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字法形式生动 刘孟伉的书法既注重字内空间的造型安排,又注重整体错落 有致的布局,形成了十分生动的字法结构和章法之美。梅墨生曾赞 誉,“刘先生是少数具有敏锐空间感并善于表现空间观念的书法家之 一”。何应辉亦赞,“他善于因势利导,大胆改变字内主次结构单位 所占空间的常规比例,强调在体势变化中起关键作用的笔势,他多使 线结构在开阔擒纵、惊奇跳骏、险绝为事的运动变化中打动观赏者的 心灵”[2]。这从刘孟伉的《游峨诗稿》及众多行书对联中均可得到印证。 他非常善于处理结字空间和章法形 式。一字之中,他善于挪移重心,把轻 重、纤浓、疏密、长短、直曲等对立因 素整合起来,使每个单元符号呈现出类 似“旋转的太极图式”般变化。在字的边 沿连线与内部空间的间距关系上也处理得 饶有意味,使其穿插争让,伸缩俯仰,形 成奇特的整体变化效果。他常将字的外框 作大胆开张而字内笔画紧缩,形成字内空 间强烈的疏放对比。他运笔看似如飞而瞬 间写成,但每一个字的结构造型却饶有意 味,很好地体现了“疏可走马,密不容 针”的书法创作审美原则。 

刘孟伉 行书 《游峨诗稿》之二

4.风格碑帖兼容 刘孟伉书法审美取向的整体特征是碑 帖兼容,化碑入帖。他既有碑派书法的厚 重刚健和豪放之气,也有清新洒脱,雅稚 流畅的帖学意趣,呈现刚柔兼济的中和之 美。 刘孟伉早期书法取法主要是汉碑及 魏碑、唐碑一路书法经典。他由《郑文公 碑》入手,又深入地临习过颜、欧等唐碑 典范,同时对汉碑进行过扎实的临写,所 以,刘孟伉的书法主要途径应该是碑学一 路。但是笔者也曾细致考证,刘孟伉于赵 文敏小楷、苏东坡的行书《天际乌云帖》 以及唐楷中十分秀雅的褚遂良楷书都曾有 过深入学习。

刘孟伉 隶书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之二 132cm×66cm

现存刘孟伉早期的书作风格 中,赵体、褚体楷书基础都十分明显。另 外,从其行书诗稿中也可观知,他的行书 帖学意味十分浓厚。他那十分流畅而不乏 精到的手札,如果没有对帖学书风的继承 也是很难写得如此酣畅流美的。他的大字 碑意甚浓,气象十分博大,而他的小字却 写得十分精到,令人叫绝,体现了十分突 出的帖学特征。所以,刘孟伉的书法实际 上是碑帖兼容的。 

刘孟伉 行书 诗笺 1963年 23cm×15cm

5.气度雄浑质朴 刘孟伉是长江三峡这片神奇壮丽的土 地滋养出来的书家。三峡地区高山大壑, 自然山川雄浑壮丽,具有豪放之美。三峡 地区贫瘠恶劣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三峡人质 朴、豪爽、大气的性格特征。刘孟伉数十 年生活于三峡,特别是经历血雨腥风,常 常九死一生却仍然顽强地进行革命斗争, 在他身上具有一股冲天的豪侠之气。他 的精神气质在他的书法中也体现得十分完 美。 

从他60岁以前留下的大量书作看,他行笔果断爽利,线条厚 重老辣,既狂放不羁,又 天真自然,气荡神溢。他 在书写工具材料上并不讲 究,常常信手拈来,随意 挥洒,其笔下所展示的却 是他那数十年深入临帖、 扎实继承传统的深厚功 底,极具雄浑质朴之气。 在笔法表现上,他善 于以篆书笔法写隶,又善 于以篆隶之笔写行草,起 收笔不饰雕琢,常戛然而 止形成劲健的折锋,行笔 势疾而涩,使其线条苍劲 饱满,沉稳老辣。在结字 上率意而别具匠心,透过 一根根雄浑老沉的线条和 一个个奇异而憨态可掬的 结字,我们可以充分地品 味到刘孟伉书法那雄浑质 朴的气度美。[3]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