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士强 江苏省睢宁县人。2008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教于苏州工艺美 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馆专职画家,江苏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工程人才,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 工程人才,苏州市姑苏文化重点人才,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苏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曲砌虚庭, 玉影半分秋月。 艳歌芳酒, 夜深醉踏长虹。 ——顾文斌题
怡园玉 虹亭 顾文彬题的怡园玉虹 亭楹联,出自宋诗人周密 的《过秦楼·绀玉波宽》: “绀玉波宽,碧云亭小,苒 苒水枫香细。……曲砌虚庭 夜深,月透龟纱,凉生蝉 翅。看银潢泻露,金井啼鸦 渐起。”诗意盎然,字字珠 玑,写出了园林的诗意、词 境、文韵;写出了园林的儒 风、道骨、禅机。
谢士强 半潭秋水 50cm×50cm 2020年
近几年,苏州园林一 直是我山水创作的母题。园 林中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 都蕴含前人的情怀和哲思, 都折射着昔日的光华,沉淀 着岁月的沧桑,积累着千年 的悲喜。“曲砌虚庭,绀玉 波宽”时时令人产生无限遐 想和憧憬。漫步园林时,我 会刻意去找寻自己的心迹, 去倾听古人内心的吟唱,去 触摸园林主人思想的脉动。 美可以有形,亦可无形。这 种无形的美飞舞在闻香问 梅、待云听雨的遐想中;奔 流在风月无价、山水有情的 感怀中;凝结在集虚观静、 通幽入胜的哲思中。个中美 妙,直教人一咏三叹,欲罢 不能。
谢士强 寒园清晓 245cm×120cm 2023年
在感叹园林的前世今 生时,深悟园林在春去秋来 间,虽然命运多舛,却依然 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清人沈朝初《忆江 南·春游名胜词》中写道 “苏州好,城里半园亭。几 片太湖堆崒葎,一篙新涨接 沙汀,山水自清灵。”这概 括了苏州山水风物之美和宅 第园林之盛。”曹雪芹在 《红楼梦》第一回中同样感 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曲砌虚庭四字更是涵盖了园林中的风物之美,造境之 美,建筑之美,从而才孕育了清灵佳秀的“城里半园亭”。 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山水绘画中对树的描绘要求无一笔不 曲。可见“曲”之一字在园林和绘画美学中的重要位置。
谢士强 山房碧林 200cm×180cm 2023年
苏 州园林处处显曲折,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 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这体现了园林的造 园美学。“曲”在园林的营造法式中无处不在,曲廊、曲 水、曲路、曲桥……这些“曲”的营造不仅仅可以在视觉上 有一个阻挡,使游玩者更愿意走动起来,而且增加了游憩者 和园林景观的接触。“曲径”的这种空间导向性的审美功 能,其最终目的是使审美主体达到幽、深的审美境界,一转 一深,一转一妙,即所谓“曲径”方可“通幽”。 “虚”在园林中更是无处不在,中国建筑四杰之一、园林研究泰斗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说:“园之妙 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相称。”
可以说中国园林 的美妙,很大程度得益于虚实手法的运用。虚实之间,成就 了园林的韵律及空灵之美,园林中厅堂为实,庭院为虚;粉 墙为实,漏窗为虚;花木为实,阴影为虚;湖石为实,池水 为虚。童寯先生总结三大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 宇;三为叠石。我想大概就是虚实互映的手法,在造园三要 素上的运用所营造出的视觉节奏,让中国园林才如此耐人寻 味,充满了含蓄不尽的美妙。 中国园林讲究虚实相生、静中有动、平中寓奇、巧夺天 工又不露雕琢之气,园林是人类栖隐的花园,更是人类心灵 深处的精神家园。
谢士强 碧园无尘 250cm×123cm×5 2021年
古人在造园时,融合众多的因素,不单是 一石一树、一草一木的堆砌,还关乎儒、释、道哲学因素。 在用水墨这种载体创作园林时,如何在咫尺之内,体百里之回,体园林意境,使我想到了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其《天慵 庵随笔》中写的:“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 间。”其实正是在这虚实之间营构了庭院深处。 周围朋友见我作品,戏说我是在纸上造园。其实纸上 造园与地上造园异曲同工。造园与绘画同理,同样讲究经 营位置,高下参差,疏密对比,掩映藏露,都是对自然的概 括和提炼。
绘画以笔墨为丘壑,掇山以土石为皴擦,虚实相 应;园林则以湖石花木为载体,衬以白墙、黛瓦、漏窗、曲 水来烘托其幽雅意境。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经营位置,计白 当黑,湖石曲桥,亭台楼阁,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笔由心 生,笔笔生发,最终浑然天成。书画艺术网创始人张卫村老师言: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石、 一树、一亭、一阁都耐人寻味。
园林的美,让你分不清是藏是露,是天然还是人意,是静是动,是虚是实。但每一次独步园林中总会有些许感动。 园林在建园之初,对外基本是封闭的,其功能就是屏俗 隔尘,苏州怡园门额上就有“隔尘”二字,正突出园林的这 一功能。当然封闭与开放本是相对而言,避俗隔尘只是园林 主人美好的设想。 园林的美就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探幽中,就在小园香径 独徘徊的疏朗中,就在静观小筑两不厌的意会中独自绽放。