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郑板桥在文学史、艺术史上都留下了优秀的作品,但无论是诗词也好,还是书画也好,甚至是其“狂士”行为的表现来看,其实都是基于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来。在政治理想与现实生活、文人与商人身份的双重矛盾不断斗争导致内心痛苦时,郑板桥选择寄情于书画。他将内心对政治变革的渴望含蓄地放置于艺术变革之中,通过艺术变革的成功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郑板桥;狂士精神;书法变革

一、郑板桥的“狂士”精神

在《清史列传·郑燮传》中,称郑板桥:“性落拓不羁……以是得狂名。”[1]545《说文解字》中对“狂”的解释为:“狾犬也。”[2]指的是接近于兽类的一种疯狂状态,处于精神失常的非理性意识的表现行为。其实郑板桥的“狂”是他真性情的流露,在他“狂”的外表下隐藏了一个不屈不挠,勇于同命运抗争的灵魂。郑板桥本人对“狂”并不避讳,反而坦然承认:“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1]240他的“狂”更多地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其好友也评价道: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无所忌讳,坐是得狂名。[1]546才识放浪,磊落不羁。[1]702《小豆棚》中曾有记载他惊世骇俗的举动:“郑尝因公晋省,各上司皆器重之,一日会宴趵突泉,属诗于郑,郑应作曰:‘原原有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辨识清泉。’诗成,满座拂然,佥谓郑讪诽上台。”[1]806与谄媚讨好的旁人不同,郑板桥在诗中讽刺上司不分清白。但是当我们翻开他一封封的家书时发现,郑板桥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对所有人都无端责骂,他所骂之人都是“推廓不开之假斯文”[1]504,因为这些人当官的动机早已发生改变:吾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1]187

郑板桥 东坡尺牍中堂 纸本 176.4cm×110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晁君寄骚,细看甚奇,信其家多异材耶?然有少意,欲鲁直以己意微箴之。凡人文字,务使平和,至足余,溢为怪奇,盖出于不得已也。晁文奇怪似差早,然不可直云耳。非谓其讳也,恐伤其迈往之气,当为朋友讲磨之语乃宜 

他指出他同时代的读书人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他们被利欲蒙蔽了双眼,渴望通过读书而封官加爵让自己过上好日子,从未把百姓放在心上,更未视天下大任为己任。对于这帮拿着百姓所交之税贪图享乐之人,正直清高的郑板桥自然是看不惯的,更别说那些落榜后还在乡里作恶,欺压民众的。正是出于此郑板桥才发出感慨:“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1]187在他看来,明事理、具有良好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1]191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仕途,而是为了修身,要做到“达则兼济天下”。正如他自己,拿到俸禄后不是自己享用,而用来救济家乡贫困的乡邻和朋友。只可惜有的文人都已忘本,希望严厉的斥骂能够让他们幡然醒悟。

此外,郑板桥还有一大爱好——饮酒。他对酒的喜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虽明知足疾目疾,都起于酒,心欲戒而力不从,盖每至黄昏,无酒入喉,必起咳呛呕吐,粒米难以下咽,欲图口前适意,唯有饮鸩止渴耳。”[1]492即使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但仍然离不开酒,可见其嗜酒如命的程度。而过量饮酒的危害并不仅仅表现在身体上,对他的精神状态也造成了影响,有时在酒精的作用下也会导致他做出一些大胆、不合时宜的举动。

事实上板桥的内心还是十分谦卑与传统的,他多次教育儿子要有长幼尊卑观念:“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1]193对于这样的行为,好友郑方坤给予了解释,证明了郑板桥内心是一个十分传统的儒士:“板桥徒以狂,故不理于口,然其为人,内行醇谨,胸中具有泾渭。所刻寄弟书数纸,皆老成忠厚之言,大有光禄《庭诰》《颜氏家训》遗意。”[1]546

对于郑板桥来说,“狂”并非无理取闹,而是他内心苦楚的一种发泄行为。对待违反道德行为标准的人事则“狂”,对待师长好友则“敛”。他的“狂士”面目只针对虚伪的官员,与其说狂,不如说是郑板桥对社会黑暗的痛心疾首与无可奈何。通过无所畏惧的“无礼”行为来表达对现实的抗议,用“狂放”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性情。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