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论石涛诗画中的黄山形象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09-05 12:54400
摘要:黄山是石涛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点,对石涛的绘画风格与绘画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石涛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黄山 画作进行分析,首先,从石涛的个人角度出发,从他的生平交游中分析他创作黄山画的原因,并对他的黄山画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其次,从石涛的黄山画中可见黄山之“奇”与黄山之“变”,进而得知他笔下的黄山形象的特征;最后,石涛以诗为画之辅,通过诗...

摘要:黄山是石涛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点,对石涛的绘画风格与绘画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石涛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黄山 画作进行分析,首先,从石涛的个人角度出发,从他的生平交游中分析他创作黄山画的原因,并对他的黄山画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其次,从石涛的黄山画中可见黄山之“奇”与黄山之“变”,进而得知他笔下的黄山形象的特征;最后,石涛以诗为画之辅,通过诗 画互文的方式创作出更为生动丰富的黄山形象,并且“搜尽奇峰打草稿”,使得绘画虚实得以平衡,他笔下的黄山则更为鲜活生动。 

关键词:石涛;黄山;黄山形象

束新水、邱才桢在分析黄山画时多 次以石涛的黄山画作为例子,同时,在石 涛的山水画研究中,石涛的黄山画也是代 表。石涛与渐江、梅清三人因有着“黄山 三巨子”之称,也常常被拿来互相比较。 对石涛黄山画的关注以《黄山八胜图》为 代表,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可是,对于石 涛黄山画作的整体分析比较少,对于石涛 黄山诗歌的关注也在少数。

论石涛诗画中的黄山形象 石涛 画中黄山 第1张

图1 石涛 桃源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本文从石涛的 黄山情结出发,对石涛旅居宣城期间数次 游黄山的经历进行了介绍,并对其黄山诗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重点介绍了石 涛的黄山形象,论述了其黄山诗画中所表 现的黄山之“奇”与黄山之“变”,并详 细分析了石涛塑造黄山形象的方法。通过 对黄山画作的系统分析得出其黄山形象的 特征,相较于单一画作更有说服力。黄山 本身便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对于画者 的绘画创作也有着重大意义。 

一、石涛的黄山情结

石涛自幼便辗转多地,早期主要在 武昌、庐山和江浙等地,但都是短暂停留,而后旅居安徽宣城,期间曾多次游览 黄山,也创作了大量的黄山画作。在他离 开宣城之后,对黄山画的创作仍未停止。 可见,黄山的山水深刻影响着石涛,也铸 就了石涛的艺术魂灵。 石涛的黄山情结表现在他一生多次 游玩黄山,对黄山有着深厚的情感。

论石涛诗画中的黄山形象 石涛 画中黄山 第2张

图1 石涛 桃源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1662 至1666年间,石涛旅居在黄山周边之寺 院,自1666年移居安徽宣城并数游黄山。 韩德林在《石涛评传》中记载石涛三次重 要的游玩黄山记录:“石涛首次游览黄山,时值康熙六年丁未(1667),有《黄 山图》问世,此图行笔细致而松动,气 象秀美而滋润。翌年(1668),由宣城赴 歙县,第二次游览黄山。

康熙八年己酉 (1669),再赴歙县应是第三次遨游黄 山。”[1]在离开宣城之后,石涛也到过黄 山。据朱良志考据,石涛晚年也曾到过 黄山。石涛的《桃源图》(图1)所画即 为歙县一带的景色,1695年夏,石涛离开 扬州后去了黄山,居住在吴氏梅庄的裟罗 堂。山本悌二郎、纪成虎一合编的《宋元 明清书画名贤详传》卷八收录石涛《桃源 图》并诗三首,其一云:“武陵溪口灿如 霞,一棹寻之兴更赊。”这里的“武陵” 并非武陵县,实际上为歙县由丰乐溪到阮 溪、潜溪的风景。正是这多次的游玩让石 涛打下了坚实的创作基础,让他晚年即便 未到黄山,也能创作出黄山名画。 

论石涛诗画中的黄山形象 石涛 画中黄山 第3张

图2 石涛 黄山十二条屏·山阁远望 绢本设色 168.5cm×48.4cm 1671年 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

石涛的黄山情结也表现在其人际交 往上。黄山于石涛而言不仅是一种创作的 文化符号,更是连接石涛与外界的一座桥 梁,在当时有一个以黄山为中心的社交 网络。 石涛与曹氏一家多有往来。石涛与 徽州知府曹鼎望交好,又与其次子曹鈖 游玩黄山。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五载 《雪庄评〈黄海真形图〉》上录石涛的五 首黄山诗,其中一首《平天矼》后有注 曰:“余己酉与曹宾及游黄山,投杖坐其 顶,四望无际,复寻光明顶、狮子林而 止。”此处的曹宾及即为曹鈖,两人同游 黄山,石涛应景而绘五幅黄山画,并在画 上题诗。此外,又应曹太守之请,绘制 七十二幅黄山图。

论石涛诗画中的黄山形象 石涛 画中黄山 第4张

图3 石涛 黄山十二条屏·云中莲花 绢本水墨 168.5cm×48.4cm 1671年 福建积翠园艺术馆藏

这七十二幅黄山图今 已遗失,但李 《大涤子传》中仍有所记 载,“时徽守好奇士也,闻其在山中,以 书来丐画,匹纸七十二幅,幅图一峰,笑 而许知。”曹家一家给了石涛较大的资金 帮助,黄山亦为两者结交的契机。石涛 1699年所绘的《黄山图》卷,即是为徽商 后裔许劲庵所作,17世纪的徽商多弃文经 商,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同时,常年离家 让他们思乡之情倍增,便多邀文人画家为其写诗作画,或与其有诗文往来。黄山便 成了石涛与这些徽商交往的社会符号,在 创作黄山画满足自己经济需求的同时,石 涛也在画中完成了自己的艺术表达。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unShiTaoShiHuaZhongDeHuangShanXingXiang.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