宕的气韵。 黄公望的这种浅绛山水画法,发展了董源、巨 然的山水画传统,表现出江南清丽明洁的山色,符 合元人洒脱超逸的审美观,为后世所崇尚和发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uangGongWangDaiBiaoZuoDanYaYuShuTuShangXi.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