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琦(1773-1828),字伯蕴,号香 白,或作香伯,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 史,祖籍华亭(今上海松江),清代中 叶画坛名家。明清以来,华亭地区文人 荟萃,书画鼎盛,改琦自小耳濡目染, 深受影响,青少年时就在艺术上取得一 定成就。稍长,结交王芑孙、李廷敬、 李筠嘉等地方名人,在诗、书、画上得 到指点,开阔了眼界,名声渐著,慕名 索画者接踵而至。其作品不但在江浙一 带备受推崇,而且还得到京师的王公贵 族和官僚文人的赞许。与之交往的有钱 杜、蒋宝龄、陈文述、陈鸿寿等文学 家、鉴赏家和画家,他们相互唱和、切 磋画艺。
改琦善画人物、花竹,尤以仕女画享誉 画坛。其仕女画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 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 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
《元机诗意图》清·改琦绢本设色 99cm×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改琦的 仕女画代表作有《张夫人晓窗点黛图》《元机 诗意图》《仕女别泪忧伤图》《宫娥梳髻图》 等,亦有《红楼梦图咏》50幅,镌版行世。 改琦的仕女画题材广泛,既有现实生活中 的闺阁,又有理想中的佳丽。此外,他还倾心 于表现历史上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如西晋大 官僚石崇的宠妾绿珠、唐中期女诗人薛涛、晚 明“秦淮八艳”中的卞玉京等,以及《元机诗 意图》所绘的唐代女诗人鱼玄机。
鱼玄机(约844-871),字幼微、蕙兰, 清时因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为“元机”。元机 本嫁给李忆为妾,因受李妻的妒忌,被迫出 家,在长安咸宜观做了女道士。由于她喜读 书、有才思,擅作诗,受到当时文人们的重 视,温庭筠等名家常与她作诗唱和。
《元机诗意图》为改琦53岁时所作,幅右上有款识曰:“元机诗意,秋室老人有此图, 今在荛圃处。乙酉初夏,七芗改琦并记。”钤 “七香”“云阳”二印。“乙酉”为清道光五 年(1825年)。 幅左上方有清沈梧于同治十 年(1871年)的题识,文中介绍了《元机诗意 图》的由来:改琦在好友黄荛圃处看到余集创 作的《元机诗意图》,笔情秀逸,风神清朗, 颇有感触,于是趁兴挥毫绘制了一幅。题识下 钤印两方:“沈梧审定”“旭庭秘笈”。
图绘鱼元机手展诗卷,侧身坐于藤瘿椅 上的情景。人物设色古雅,无背景衬托,衣纹 秀劲,刻画传神。她身单体薄,姿容秀美,垂 眉低首,双目中隐隐流露出一丝忧郁凄楚的神 态,这正是清代文人画家所刻意追求的女性 “清淑静逸”之美。为了准确地表达这种意 趣,作者在技法上并未使用方折明显的粗犷 线条或浓墨重彩的晕染法,而是用轻柔简练之 笔,以浅淡的墨线勾勒出婉转工细的线条,再 以淡彩在衣纹的勾线处罩染,使线条愈显柔和 淡润。
同时,作者注重色彩的运用,画面以冷 色调为主。元机身着月白色上衣和长裙,其领 口、袖口和腰际处的饰带及双臂所挽宝蓝色的 披肩皆属冷色,素雅的设色构筑出一种凝重的 氛围。为丰富画面色彩并体现元机的性格特 点,作者将元机内衬的衣领及袖口处染以暖色 调的红色,在冷暖色调的相互映衬中,进一步 渲染元机忧郁神伤的情态。
改琦画仕女落墨洁净、设色妍雅、用线 劲挺飘逸,其笔下的仕女形象多眉清目秀、发 髻简单、服饰清丽,呈现出清瘦俊秀、纤细柔 和的审美特征。而画中女性的情感状态,也常 常是惆怅抑郁而极少有少女的烂漫天真。在绘 画技法上,他的仕女画远溯唐宋,近法明清诸 家,吸收了明代唐寅的“婉丽雅致”与仇英的 “工细秀逸”,将清代纤秀柔婉的仕女画风格 推向了顶峰,被清代秦祖永评为“妙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eSeQingYaKeHuaChuanShenGaiYuanJiShiYiTu.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