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米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鉴藏家,无论其书法创作还是书画鉴藏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 史料的缺失,学术界至今对其生卒年含混不清,本文以传世文献为主,结合米芾的相关书迹以及四柱八字命理学的推法, 系统梳理考证其出生的具体日期,为这位第一流书法大家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周林(1991— ),男,任职于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要从事书法艺术史与清代金石学研究。
关键词:米芾;生卒;四柱八字命理学
有关米芾(图 1)的生卒年学术界至今未有定 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生于 1051 或 1052 年;二、卒于 1107 或 1108 年。至于具体的出生或 去世日期,由于未见其《墓志铭》的出土,故千年 来一直付之阙如。 因米芾的生卒不仅涉及文献史料的佐证,也与古 代历法与四柱八字命理学(简称八字)有着密切的关 联,因此在正式进入考证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传统的 纪年方法与八字组成,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图 1《吴郡名贤图传赞·米芾像》
1、干支,即十天干、十二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 记年法,从甲子、乙丑至壬戌、癸亥,年月日时皆 如此。干支纪年起于上古,商周时已极为完善,如 甲骨文中的占卜即用此法记录,自唐宋以来八字断 命成熟后一直沿用至今。(图 2)
2、农历,又称夏历,早在夏代以前已经出现, 后以正月建寅为岁首、以立春至大寒二十四节气为 主的纪年法,每个节气十五天,每年立春约在公历 2 月 4 日前后,为传统意义上一年的开始。
3、阴历,又称殷历、太阴历,夏商已经出现, 以月亮绕地球运动为中心记时,每月三十天,以大 年初一为岁首。
4、阳历,又称公历、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 动为中心记时,以耶稣出生作为公元元年,以元旦 为岁首,民国元年开始正式使用,即所谓奉了西方 人的正朔。 所谓八字指的是由天干地支组合成的年月日时 四柱,也叫原命局,由命局可以排出大运、流年、 流月、流日,十年一个大运,每年一个流年,“一命 二运三风水”中的“命运”指的就是命局和大运, 如下文米芾自言“大小运丙申丙辰”即为判定其出 生时间的重要依据。
图 2 六十甲子图
米芾曾多次自言出生于辛卯年,并在《兰亭 序》后的题跋中加盖“辛卯米芾”小印,辛卯年即 公历 1051 年 1 月 31 日至 1052 年 1 月 30 日,因此 有米芾生于 1051 或 1052 年两种不同的说法。 目前已知最早记载米芾年岁的当属其好友蔡肇 撰写的《米元章墓志铭》:“知淮阳军,弥年疡生 其首,上书谢事,不许,以某年月日卒于官廨,享 年五十有七…以大观三年六月某日葬于丹徒长山 下。”虽然蔡肇没有谈及米芾具体的生卒年月,但五十七岁的记载对于最终的考证至关重要。另《墓 志铭》在撰写生卒年月时一般都会空而不书,由其 家人或刻手书写,此为常例。
图 3 米芾《跋谢安八月五日帖》(《戏鸿堂法帖》卷三)
米芾一生崇尚魏晋, 所谓“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服食丹药也是 魏晋风度的一种表现。“疡生其首”为热症,即疮生 于头之意,疡又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包含多种疾病类型,一般很少用疡病来专指某一病 症,此处的“疡生其首”乃蔡肇委婉提及米芾去世 之由,可见米芾晚年极有可能因服食丹药而暴毙。
另《墓志铭》中也有一则记载可以作为佐证:“暮年 消中病文园,逾月止酒不茹荤。”“暮年消中”即米 芾晚年患有消中之症,《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 曰 :“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 石诸丸散,积经年岁,石势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 热。及至年衰,血气减少,不复能制于石。
图 4 米芾《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群玉堂米帖》卷八)
石势独 盛,则肾为之燥,故引水而不小便也。其病变多发 痈疽,此坐热气留于经络不引,血气壅涩,故成痈 脓。”《圣济总录·消渴门》曰 :“论曰病消中者, 不渴而多溲,一名内消,以邪热熏烁五脏,然后外 及肌肉形体也。得之年少饵石、房室太甚、真气耗 惫,石气孤立,结于肾则实,肾实则消水浆,故不 渴而小便利多,不得润养五脏,使所食之物皆消为 小便,治宜滋肾水养津液则瘥。”消中又称内消、 消渴,类似于今天的糖尿病,主要有口渴多饮、多 食易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等症状,病因是邪热 熏灼五脏,进而影响到肌肉形体,多因少年服用金 石类丹药且房事过度、真气耗损所致,并最终衍变 为痈疽。
“病文园”即“文园病渴”,指司马相如 亦曾因此疾而消瘦,后人常用此典故来表达身体多 病、精神不佳等状态。而米芾晚年在写给好友陈瓘 的《戏成呈司谏台坐诗帖》也记载了身患此疾的痛 苦:“客时效我病欲死,一夜转䈥著艾燃。如今病渴 拥炉坐,安得缩却三十年。”最终可知,消中应该 只是诱发证,真正要命的则是“疡生其首”。 有关米芾具体的出生年月有两则记载至关重 要,其一为《戏鸿堂法帖·跋谢安八月五日帖》 (按:《海岳题跋·五·跋晋太保谢安石帖后》亦有 此跋,惟文字略有出入):“右晋太傅南郡公谢安字安石书六十五字,四角‘开元’小玺,御府书也。 ‘永存珍秘’印,入唐相王涯家。‘翰林之印’,建 中御府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