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后宋雨桂 思想发生明显转变,20世纪 80年代他先后与吴冠中、刘 国松、石虎等画家一起做 展览,他自己也经常出国交流,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宋雨 桂开始尝试通过抽象水墨表现东北的自然状貌,“乡水情” 系列作品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介于抽象和意象之间的水 墨作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创作主导方向 的东北,宋雨桂此时的尝试带有一定的引领和突破意义。据 宋雨桂的好友张葆桂先生介绍,《乡水篇》创作的灵感来自 抚顺新宾,宋雨桂基于东北山水的笔墨思考是贯穿其艺术创作一生的。宋雨桂戏称自己是为了达到效果不择手段,除大 笔濡染,用颜色、用水喷冲画面,在作画过程中宋雨桂还会 借助多种媒介剂制作各种肌理效果,比如酒精、洗涤剂、洗 衣粉、豆浆等等。
宋雨桂 箐山秋思 70cm×139cm 2000年 宋雨桂艺术馆藏
很多偶然性的效果看似随意却需要高超的 掌控能力,肌理制作感是这一系列作品鲜明的特点,但他不 是一味地求新、求异,没有因为肌理而放弃水墨的本体特 质,他重视墨的表现,他把水墨与肌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减弱水墨的韵味。这一时期他在作品里面加了很多水墨 技巧,视觉上与传统笔墨中的笔墨表现不同,跟传统比较似 乎是没关系,但画面整体感觉与传统还是有紧密联系的。一 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论使用什么媒介剂,运用什么笔法,他 均会以墨来统摄画面,墨具有不可置疑的主体性。大块的爽 利用笔,干笔交错的粗粒感,清水冲泼出来的意外效果,整 体来讲这一系列作品看不到传统山水中的琐碎、雕琢之气, 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图示语言构成的墨象世界。 “箐山行”系列是宋雨桂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以辽宁青 山沟为蓝本的创作,宋雨桂的一部分视觉经验是从这里形成 的。这一系列作品共性的处理方式是:截景式构图;画面大 多由近景和中景(或远景)两部分组成;大笔濡染、大块挥 写;近景以剪影式的方式,刻画较为精妙;颜色多以石绿、 石青赋色。精妙和狂放结合,雄浑中蕴含飘逸之气,浪漫而 又富有激情,具有原生态的、野生的美。《箐山秋思》是青 山题材的代表作品,表达的是画家对于过往的追忆和现实的 无奈,并寄情于画。从作品的跋文中能够体会出画家创作这 幅作品时的情感,“庚辰秋月箐山湖归来颇多思绪。
拙夫自 幼便饱食人间疾苦,及长常念天下劳动百姓,于靖宇壕建得 小村,求一方百姓有口饭吃,难料书生陷街井,伤吾赤心作 斯图寄情耶,与山共语。宋雨桂”。作品必须表达情感,这是宋雨桂一生秉持的信条。这幅作品看似是对青山沟景色的 生动再现,但又不是事无巨细地还原自然,画家进行了主观 理性地取舍、强化、烘托等处理,将没骨、勾勒、皴擦、烘 染等技法融汇运用,讲究色、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大笔泼洒 表现出大的结构层次关系,近景再以剪影式的方式,用没骨 的手法勾树和较粗的枝干,小笔表现细小的枝条,甚至用拧 过的餐巾纸、宣纸蘸着墨画,而不只是毛笔勾出来的。颜色 与墨调和在一起,通过没骨的大笔濡染方式表现山野背景, 辅以精妙的山石近景,溪涧,与溪流相伴的一些零碎的石 块,经过皴和染的山石是近景的,而远山都是大片整块的。
宋雨桂 沧海横流 45cm×240cm 2001年 宋雨桂艺术馆藏
他画中的水总是让人感觉突然一亮,没有对生活的悉心观察 不会有这样的表现。在大笔挥洒中有严谨细致的工写,在水 墨、青绿、浅绛等传统表现方式下融入西画的色彩,表现出 青山沟原生态的风景,充满生机,又不失深厚,表达了对自 然、生命的描绘与歌颂。《箐山秋思》体现了宋雨桂山水画 大笔濡染、细心勾勒和小心收拾结合的典型创作方式,前景 写实,远景晕染,前面是笔法,后面是墨法,作品的笔墨情 感十分细腻。
海的主题是宋雨桂具有收容性的主题。自2000年开始, 宋雨桂开始探索大海的表现,传统山水中对于大海鲜有表 现,这使得大海的表现没有过多范本供参照,但却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宋雨桂的大海题材作品具有当代审美面貌,在如 何表现大海上他渐渐找到了个人的心法,将主体的人与自然 相通融,将写实、写意、具象、抽象相融合,将水、色、墨 相混融,创造出一套表现水的笔墨语言和一个全新的画境。
宋雨桂 春动仙山 32cm×311cm 2009年 宋雨桂艺术馆藏
《沧海横流》(2001年)是宋雨桂大海题材中的代表作 品,该作品2001年参加日本“第一届国际艺术交流展”荣获 金奖。虽是横幅形式但宋雨桂并没有将其设计成传统山水中的曲转回旋走势,大海横贯整幅作品,奔涌激荡的海浪占据 了三分之一的面积,充分表现出海的壮阔,海鸥在风浪中翱 翔,寓意一种奋争不屈的精神。这幅画对海面的处理左高右 低,延伸了海的宽广,山海之间的云有效地延展了空间。 大海系列采用没骨画法来塑造海浪,强调书写性,淡墨 作基调,笔尖蘸浓墨,用笔时笔笔相连,排列紧密,由近及 远、由下往上作画。
宋雨桂 长江明珠图 287cm×1269cm 1986年 宋雨桂艺术馆藏
近景用笔用墨变化丰富,用笔时注意提按,画至波浪顶峰时提笔,画至峰谷时按笔,虚实、浓淡相 间,所得水浪粗中有细,浪花的阴阳向背表现得很充分,画 至中景区,用笔渐疏,用墨微干,远处空出水汽的位置,用 笔渐少,多染色,表现远水无波。整体用笔豪放纵逸,通过 墨色深浅、留白将波浪的起伏、海面的明暗光感表现得十分 生动。 宋雨桂大海系列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完全采用没骨的、色墨交融的笔法来画海水,适度 地想象与夸张,很生动地再现了海的特质。这与中国传统画 山水的水纹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融入了西画造型、光影的 影响。他的大海透出一种寒凉的感觉,这应该是来自东北地 域潜在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